小學語文教學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15 09:47:05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意義,然后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現狀,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路徑,包括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適時開展相關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教學情境
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確的思想價值為目標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情感,從而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意義
(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可以熏陶學生,使其充分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正向發展,為學生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通過對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每個節日所蘊含的意義和內涵,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二)培養學生良好品性。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德育的滲透,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中諺語和成語等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性。另外,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古詩與傳統節日文化有關,通過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滲透,不僅可以為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古詩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使學生通過了解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掌握詩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形成。(三)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不良文化和各種思潮不斷沖擊我國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因此有效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學生普遍對傳統節日文化缺乏全面認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可以使優秀傳統節日文化通過語文教學更好地傳播和弘揚。另外,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有效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和相互幫助的意識,可以加深學生對我國文化的熱愛,更好地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弘揚和繼承[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現狀
(一)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傳統文化當中包含非常多的傳統藝術和傳統風俗,這些內容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效果還不理想,存在教師教學方式相對單一的問題,如部分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讀幾遍,然后翻譯、背誦,未充分挖掘古詩詞當中的傳統文化含義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過于死板,不僅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內容,也會造成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過于狹窄,失去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意義。(二)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傳統節日文化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忽略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對其進行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使很多學生對傳統文化具體內容了解甚少。如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未有效應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依然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古詩詞的方式學習古詩詞,最終造成學生對古詩詞中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過于片面,甚至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不好的印象,認為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枯燥和無味的,這不利于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節日教育的滲透。(三)未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需要教師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才能更好地發揮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作用,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方式過于片面,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課本知識的教學,未有效根據學生的特點心和學習需求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傳統文化,缺少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不僅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會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不到補充和豐富,不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優秀傳統節日文化[2]。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滲透路徑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教師可以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入手,加深學生對于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理解,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更好地感受傳統節日文化。例如,在《元宵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上課前搜集有關元宵節的相關教學材料,如與元宵節有關的圖片和視頻等,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視頻或圖片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元宵節嗎?為什么喜歡?”緊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與元宵節有關的傳統節日文化背景,最后讓學生朗讀課文充分感受元宵節時全家團圓歡快的氣氛,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領會人們期盼團圓喜慶的傳統文化,并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孝敬。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更好地將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也有利于學生從元宵節習俗中品味傳統文化。(二)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需要教師革新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結合學生學習興趣,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進行《清明》這首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詩展示給學生,同時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明確清明節是春天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接著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充分了解本首詩所講述的內容,隨后教師可以講解與清明節有關的習俗,歸納和總結出清明節時人們獻花和掃墓是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切。此外,學生通過學習也可以了解到清明節的傳統節日文化是弘揚先人品格、紀念先烈的美育風尚,這對培育學生尊老愛幼和愛國主義情懷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節日所蘊含的深層文化。(三)適時開展相關活動。將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知識,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節日素材,適時開展相關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例如,在端午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節日的特點,組織一場“端午詩歌大賽”,讓學生在課后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自主創作,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編寫的端午詩歌在學校的報刊專欄上進行展示,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端午詩歌大賽”過程中,充分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解有關端午節的歷史人物和民俗風情,從而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3]。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符合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梁琪.中華傳統節日資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7.
[2]梁靜,包海誠.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傳統節日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52-54.
[3]匡菊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J].教育觀察,2018,7(2):19-20,23.
作者:楊永興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學區
- 上一篇: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策略分析
- 下一篇: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