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實踐分析
時間:2022-03-03 03:42:37
導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實施,提升學生對文化的審美能力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情感培養,情感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靈魂地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握新時期教學的機會和空間,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情感,懂得調節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立足語文教材,使學生在閱讀中升華個人情感,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實踐探析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既占據主體地位,又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學生只是在課堂中消極地聽課,很少參與思考和互動。這種單向連接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抑制了小學生寶貴的天性和學習潛能,同時也忽視了對小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阻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健康和均衡發展。因此,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貫徹新課程標準要求,重點根據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勇于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努力研究出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情感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著力開展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在夯實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情感認知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筆者就自己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實踐方法。
一、營造氛圍,以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
情感雖然可以為人們創造相應的情境,但也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產生。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較低,表達自身情感時往往易于情緒化。基于此,語文教師應著重營造和課堂知識相呼應的學習環境,烘托出適當的課堂氛圍,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能力,全面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小學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1]。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提問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例如,“同學們,你們知道爬山虎嗎?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呢?”學生開始議論:爬山虎是一種植物,怎么會有腳呢?接著,教師可以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給學生呈現爬山虎的具體外形,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內容,講解為什么作者要說爬山虎有腳。教師詳細解讀課文,爬山虎的腳是長在長莖上的,長出一段莖就長一片葉子,然后長出一只腳,接著爬。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到作者描繪爬山虎的具體順序,以及表現手法,喚起小學生熱愛自然、善于觀察自然的情感。
二、從教材出發,讓學生在閱讀中升華情感
在語文課堂上,要想更好地實踐情感教學,教師應從現有教材出發,深入發掘教學內容的情感因素。閱讀作為一種很好的宣泄情感的方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閱讀不但能加深學生融入文章的程度,還能使學生從文章的語句中理解文章情感。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有情感地朗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中的內涵,從而引起情感共鳴,升華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情感理解。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學生通過教材大綱得知,本文是巴金寫的一篇散文。教師可以簡單介紹文章,接著讓學生默讀文章內容,自己想象何謂鳥的天堂,促使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來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作者設想的情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體會。然后,教師對文章進行剖析和講解,詳細介紹作者采用的表現手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升華自身的情感共鳴。
三、尊重個體差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常常不知道怎樣和小學生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系,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狀況多半采用批評的方式,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隔閡。因此,新時期的語文課堂中,新課標明確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既要準確把握教學的整體方向,又要兼顧小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態、生活背景等鮮明特性,基于此,應給予小學生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不斷增強小學生的個性化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時,教師應根據教材大綱進行教授,輔助學生對文中生字進行讀寫,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的具體含義,以體悟小木偶的心理活動。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教師參與其中,主動放低姿態,和學生打成一片。通過扮演小木偶和小女巫,使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文章大意。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和不解,教師要進行耐心講解和剖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延展學生思維的指導作用,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語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情感教學質量。
四、教師積極評價,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還是學生的朋友。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要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積極評價,在拉近彼此關系的同時,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好感,促使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里生根發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和意義,以客觀合理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進行綜合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情感素養。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講課之前,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兵馬俑的PPT視頻文件,再現中國古代歷史的輝煌篇章,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享受,以此牢牢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接著,交代兵馬俑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讓學生對兵馬俑的產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內容講解,帶領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描寫兵馬俑采用的表現手法,進一步理解兵馬俑的主要特點。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發揮想象力,通過想象兵馬俑的規模,進而燃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鼓舞學生上臺講話,表達自己對兵馬俑的一些觀點和見解。教師要對學生的表達進行有效評價,重點依據學生學習過程和課堂積極性,不單純看結果,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合理客觀的教學評價,有利于提升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拉近彼此的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人文內涵的重要途徑。它不僅是教師的教學目標,還是指導學生如何學好語文、熱愛語文、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應抓住新時代的教學政策,依據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認知水平,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將自身的情感投入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在獲得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情感認知能力,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玉婧.淺析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8(27):31-32.
作者:劉智權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橫梁教育工作站
- 上一篇: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設計分析
- 下一篇: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