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教育探索

時間:2022-03-03 03:45:35

導語: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教育探索

[摘要]創新教育是一種開發智力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教育,它倡導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高層次的教育。創新教學是一種非常偏重開發智力的教學,教學手段多樣化,思維開放,重視學習過程,強調獨立獲取知識與能力。創新教育的宗旨在于讓受教育者創造出超越前人的智力成果。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理解現代教學含義、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改革,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育

創新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奠基石。其內容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反應現實,并且直觀、形象,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情感性,能很自然地促使學生生發聯想,讓學生喜歡并產生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小學語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做好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領與開發呢?

一、激發創造活力,鼓勵創新精神

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逐步前進,教師只有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改變陳舊的觀念,在課堂上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甘愿做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認為:假如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就不會自覺主動地學習,那我們教育就不會產生效果,所做的努力就會白費。所以,教師要一改過去那種灌輸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設疑,鼓勵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標新立異的熱情。同時,還要及時表揚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成績,讓他們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和喜悅,從而變得更加自信,人的勇氣和動力來自對理想的追求,來自強烈的自信。教師的關注點要放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上面。有了興趣,他們才會對學習產生求知的欲望,樂于學習,從而進一步引發學生去創新。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琢磨,在理解、對照中產生新觀點,學到新知識,讓學生發表觀點時多闡釋一下自己思維過程,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某些學生思維跳動的脈搏,為其他同學提供思維方式的借鑒。同時,應讓學生學會交流,敢于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么這樣想?”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了哪里?”“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教師要仔細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以便發現問題并及時地解決。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瞬間展現的創造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的奇思異想,促使他們大膽地進行想象和表達。

二、鼓勵創新,同中求異

同中求異,是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特征。課堂教學中的識字、寫字、讀課文、給文章劃分段落等都有近乎相同的要求,但在遣詞造句、寫作文、課文分析、對所學問題的回答等,都不應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并存。千人千面、答案各異,更能反襯出學生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更能表現出他們的同中求異能力。反之,如果一味要求步調一致,限制差異,學生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自由,猶如給學生的思維捆上了繩索,就會制約學生的個性發展,折斷他們創新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統得過死,求同太多,而應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大力提倡求異求新,提倡另避蹊徑,鼓勵學生就同一問題提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觀點。在求異思想的感召下,學生就會喜歡創新思維,去努力尋找“新大陸”,才會不斷生發出具有創造性的見解。這種執著求新的激情,這種不同尋常的思維習慣,將會不斷優化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語文教學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創新思想的火花在語文學習中頻頻閃現。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養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用以往的經驗或觀察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者不愿動腦子,人云亦云,跟著別人的思路走,自己不去深思或者不敢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優化這種不利于創新教育的常規思維方式,教師要刻意啟發學生“反其道而行之”,按照與平常思考路徑相反的的方向琢磨,從問題的對立方向去思考,訓練學生進行“逆向思維”。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在結尾處續寫故事發展情節。課文《坐井觀天》中有這樣一個課后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后,會說些什么?教師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提問內容進行續寫。在上交的作文中,不少學生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學生寫青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去向小鳥道歉;有的學生寫青蛙感嘆天空的廣闊無邊,表示自己要從頭再來;還有的學生寫青蛙無法適應井外的環境,表示很無奈,重新跳到了井里。種種答案,都是學生們創新思維的體現。

三、營造寬松氛圍,激發創新意識

實踐證明,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其思想不受壓抑,思維變得活躍,因此他們樂學、善思,容易產生創新思想。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就會感到拘束,靈感受到窒息,出現思維消極、懶散的情況,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需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對待他們,支持他們隨時發問、提出不同的看法,經常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其次,要求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教師親切的面容、和氣的語言、關注地傾聽,會使學生倍感親切,會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讓學生消除思想壓力,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和大膽發言,有效地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許多方法可以借鑒: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唱首歌、背一首詩歌、猜一個腦筋急轉彎兒,或圍繞課文內容做個小游戲、講個有趣的故事、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幻燈片、課件等。這樣做的結果,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課間活動中收回玩兒心、進入上課狀態,還能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

四、語文活動課學習的創新性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活動課堂,把它作為培養學生特長和個性發展、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塊重要基地。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于思考,大膽創新。合作探究、生生互動,是小學語文活動課堂最有效的活動方式,因為每個學生所在家庭情況不同,思維習慣、學習興趣點也不盡相同,他們獨立學習、思考產生的效果和結論也不一樣。在活動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互動,給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方便機會,很容易使他們在交流互動中萌發出創造的思維幼芽。如老舍先生的《草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抒情散文,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從作者為我們描述的幅幅生動壯闊的畫面中,感受草原美麗風光和草原上人們的熱情好客。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民族團結與大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教師在講課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把自己想象的情景說給大家聽,互相補充,就會形成趨于完整的草原風情圖,這比單靠教師一個人口語描述效果要好得多。在活動課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多方位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續說、續寫課文;教師開個頭,讓學生接著往下編故事;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編導課本劇;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給別人當導游員。如果能將這些訓練形成常態化,學生的智力就會不斷得到開發,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旋律。能否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創新思維的啟發,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正確地引導、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水平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力爭為祖國的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萬恒.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創新教育[J].教育科學,2015,(16).

[2]李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能力[J].金色年華,2012,(07).

[3]孫紅.小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3,(09).

[4]葉晶.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考試周刊,2016,(11).

[5]何賢壽.論逆向思維方式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師版,2001,(21).

作者:丁立合 單位:黑龍江省北安市通北林業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