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教學模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5:31:00
導語:減負教學模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減負”與教學模式郵編:E:lxh90158@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減負”涉及面很多。只有正確、全面地認識“減負”,才能堅持進行“減負”的同時,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使“減負”達到預期的目的。一、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玩中學”、“學中做”我們一直受到前蘇聯(lián)課程觀的束縛,擺脫不了原有模式的影響。“減負”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要在較少的時間的內達到并超過原定目標要求,要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生習作時,他將學生帶出去走一走、玩一玩,或在田野、或去山岡、或上鬧市。在玩中給他們傳授知識,教給方法。邊走邊看,邊玩邊學,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他們有說不完的話,有表達不盡的情,學生在無意識中,在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下,學到了比教室里更多的知識。“猴子學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動物都有“學中做”的本能。“學中做”是學習新知識的一個規(guī)律,學中做、玩中學等是實用主義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學得輕松愉快,才能真正地把負減下來。擺脫原有教學模式的影響,積極開展“玩中學”、“學中做”,是減負的一個途徑。二、改變舊的課程理念,認真組織“綜合活動教學”現(xiàn)行學校的管理是強行推行“一綱(教學大綱)、一本(教科書)、一個計劃(教學計劃)”的管理模式。一個教室分兩個區(qū),即教師教學區(qū),學生聽課區(qū)。學生的區(qū)域固定了,思維也就固定在這個區(qū)域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的能力是“減負”的重點。在這種課程理念的基礎上,是難以實現(xiàn)的。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教室,沒有講臺,分不出前后,幾處有黑板,教室里分布著許多區(qū)域,“語言發(fā)展區(qū)”、“識字區(qū)”、“觀察角”、“實驗臺”、“計算區(qū)”、“模擬生活區(qū)”等,這些區(qū)域經常變換內容和形式。也看到學生這樣學習:一節(jié)課由教師安排一個主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各自在喜愛的區(qū)域去學習、去探究、去發(fā)揮、去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在這里,他們既增長了知識,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動手、動腦能力大大增強,這樣的學生,他們的素質不高嗎?群體和個體教學的有機結合,既能達到整體、全面提高,又能促進個體的充分發(fā)揮。改變舊的課程理念,嚴格組織“綜合活動教學”是“減負”的一個好方法。“減負”的精神是普遍適用的,因此,要堅定不移。“減負”與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是必然的。但每個地方,每所學校,每個班級的情況不一樣,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樣。這里只求拋磚引玉,以求更加完善。2002、12、4
- 上一篇:我國婦女權益保障論文
- 下一篇:憲法統(tǒng)治時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