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耳聾學生記憶培養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10 10:15:00
導語:語文教學中耳聾學生記憶培養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聾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因為他們自身存在聽力缺陷,因此他們學習語言的渠道特殊,尤其在聾校的語文教學中,聾生有效記憶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關鍵詞:聾生、看話、手勢、理解記憶、視覺代償
學習說話是口耳相傳的事,是人類學習言語的正常途徑,兒童一旦耳聾了,口與耳也就傳不通了,所謂十聾九啞所說的啞實際上并不是失語癥患者的啞,而是由于他們早期失去聽力,聽不見別人說話因而不能跟著學說話,自己也聽不見自己的發音,因而不能校正,只能咿呀咿呀地喊叫,結果成了不會說話的“啞巴”。他們能喊叫,證明他們的發音器官并沒有發生病變,我們聾啞學校的學生也都是這樣的特殊兒童。就是說,聾童的耳聾是病,他們口啞不是病,是可以通過特殊的訓練重新學會說話的。因此,耳聾兒童學習語言走的是一條特殊的路。
一、聾生學習語言的實際困難
我們知道,聽力正常的孩子,先在家學回說話,后來進學校再識字。可是聾生的情況與此不同,他們學話和識字是同時起步的,學話始于識字,識字即是學話,而且耳聾兒童在學話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困難:
第一、任何一種比較代語言其音素都是十分有限的,而詞匯量則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有許多同音詞,在口形上變化不明顯,很難辨認;第二、正常語速僅適宜聽覺感知,而以視覺去感知口部的發音動作,則受視覺的廣度所限,也就是說,同一時段,耳朵能聽到的語言單位要大于研究所能看清的發音動作的數量。因此靠眼睛“看話”是難以看全的;第四、每個人說話是口型動作差別很大,而且受方言的影響,有時會更加明顯,這樣勢必影響到“看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由于存在以上不足,耳聾兒童記憶語文材料很難,遺忘率很高,原因就在于他們學習語言中得到強化的機會太少,好些字、詞在書本上、課堂上有過一面之交,隔時稍久,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感到完全陌生,這是耳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通病。
二、教學實踐中的嘗試
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為了培養他們的有效記憶,我在教學中做如下嘗試。
第一、打好口語基礎。耳聾學生沒有口語基礎,因為書面語是口語的一種記錄形式,雖然耳聾學生不可能完全離開書面語單純發展口語,但教耳聾學生學習語言,也得讓他們用嘴說話,會流利地、有表情地讀。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說,多讀,從中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從而加深理解,幫助記憶。
第二、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增強學生記憶效果。由于耳聾學生學習語言要依靠視覺器官的代償來完成的,因此教學過程中,直觀教具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實物、幻燈、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可以讓耳聾學生更直觀、形象地認識事物,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我們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如果單純地講解,學生不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如我們把這種植物的實物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實物去了它的葉子,了解它的莖、腳,學習效果就大把一樣了,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記憶效果。
第三、要重視課堂外的學習。耳聾學生的語言大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在生活環境里自然形成的,由于沒有語言環境,學生的語言積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語言是交往的重要工具,學習語言是為了交往,因此語言應該在交往中來學習,而且只有在交往才能真正學好語言。所以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觀察,多交往,多動筆,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在交往中豐富自己的語言,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課堂外的學習,對課堂內的教學起到了延伸和補充的作用,對學生增強記憶效果,靈活運用知識起到了加強和提升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第四、要注意多次反復強化,字詞復現率要高,幫助學生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耳聾學生由于主要靠在學校里邊來學習語言,學校又主要局限在課堂內,而且主要是語文課上學,這樣一來學習語言的機會極少,假若把耳聾學生一年之中在語文課堂上實際用于學習語言的時間加起來,大約相當于聽力正常人一個月的睡覺時間,由此可見耳聾學生訓練的機會太少。一個正常人一天之中與語言打交道的時間會隨著職業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但一個人一天中總少不了聽話,說話,讀,和寫,而耳聾學生卻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他們獲得的語言知識不能夠得到強化,鞏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反復強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強化、鞏固。如學習了“今天”、“昨天”和“明天”和“星期幾”以后,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運用這些詞語,在教學新課時我每天都會提問“昨天星期幾?”“今天星期幾?”“明天星期幾?”讓學生每天在變化的時間里能正確地回答出來,達到有效記憶的目的。同時在講課的時候,對一些詞語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詞語的詞性以及它的近義詞、反義詞,或要求學生即興用詞語說話,通過長期地堅持,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克服因耳聾造成的學習困難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五、要有效地利用手勢語來強化聾生的記憶。手勢語作為聾生的輔助學習語言的手段,對學生之間以及老師的交流上起到了一定的工具作用,但是對聾生書面語的發展確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為了克服不利因素,我在教學中以口語教學為主,手語教學為輔,給學生在視覺上造成一定的變化,起到了強化和連接的作用。
聾生的手勢就好象他們的第二個大腦,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們在記憶的組成里,手勢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就象正常人記憶靠口語一樣,聾生在運用手勢進行交往的同時,也開始利用手勢促進記憶的增強。
聾生除了沒有語言環境,因而容易遺忘外,還由于看話的局限,對聾生掌握知識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根據聾生的實際,找到一些能幫助他們學習語言的方法和手段來幫助他們掌握知識。做到文語結合,讓學生走向社會時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交往中去。
參考文獻:
1、《聾校語文教學200問》季佩玉李宏泰主編華夏出版社
2、《聾兒語言康復教程》李宇明主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缺陷兒童心理學》樸永馨張寧生銀春銘魏華忠主編科學出版社(完)
- 上一篇:職院校德育課程改革探析論文
- 下一篇:警惕金融危機成中國大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