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資源的研究及使用

時間:2022-11-02 06:07:00

導語:語文教學資源的研究及使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資源的研究及使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語文教學資源,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滿足時展的多樣化需求。語文課程的優勢就在于其廣泛的教學資源,如圖片、影視、音樂、歷史資料、文學作品等,甚至生活話題都能成為教學素材。

一、課堂教學資源的定義

關于與“課堂教學資源”非常相近的“教學資源”這一慨念。有研究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教學資源就是指支持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解決教學問題所必需的諸客觀條件的綜合。從廣義上說,社會制度、社會風氣、科技水平、家庭條件、社區文化及設施等都屬于教學資源:從狹義上說,即從學校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教學資源主要指教學活動場所、教學時空、學校設施、儀器設備、師資配備、圖書資料、社會信息、校風班風、師生人際、精神品質等。也有研究者認為,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谝陨系姆治?,可以認為課堂教學資源是支持課堂教學開展、并為課堂教學利用的各種條件。只要這些條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被課堂教學所利用,為一定的課堂教學活動服務,支持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都可以稱之為教學資源。

二、課堂教學資源的具體分類

對課堂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是深入認識課堂教學資源的前提條件。也是合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保證。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課堂教學資源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1.按內容來分。課堂教學資源可以分為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制度資源、時空資源、信息資源等。

具體而言,可用于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物力資源大致有:①文本資源:指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生學習參考書、輔導用書、課外讀物(書報、雜志)等。②實物資源:指學校所具備的教學板、圖表、標本、模型、實驗設備、體育器材等實物。③媒體資源:能用于課堂教學的主要有錄音機、幻燈機、投影器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還有計算機教學系統、多媒體等。

另外,還有人力資源。在教育學中,可以這樣來界定人力資源,即能夠支持教育、教學插動開展的人的能力,其主要內容是教師和學生。

2.按表現型態來分,課堂教學資源可分為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顯性資源是外在的、比較容易覺察到的課堂教學資源,是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源。而隱性資源是不易覺察到的、可以挖掘的課堂教學資源,以潛在的方式影響或支持課堂教學。比如問題與錯誤,內在制度資源、學校和社會風氣、社區文化資源、師生關系等。

3.按來源來分。課堂教學資源可分為來自學校內部的資源和來自學校外部的資源。學校內部資源指的是在學校內部就可獲得或發生于學校中的,支持課堂教學的條件。比如典型的是學校內部的物力資源、空間資源等。學校外部的課堂教學資源指的是學校空間以外的一切課堂教學資源,如社區資源、自然資源等。

4.從生成性資源的角度來看,教學中學生的靈機一動、節外生枝、別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個個活生生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用心捕捉學習活動中利于學生發展的鮮活的課程資源;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瞬間。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奇思妙想,將其視為課堂教學中寶貴的生成性資源。有學者也將這種資源簡稱為“活資源”,即指課堂上隨機出現,卻富有實際教學價值的情景。主要由學生生成,往往能推動教學過程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以上是從宏觀角度對課堂教學資源的一個分類。可見支持并能用于課堂教學的資源確實很多。但是在如此多的資源中,如何在一堂課中合理有效的運用呢?

三、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選擇

1.依據教學目標,充分合理運用教科書資源。課堂教學資源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選用什么樣的資源,首先要依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語文教師備課時首先要反復閱讀教材,與語文教材編寫者對話,與課文的作者對話,充分發現教科書資源。

(1)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挖掘文本資源。語文教科書包含多種學科文化、人文素養等豐富的教育資源。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均可視作很好的教育資源,而且這種資源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現的。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配有很多圖畫,有藍天、綠樹、紅花、小河、莊稼……出現在孩子們眼中的是一個充滿綠色、生氣盎然的世界,也是一個理想的生存環境。其間蘊涵著豐富的環境教育的好素材,教師只有有意識地加以挖掘并整合利用,才能體現新教科書應有的價值。

(2)教科書資源的拓展在于教師的發揮。教科書是教學活動中很重要的依據和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教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從當前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凡是有利于創造出學生主動、和諧發展的教學資源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這就需要教師吃透教材,熟悉教材,引導學生全面學習并拓展教科書資源。

2.根據學生需求和教學內容,甄選教學資源。教師始終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資源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學生,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為使課堂教學資源的篩選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發展性向等情況有明確的評估。另外,教師要根據每個單元,不同類型的文章,每節課不同的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資源。

三、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運用

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但并不意味著在一堂課中要用上所有類型的資源,而是要學會合理、適時地選擇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知識吸收的資源。

1.用于課文導入。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人設計能使這堂課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更為重要的是。好的導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直觀具體的感受往往會給他們最直接、最真實難忘的體驗。

用適宜的音樂導人新課,對營造氣氛、激發情感等大有裨益。例如,青年名師將軍晶在講授《月光曲》時,先給學生聽鋼琴曲《致愛麗絲》,使學生在優美的曲子中進入到課文的情境。圖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運用圖片能夠把學生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一系列景象與形象,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于學生眼前,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能很快地進入以圖片為主題的課文意境中來。再如,特級教師竇桂梅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首先為學生出示五幅圓明園廢墟圖,進而直接啟發學生的感受,觸及到他們的心靈。

生成性活資源也能很好的導入教學。例如,有的教師在執教課文時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導人新課。在《圓明園的毀滅》這堂課上,教師問學生:從題目中發現了什么問題,或者看到題目有什么疑問。這樣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圓明園為什么被毀滅?它是什么地方?是誰毀滅的?毀滅之前是什么樣子呢?等等。教師和學生就可以帶著這些疑問和懸念進入課堂,生成一堂啟發思考,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精彩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2.用于要點提示。板書作為教學的傳統手段之一,是以文字作為提示方式的。多媒體中的屏幕出現方式相比于在日常教學中的黑板書寫,更為清晰、美觀、且大大節約了書寫時間,顯著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板書顯示的是教學要點和提示課文中的重點部分,這樣做會使學生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地掌握并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板書的作用其實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了思路,總結了內容要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文章結構和框架。

3.用于營造氛圍。教師可運用投影儀和音樂相結合的資源,幫助學生融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例如,青年名師張學青的《愛如茉莉》一課。在講授爸爸在媽媽的病床邊睡著時還緊握著媽媽的手的畫面時,在樂曲《第一縷光線》的緩緩流動中,投影儀同時出示課文原文重點部分,教師配樂范讀,學生緊接著朗讀,很快的使學生進入到一種愛如茉莉般平淡無奇卻又彌漫著詩意的氛圍中。圖文并茂,在這種美好溫馨似有茉莉花的屢屢幽香的氛圍中,學生對父母之間“愛如茉莉”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4.用于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知識傳授手段是由教師在黑板上寫一大板文字。板書固然能增強學生印象。便于講解,但不如事先制好投影片或錄像片。適時放映在銀幕上,這樣既快速簡便,又可將節省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從事各種活動。投影儀是媒體資源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投影儀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中非常的實用且普遍,利用它將一些需要對比閱讀理解的文本資料直接放映,簡單易操作,且清晰可見,能隨時調整使之最符合學生的視覺角度,如討論、交流、分享經驗等,更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按照教育教學規律。不斷創新導人藝術,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才能持久地撥動學生求知心靈的樂弦,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從而達到教學新課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