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語文閱讀教學藝術

時間:2022-05-09 10:54:00

導語:透析語文閱讀教學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語文閱讀教學藝術

語文教材是一種靜態的,但它卻集自然美、社會美、哲理美于一身,從教學內容看,宇宙人生包羅萬象,詩文歌賦姹紫嫣紅,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審美價值。只有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讓他們走進作品,才能體驗作者的情感世界:讓他們與作者對話,才能獲得思想啟迪讓他們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審美愉悅,由此,他們的生命價值才能得到提升。閱讀是作者、作品和讀者這三個環節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聯系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個橋梁;作者則以文字符號為載體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者則往往從已有的經驗出發,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觸摸作者的靈魂,與其發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鳴。

一、自主閱讀。體昧人文內涵

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教學與語文素養培養關系十分密切,它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價值和功能日益突顯。閱讀教學實質揭示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生活經驗,以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參與到文本對話中,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情感,感悟到整個作品的風格和情調,感悟到文本的豐富性和多義性,從而達到移情啟智的目的。語文教材每篇文章中,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科學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在閱讀文本中獲得一個個讓人情感激蕩的形象的意境,品味一幅幅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和畫面,把握作品的底蘊,其人文素養也就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閱讀中得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運用閱讀策略以及個體所具有的獨特情感體驗、價值觀和獨創性思維,獲得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發展。

二、走進文章。體驗作者情感世界

閱讀的本質是要從文章外部表現世界的“物質符號”上理解其精神內核,即以作品為媒介,借此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意味雋永的作品都充滿了生命的玄妙和機智,是靈與肉、形與神的有機融合。只有讓學生的靈魂鉆進作品的懷抱,才能品嘗它的滋味、呼吸它的氣息,才能得以把握它的內在價值。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全部的情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使客體的生活變成主體的生活,客體的存在變成主體自身的存在。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任何作品都負載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創造性靈魂的表現形式。但由于人類情意的豐富性,并不是一切都能實現意到筆隨。對于這種語言的缺失,在口頭交往中還可以借助神態、體態的變化,或當面詢問而得到適當緩解,在書面交往中作者或只能留出些許誘導空間,或只留下一串延伸的概念符號,這就為讀者提供了解讀的契機。每當此處,教師要在吃透作品的基礎上,模擬作者、充當作者,接受學生的咨詢。這里有~個重要前提,就是教師要教學生反復閱讀作品,從作品中獲得啟示,產生悟性。

三、尊重學生。注重文本解讀體驗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尊重學生頭腦里的文本,這實際上是對人的尊重,對學習者的實際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的尊重。教學中營造的民主氛圍更是讓人欣喜,因為在教學中對人格的培養是最重要的。四、尊重文本。語言描繪美感內涵新課標強調語文的人文性,強調課文的選擇要有文化內涵,多選擇名家名篇。教學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重視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魏書生老師就巧妙地利用文本的語言,激活了學生思想火花,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讓他們每個人都在心中構建了一幅生動而獨特的畫面,穿越時空,與詩人在詩情畫意中晤面。就像“西塞山關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魏書生老師對同學們說:“這是一首景色極其鮮艷美麗的詞,我們應該認真品味,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請大家打開大腦的電視機?!庇械耐瑢W閉上眼睛,進入想象狀態。

魏老師接著說:“先勾勒形態,請同學們先在腦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的輪廓,再染上色彩,請把黑白電視變為彩色電視,看誰腦子里的畫面更鮮艷美麗。”這時候,有同學說:“腦海中出現了青青的山、粉紅色的桃花、碧清的水"魏老師又說.“好,使畫面動起來,白鷺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在小溪中丁冬流淌,歡快跳躍;然后讓畫面更細致、更逼真,在大腦里放映幾個特寫鏡頭——白鷺身上潔白細密的羽毛,鮮艷的桃花帶著花粉的花蕊……”這過程把美景、美文、美的音樂融為一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獨特審美體驗的空間,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放飛了學生的心靈,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