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幾點體會

時間:2022-05-09 04:44:05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幾點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育幾點體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2011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新課標的課改中明確要求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學習,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PBL教學是圍繞語文情境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相關問題的知識和技能,并以自主學習和小組組合的模式探究問題的方式。PBL教學廣泛的應用到醫學和工科教學中,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較少,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

一、PBL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基礎性、綜合性的課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課上進行字詞的認識,解說字詞,組詞,填鴨式教學、學生機械性的學習和記憶,課下大量的題海戰術,教師反復的講錯詞、錯字,增加了教學的壓力,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這些過程未履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家長未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于提高[2]。以上的“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現狀,影響了國家對學生素質教育要求。

二、PBL的教學模式及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設計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種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神經病理學家HowardBarrows教授1969年提出模式,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醫科大學首先引入PBL教學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立足于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結合小學二年級語文學科特點,構建在此教學模式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3]。經過班級的實施和學習效果的對比,PBL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比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具有優勢,學生更具有主動性,更易于接受課文內容。

三、基于《快樂潑水節》課程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及教學環節的設計

在《快樂的潑水節》中教學目標學生深入的了解少數民族特別是傣族人民的節日并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快樂的潑水節》。小學二年級人教版教材語文課程的知識點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部分,在第五部分綜合性學習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熱心參加校園、社區、社團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難忘的潑水節中》,去西雙版納與少數人民一起歡歌載舞,一起度過難忘的潑水節的故事。百姓對總理充滿了尊敬和愛戴,總理更是親民,與百姓手牽手心連心。如何能讓學生深入的了解,理解各族人民和的密不可分的情感,體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體會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本課的重點所在[4]。該班級在日常教學常常采用分組討論,分組檢查三字經的背誦情況,大家輪流當組長,座位的排列以就近原則,該小組中男生女生混合搭配。其中的一人作為小組組長,小組之間采取合作的原則完成。此環節最好找家長參與負責,將問題分散查詢或者組內群內討論,組長家長參與問題的匯總并與孩子共同討論,成果匯報不宜太多。課時安排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以課本為基礎,首先用半個課時講授書中的字詞、筆順及課文的朗讀。教學中,可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識字和朗讀。對于,2010后的學生們認識的較為淺顯,需要家長的參與或者淺顯的給孩子們講解中國的近代史,國家的繁榮的歷程,為保證上課的質量,需要提前做功課搜集的相關的資料,以便于開展第二課時的教學,在課堂中小組可以舉例在解放時期做的貢獻,或者將二年級下冊中的扁擔融合在一起,體現老一代革命先輩了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不朽的功勛。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交流、討論的形式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小組談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匯報,并聯系課文內容再次升華感悟。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小組合作為形式,將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教師從旁指導,學生通過探究與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模式中的問題要涵蓋教學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具有特定答案的問題是遠遠無法滿足這個要求,所以教學中的問題具有劣根性。

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在一起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換了情境,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設計環節,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是誰,指點江山,開始改革開放的領導是誰?等等。由于小學生詞匯量少,詞語積累少,需要家長參與查閱相關的知識。當然此論文適用于某些語文課本中的某些課文,需要適時使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陳雪.PBL模式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3]楊小微.教育研究原理與方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王娜.PBL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證研究[M].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王雪 單位: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