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人文教育途徑探索

時間:2022-03-20 09:17:33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人文教育途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教學人文教育途徑探索

【摘要】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豐富內涵決定了人文教育應該是語文教育的主要內容。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人文教育,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之一。語文教學承載了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實施的主陣地,體現了中職語文課改革對人文教育的要求、中職語文課與人文教育的密切關系、人文教育在中職語文課中的核心地位及積極作用和人文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內容。

【關鍵詞】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人文教育;具體方法

人文主義教育理論提出、完善以至于已成為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新理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人文教育,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理論水平,這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深入研究人文教育,形成系統的理論探索。以人文教育觀點理解中專語文的教材與教法,用人文教育思想指導中職語文教學,以適應培養創新型、發展型新人才的需要。結合自己多年承擔中職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中職語文課實施人文教育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現提出與同行商榷。

一、提出明確適當的目標,讓學生明確任務

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應讓學生認識學習的目的、任務、要求,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學習目標愈明確,愈是能夠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達到了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如在教學《春》一文時,我首先給學生提出認知目標———說出本文準確運用比喻、擬人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的語句;情感目標———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有所增長;技能目標———能準確的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這樣,學生就能帶著問題去學習,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反之,學生學習隨意性就比較大,效果就比較差。

二、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中職生的基礎差,當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不同步時,他們很難真正領悟作品的意蘊。教師應根據學生主體的實際,設置學習情境,形成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問題入境,“設疑”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如《楊修之死》一文中曹操表現為一個老謀深算,虛偽奸詐的人;而在古詩《觀滄海》、《龜雖壽》中,曹操卻表現出慷慨激昂,樂觀積極向上的一面。由此展開一場辯論,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怎樣認識這一歷史人物?于是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在討論中,積極引導學生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讓學生各抒己見,進一步引出了《三國演義》、《三國志》,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歷史曹操的評價,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課外知識,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建構知識體系,重視學法指導

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是在原有的知識經驗中,在老師和同學對事物的磋商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要把原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驗生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更多的是通過學生討論,談話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統編教材具有典范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它只是一個例子,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橋梁,正確引導學生把課內和課外,學習和運用相結合,要在過程中培育出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四、學會遷移運用,變學會為“會學”

創新教育非常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主張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活動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去學習、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識,產生新技能,變“學會”為“會學”。如教學作文,往往以范文為例,所以必須講好范文,并且多引入一些與范文類似的文段,使學生把握范文的文體、寫作特點、修辭手法等規律性的東西,以便在寫作實踐中遷移運用。如學完《我的叔叔于勤》后,我要求學生假設于勒若是發財回來了,那么,會發生什么事?于是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略顯稚拙的筆勾勒出了菲利普夫婦愛財如命的嘴臉。同時也體會到了菲利普夫婦作為小人物的辛酸。還有如在對《父親的手提箱(節選)》一文進行遷移時,可讓學生先談談怎樣理解感恩的,領悟父母對自己的愛之深。總之通過遷移,將人文精神貫穿于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使課堂散發出人性之美。

五、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創新發展能力

首先,巧設練習,是發展創新能力的途徑。好的練習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向“會學”轉化,如在寫作議論文中的駁論文時,結合典范駁論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講寫法:先擺出對方的錯誤觀點作為批判的靶子,再正面說理舉例闡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升華觀點。通過練習既可復習課文內容,又能使學生掌握了駁論文的寫法。其次,通過大膽質疑,求異想象,是創新的手段,如教《馬說》一文時,討論怎樣看待“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一問題?是不是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呢?這種練習容易讓學生產生想象.他們有的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會被埋沒;有的說,千里馬的才能并不是由伯樂決定的;有的說只要是千里馬,什么時候都不會被埋沒……三種答案都符合題意,而第一種與文章之意相符;第二種持相反態度;第三種表現了積極的人才觀。三種雖然不同,但都是圍繞著問題而開展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大膽質疑、求異,進行創新。學以致用,還包括了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課外,如報刊雜志、文學作品、廣告、通知、標語……甚至延伸到歷史、地理、政治等其他學科,以“求知”促“創新”。如高教版《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都配有綜合實踐活動項目,指導和訓練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更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性小活動,如演講、班級論壇、讀書報告會等,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和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自我展現的舞臺和機會。以活動為形式整合知識與方法、“工具性”與“人文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而且,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增進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總之,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要在聽、說、讀、寫、思、演等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深入人文素養的教育,在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要把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教育觀、超越的人性觀、旨在陶冶的課程觀作為中職語文實施人文教育,推行素質教育的綱領和行動指南。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承載了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實施的主陣地,體現了中職語文課改革對人文教育的要求、中職語文課與人文教育的密切關系、人文教育在中職語文課中的核心地位及積極作用和人文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在中職學校語文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要把握好實施的具體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中職語文教學作為人文教育主陣地作用,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全.《現代教育理論》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5

2]潘新和.人文教育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中學語文教與學》.2016.9

[3]楊邦俊.傳統文化與語文的人文內涵《中學語文教與學》.2015.11

作者:田章子 單位:甘肅省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