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24 02:54:00
導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優化教師的“講”,做到精講
把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教師的“講”要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盡量做到少而精,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討論、多動筆。如采取自學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由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是一個由全不知到知的過程,所以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憑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自學。另外,我們還可以設立討論課。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間的信息交流,通過討論課,努力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氣氛,挖掘課文中豐富的內涵,例如《阿Q正傳》一課,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以“阿Q精神在現今的社會中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為題展開辯論,通過觀看電影,閱讀小說,查閱資料,以及通過網絡查詢“魯迅研究網”,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既發展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并與師生之間縱向交流相互交織,構成立體型信息傳遞。討論課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機會,讓他們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優化教師的“問”,鼓勵學生的“問”,做到有的放矢
優化課堂教學的主動因素之一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關鍵。目前,多數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向活動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課堂提問重視不夠、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粗放提問,實效不高。教師往往隨意提問,甚至流水式提問而導致“滿堂問”,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維度的問題,學生常可用“是”、“對”或“不是”、“不對”回答,這種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實質上是在為教師講課或板書“填補空檔”服務,教學實效不高。2、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導致的后果令人擔憂。據報道:1998年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結束后,外國科學家舉行了一次面向參賽選手的報告會,介紹這次競賽試題的背景,并接受選手們的提問。當時外國參賽選手紛紛提問,但獲得金牌的中國選手卻始終沒有提問題,這除了語言原因,主要就是中國選手不想或不知如何提問題。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學上的不足。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就應該是學習的主動者,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歡迎學生突發奇想。教師的問,不宜問盡,有的問題應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問,哪怕是極細小的閃光點,也應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質疑。為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精于設計課堂提問,教師的問要問得有價值、有廣度、有深度,要有引起大多數學生思維的動力,回答的愿望。如短篇小說《項鏈》,按照傳統的觀點,人們總是把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作為愛慕虛榮導致悲慘命運的這么一個女子形象。因此,為了啟發學生的質疑能力,開講之前,先提供學生幾段材料:
女主人公十年的悲慘遭遇,壞事變好事,“由于勞動”,“沒走上墮落之路”,成為一個“好主婦”。
——茅盾《在部隊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雖然十年辛苦之后,她的外表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她那希圖憑借色相向上爬的腐朽思想絲毫沒有變化,他始終沒有認識到她的災難的真正原因。
——董星南《〈項鏈〉主題》
然后,引導學生結合作品本身對瑪蒂爾德這個藝術形象進行分析,說出對主人公的看法。結果,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鑒賞作品時能放開思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是讓學生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三、優化學生的“練”
課堂教學不能光講不練,而要講練結合,練的內容最好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通過“練”來鞏固知識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仍舉《項鏈》一課,在學生初步了解了瑪蒂爾德這個藝術形象之后,布置學生給課文續寫結尾,這一種擴展性練習,既可以觸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也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接近知識,獲取知識,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 上一篇:技校語文課口語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