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時間:2022-09-24 03:59:09

導語:高中英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英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摘要: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國內教育研究者廣泛關注的話題,其中批判性思維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也日益凸顯。目前,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值得教師們深入思考的話題。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內涵,簡要分析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

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其中思維品質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是要提升學生思維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的能力和水平[1]。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創新性和開放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鍛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綜合的眼光分析和解讀文章,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本文從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出發,針對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自19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逐漸意識到批判性思維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不同的學者對批判性思維有不同的理解,盡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也提到了思維的批判性和創新性,但目前學界卻沒有對批判性思維做出非常明確的解釋。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于某一種假設、想法,以及在此基礎上推導出來的結論的質疑和思考[2]。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代表人物羅伯特•恩尼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你所相信的事物和你所做出的行為的合理的反思[3]。我國教育學家鐘啟泉教授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發現某種事物、現象和主張的問題,并根據自身的邏輯積極思考的過程[4]。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認識,基于英語學科素養中對思維品質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主要是指學生能夠用辯證的眼光分析和看待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用思辨的態度評價和審視各種思想觀點,并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1.過于注重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對文章的整體解讀。眾所周知,語言學習是一個知識輸入和輸出協調統一的過程。如果沒有接觸和吸收大量的基礎知識,學生也很難在后續的學習中遷移和應用所學知識。英語學習同樣如此,掌握充足的詞匯和語法知識是增強語言能力、提高英語水平的基礎。只有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學生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升閱讀效果,但獲取大量的語言知識絕對不是英語學習的唯一目的。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注重對基礎詞匯和重點語法的講解,把日常的大部分教學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對這些基礎知識的考查和訓練上,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即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語篇類型、文體特征、作者寫作意圖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深刻分析和積極思考。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是片面地增長學生的語言知識,機械地鍛煉學生記憶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沒有絲毫影響,也無法起到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作用,因此很難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2.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交互閱讀是三種常見的閱讀教學模式,長期影響著我國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傳統教育價值觀念和高考壓力的影響,大多數的教師仍舊采用單一的、自下而上的傳統閱讀模式進行教學,即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而忽視了對文本整體結構和背景知識的把握。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控制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對詞匯和語法的講解將會占據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這種講解基本是采用語法翻譯法,由詞到句逐一翻譯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換句話說,這種模式把學生放置到一個消極的位置上,認為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學習的過程是對教師講授的知識不加辨別地全盤吸收,學習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長時間接受這樣的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很難被激發,批判性思維能力也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3.教學活動缺乏新意,忽視了學生的身心需求。教學活動的設計是緊緊圍繞授課內容而展開的,與教學模式也緊密相關。當前,由于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注重對語言知識的講解,依舊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因此與之對應的閱讀教學設計也很難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課堂活動都是圍繞重點詞匯和語法知識而設計的。首先,教師會結合相應的例句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里出現的重點句型和語法。其次,教師會設計相對應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剛剛學過的知識,以便在考試中更好地學以致用。最后,教師會布置這節課的課后作業,一般也都是為了檢測學生是否已經全部掌握所學知識,查缺補漏,而無關乎文章內容、主題、情感本身,只是單純針對基礎知識開展訓練。因此,總的來說,由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也缺乏創新性和啟發性,無法滿足學生多樣的身心需求,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高中英語閱讀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1.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創設良好學習環境。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統一的活動。因此,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序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由于過分強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和監督,教師權威不容挑戰,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主人翁意識被嚴重削弱,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也難以正常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內學者逐漸意識到批判性思維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并強烈呼吁廣大教師積極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筆者認為,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改善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并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正確轉變自己的身份,通過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來幫助學生緩解內心顧慮和恐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權威、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2.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尋求新型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和監督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推動者和促進者。這就要求廣大教師群體要努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展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缺陷已日益凸顯,落后僵化的教學方法也難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和創新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以往將詞匯和語法作為教學重難點的授課理念,加強對學生閱讀技能和學習策略的訓練,著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采用多種閱讀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梳理文章結構,評析文章主題。此外,教師要及時轉變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教學方法,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開展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3.完善傳統教學設計,豐富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深刻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基本都是圍繞詞匯和語法知識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只是為了鞏固和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遷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不高,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思維的創新性和批判性較弱,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挑戰權威。例如,在講授新課內容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創設主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大膽推測,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讀中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理清文章脈絡,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拓寬思路,積極創作自己的思維導圖。在讀后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讀后續寫、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主題訪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意識,以促進其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關乎學生未來發展的必要舉措。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批判性思維的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一個漫長且曲折的過程。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一重要使命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以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巧妙靈活的教學設計、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火花,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貴.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剖析[J].名師在線,2019(24):33-34.

[3]梁佳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研究[J].英語教師,2020(1):172-174.

[4]劉慧,胡洋洋.淺論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1):163-164.

作者:羅粉粉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