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時間:2022-10-29 02:35:12
導語:高中英語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外交舞臺逐漸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實際,分析了在英語教學中培養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針對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進一步拉近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這對我國語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基座,因此在當今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人們的交際能力不僅需要良好的外語語言能力,更需要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以促進人們能夠使用英文進行良好語言交流為目標。在實踐教學中,更應重視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異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適應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交際需求。因此,重視高中英語文化差異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作為一種課改理念滲透到高中英語的實踐教學中,這也符合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一、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文化。目前,我國高中教材內設置了許多展示中國歷史、科技等方面的內容,這種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高中生對中華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堅定當代學生的文化自信。這種中華文化內化于心,沉淀積累,學生在開展跨文化交際時,對他國友人可以熟練介紹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傳播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文化,也能夠促進自身多元文化的學習與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自我提升。2.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提高語言技能。高中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語法、詞匯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還要學習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這幫助高中生可以從更深層次去理解英語的應用背景、表達理念以及交際過程中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傳遞的信息,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語言技能。3.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鍛煉交際有效性。語言知識的學習是與運用分不開的。中國與英語國家在國家制度、歷史文化、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在語言的詞匯、日常俚語等方面產生了很多不對等的地方。因此,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對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學習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和前提,這要求交流者要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內涵,努力消除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影響,形成跨文化交際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1.教師要提升知識素養、改變英語教學方式。高中階段是學生對英語語言形成全面認識的重要階段,也是英語學習提升的最快階段。因此,高中英語老師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高中英語教育,改變高中英語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側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包括語法、詞匯教學等內容上,大大忽略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當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求背景下,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必然。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以“探索”“研究”“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摸索,廣泛學習英語文化,學以致用,不斷提升。例如關于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貼近生活,使學生有親切感;借助有趣的英語現象,利用多媒體技術合成色彩鮮明的圖畫吸引學生。在日常交流學習中增加英語口語等實踐,在合作探究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情景模式的再現也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英語口語競賽和民族文化比拼等活動來提升高中生對英語的興趣程度,培養動腦能力,擴大思維的開闊性,使其在實踐中運用英語。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鞏固英語知識,為跨文化交際做下了鋪墊。2.采用差異對比教學,增強學生對異域文化的感知能力。在高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水平和母語接受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學習另外一種語言的語言時,往往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和干擾,形成“中文式英語”。針對這一現象,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采用差異化對比教學的方式,分析本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擴大學生的想象與認知空間,增加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感知認識能力,激發學生對跨文化的關注和理解。此外,針對母語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有學者還提出了“認知沖突”的策略來開展中外文化差異對比教學。所謂“認知沖突”,是指當客觀事實與自身原本的認知不一致時,便會產生矛盾心理并驅動人們去探索真理,并對已有的認知進行不斷完善。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比中外文化差異,誘發學生的文化“認知沖突”,制造文化差異矛盾,通過對文化差異的對比與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中外文化的歷史根源和文化價值,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及空間,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3.加強課后實踐教學,強化學生思考能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有計劃地開展跨文化交際實踐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課后時間的自由性,為學生創造開放的英語交流環境,在英語語言的氛圍中更易感受語言和文化,引發學生思考,開放的環境中也將有力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例如,組織英語角或者利用多媒體教學可為師生提供互動的教學情景,在情景化的氛圍中更能增強學生的形象感知。此外,通過課后的實踐,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學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引導學生要不怕錯誤,大膽思考,對于主觀性題目,允許學生有多種想法和答案。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共同思考,發揮小組的力量,頭腦風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達成共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還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主動思考的能力。4.引導學生接觸西方文化資料,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能忽視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教師可以引導高中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欣賞西方英語文學作品、新聞報刊雜志等材料及西方經典影視作品,學習中西方文化知識,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增長知識,增強文化素養,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構成文化交際中的重要部分,在促進跨文化交際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語言交際內涵豐富,含義深厚。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可以傳遞信息,表達方式簡潔,有時候甚至表達出比語言交際更強烈的含義。在中西文化差異較大的背景下,同一種非語言行為,在不同的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含義。例如,英語國家喜歡在交流時,聽者一般都會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神,注重眼神交流,以示對說話者的尊重以及表達聽眾的認真。但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看,中國人認為長時間地盯著對方看,這是一種對他人不尊重、不禮貌的行為。因此,任何的非語言行為都有應用的背景,正確認識非語言行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內涵,充分把握中西方文化差異,學生才能實現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新課標理念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應深入認識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改革教學方法、拓展知識范圍、豐富教學內容,以合理且科學的方式實施英語教學任務,充分利用多種學習渠道,關注漢英之間的文化差異,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為高中生打造良好英語學習平臺,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持續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樹林,孫艷芳.中外文化交流過程的問題以及文化差異所帶來的交流問題[J].天津社科學院,2012(3).
[2]池修平,孫振宇.從本質上探索我國跨文化交際的作用以及其產生的影響[J].上海國際交流大學(國際交流版),2012(3).
[3]馬振林,孫佑思,石劍南.中西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解決我國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國際交流問題[J].河北廣播電視臺報道,2005(12).
[4]譚思明,尚文中.跨文化交際的原因和作用——怎樣在培養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北京師范學院學報,2012(34).
[5]蔣素蘭.英語教與學的反思,西部外語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陳勵.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1).
[7]王振亞.語言與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吳文梅 單位: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高級中學
- 上一篇:疫情期間高中英語線上線下教學探究
- 下一篇:產出導向法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