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6-17 08:47:09

導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思路。通過梳理和探索,主要對當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以期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切實實施,實現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主題意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

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就是基于高中學生的語言知識、認知水平、生活經驗等因素,通過一定的語篇,設計多層次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主題意義,促進學生語言知識、思維品質、文化素養等各方面的發展。開展聚焦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題建構意識、主動探究意識和創造性[1],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還能促進學生對語篇的深度理解和學習,并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已經關注到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理念,而且開展了很多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和研究,但是在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1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概念不清,主題意義解讀有偏差

教師對語篇主題意義的準確把握是主題意義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這要求教師首先要把握主題意義教學的概念和內涵,然后在此基礎上對相應的語篇進行深入解讀,準確把握語篇的主題意義,教師才能有效地實施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然而,在實際中此方面存在兩個問題。首先,高中英語教師對主題的概念不清。很多教英語師容易把“主題”“話題”“標題”等概念混淆在一起,不能準確把握主題意義的概念和內涵,導致很多教師對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閱讀教學實踐仍停留在表層。其次,教師對語篇的主題意義解讀存在偏差。由于對主題意義這一概念本身缺乏深度理解,再加上對語篇的解讀不夠深入,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語篇的主題意義,很難在閱讀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

1.2預設過多,教師解讀代替學生解讀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2]。在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語篇的主題,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深入分析語篇,自主建構語篇的主題意義。然而,在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預設過多,教師對語篇的解讀代替學生的解讀。不少教師往往是基于自己對語篇的理解,過多地預設與主題意義相關的問題,代替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等,導致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對語篇的解讀,學生自主參與主題意義探究的空間小。此外,少數教師還會設計單選題,讓學生在多個選項中選擇正確的答案,還會設計對錯題讓學生對語篇的基本文本內容進行判斷,使學生不能獨立進行思考,不能適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更不能在對語篇的理解上自主建構主題意義,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對語篇的意義建構。

1.3活動雜亂,主題意義未貫穿其中

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學活動的有序安排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的有序安排不僅使教學過程緊湊有序地展開,而且能夠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語言知識、提升技能。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應該以主題意義為中軸,設計具有層次性、多元化、綜合性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并依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探究主題意義,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素養。然而,很多教師在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沒有以語篇的主題意義為中心實施有序的教學活動。首先,很多教師缺乏主線意識,教學活動沒有圍繞主題意義探究為主線展開,導致閱讀教學活動散亂無章,對語篇的探究碎片化,難以實現主題意義的探究目標。其次,教學活動設置缺乏連貫性和層次性,未能從淺層次到深層次層層遞進,難以促進學生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發展。

1.4學用脫節,不能促進學生遷移主題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果僅有輸入,語言知識往往是靜態的,而一旦有了輸出驅動,語言知識就能在輸入輸出“雙驅”下轉化為語言能力[3]。主題意義具有育人價值,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遷移主題,深化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所以,教師要根據語篇的主題意義,創設與學生緊密相連的新情境,為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升華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同時培養遷移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是在主題意義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設計的讀后活動并沒有與主題意義的遷移相關聯,只是一些低層次的教學輸出活動,比如說讓學生根據問題機械地復述語篇的內容或者結構,還有的教師只是設計一些對語篇內容進行梳理的機械性的采訪活動,導致學生不能活用語篇知識,難以培養學生遷移語篇的主題意義、提高創新能力。

1.5探究淺化,未能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

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活動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系統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尤其是高層次思維品質[4]。此外,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探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理解語篇的過程,探究的過程不僅要基于語篇而且要超越語篇,從多方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結構、語言、內容、作者情感態度等,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更加深入、準確。但是在主題意義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趕時間,更多地關注語篇的表層性信息,很少關注表面信息中隱含的內涵意義。教師只就語篇設計一些指向語篇細節信息的封閉性問題,而且都是淺層次問題,學生只需要直接從語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就可以回答問題,很少有需要學生對語篇的內容進行加工、歸納總結、推測等開放性問題。這就忽略了對學生分析、推斷和創造等高階思維的訓練,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語篇的主題意義。

2基于問題的高中閱讀教學策略

2.1理清概念,深入解讀文本

教學理念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的導向,而理清其概念是重要的一步。所以,教師要聽過各種途徑深入了解主題意義探究的理念,理清主題的概念。教師可以認真研讀有關主題意義研究的文章和書籍,比如說《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程曉堂教授的《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教師還可以參加各種與主題意義教學有關的會議、論壇等,深入了解和分析主題意義教學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切實有效地實施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理清有關概念后,教師要基于對主題意義探究的理解,立足語篇,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批判性地解讀語篇,探究文本的主題意義[5]。對語篇的主題意義解讀可以通過What(語篇的主題和內容)、Why(語篇的深層含義)、How(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使教師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對語篇進行解讀。此外,在進行文本解讀時,教師不僅要深入解讀每一個本文,而且還要關注單一文本與整個單元主題的關系,以及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關系[6]。

2.2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建構主題意義

主題意義探究體現英語學習的育人導向,但對于主題意義的思考不能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而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構建主題意義的過程[7]。教師在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的觀點,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表自己觀點和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語篇的主題意義,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讓學生觀看與語篇有關的視頻或者其他多模態資料,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預測語篇的主題。在閱讀中,教師要根據語篇的內容、結構等多設計開放性問題,并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主題意義。在閱讀后,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遷移主題意義的活動。此外,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反饋,積極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深入思考主題,積極建構語篇的主題意義。

2.3以主題為中軸,設計多層次教學活動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設計,是以語篇為基本學習材料,以語篇的內容和主題為中軸,輔之以聚焦語言知識學習的英語教學思路[8],所以教師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將主題意義貫穿教學始終,并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具有系統性、邏輯性的螺旋上升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性。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基于語篇的主題意義和學生的知識經驗設計“猜一猜”“頭腦風暴”“看圖思考”等活動,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與主題有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中,教師要實施學習理解類活動,讓學生對語篇的內容結構等有充分的理解,然后設計應用實踐類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對作者寫作意圖、作態度等進行表達、質疑、評價。在閱讀后,教師要根據主題意義設計遷移創新類的活動,引導學生用語言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深化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教師在主題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多層次的教學活動的實施,不斷地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并基于不同的活動方式給學生自主建構主題意義的機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4以主題為指向,設計學用結合的教學活動

遷移和運用是讀后活動,是語言的產出活動。英語教學中輸入和輸出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輸出使語言和技能等得到遷移,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在基于主題意義的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語篇的主題意義為指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背景設置新的情境,設計學用結合的教學活動,并通過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遷移。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讀本模塊八的美文欣賞KeepYourDream的主題意義是“堅持夢想”。在充分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掌握語篇的語言知識等的基礎上,教師在讀后階段可以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用自己的語言列舉自己身邊因為堅持夢想而最終實現的例子,并與同學討論自己對于堅持夢想的看法,這樣學生不僅積累了與主題有關的知識,而且以真實情景激發了學生對主題意義的遷移和內化,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以及提升自我。

2.5深入探究,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以主題為中心,通過多層次活動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首先要基于語篇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語篇的語言、結構和內容,使學生理解語篇的表層信息,隨之教師要根據語篇的表層信息開展深入語篇的開放性活動,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語篇內容的歸納總結來回答相應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某句有深意的語句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讓學生去評判作者的寫作意圖等。如果提出的問題難度比較大,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基礎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學生在支架的幫助下深入對語篇和主題意義的理解,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3結束語

教師在實施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立足語篇、以主題為中軸,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并把教師對語篇的解讀不斷轉化為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解讀的自主建構。教師要不斷學習,在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楊.基礎英語教學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以《只見群山》一課的教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4(12):42-4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楊云,史惠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讀寫活動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0(10):42-45.

[4]董金標.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題意義探究教學設計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11):42-47.

[5]董金標.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與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2):41-47.

[6]李寶榮,聞超,龐淼,等.基于主題意義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思路和策略[J].英語學習,2019(2):32-45.

[7]萬頃.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10):45-48.

[8]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10):1-7.

作者:錢雪芹 鐘家寶 單位: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