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

時間:2022-09-24 03:44:43

導語: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模塊為研究對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課程體系內部公共課、專業課、商務類課程之間相互關聯的程度及相互之間的差異及該差異是否顯著進行深入的探究。研究結果發現,三類課程模塊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關系,課程模塊之間具有一定的預測效果,同時課程模塊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還比較顯著。

關鍵詞:商務英語;課程模塊;相關性;差異性;SPSS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社會急需要一批具有跨學科、跨專業、跨文化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商務人才。由于商務英語專業是2007年正式獲批設置的專業,雖然短期內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發現了商務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為此,大多學者進行了定性研究。如鄭軍銳和李慧發現當前的課程設置不能很好地滿足相關的外貿崗位對于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1];楊文蘭提出當前的課程設置有一定局限性,缺乏針對學生技能提高的課程和案例教學方面的課程[2];尹來瑩和李文輝也認為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欠缺[3];張強提出“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轉變傳統觀念,緊抓‘商務’與‘英語’兩個核心,培養現代商務迫切需要的具有扎實英語基礎和廣泛科學文化知識,及一定商務理論知識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外語專門人才”[4]。而接著對相關的課程體系模塊進一步進行定量的研究,找出模塊間的關系和差異就成了順其自然的研究方向。南陽師范學院外語學院基于OBE理念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課程模塊明確了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要求畢業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同時掌握了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商務禮儀,具有一定的商務實踐能力,成為具有跨學科、跨專業和跨文化能力的商務人才。因此,為便于分析研究,本研究將《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文中簡稱《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根據畢業要求分成幾大模塊,主要有公共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商務類課程模塊、專業課程實訓模塊。

一、研究方法

(一)引言為了探討《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內學生三個學年課程模塊成績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差異性,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檢驗和分析。(二)研究問題1.《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模塊間的可預測度如何?2.《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模塊之間的差異性如何?差異的顯著性如何?(三)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2016級9班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該班共有61名學生。(四)研究工具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是4年學制,每學年2個學期。根據教學管理要求,學院于每學期結束時進行課程考核。本研究以前三學年期末考試試卷作為測量工具,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成績之間的差異情況,研究學生各類課程成績之間的相關性。《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開設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和第4學年的實習和論文成績由于任課教師和學習內容等的不同不能作為有效的樣本進行統計分析,所以在研究過程中不予參考。本研究采用IBMSPASSSTATISTICS22.0統計分析軟件來進行數據的錄入、整理、加工和分析,圍繞研究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研究。(五)數據收集本研究共收集到了學生根據《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所必須參加考試的58門課程的成績,所有成績均是由任課教師在每學年按時錄入學校教務管理系統。第一學年共錄入19門課程成績,其中公共課9門,專業課10門;第二學年共錄入22門課程成績,其中公共課6門,專業課16門(含2門專業實訓課程);第三學年共錄入17門課程成績,其中公共課1門,專業課11門(含2門專業實訓課程),商務類課5門。公共課主要涉及通識教育類核心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體育、大學計算機、概論、心理健康教育、普通話口語藝術、中國近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創業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專業課主要涉及英語精讀、閱讀、聽力、口語、語法、語音、專業實訓、商務英語精讀、寫作、語言學、翻譯、高級英語、二外等課程;商務類課程主要涉及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務英語函電、國際商法等課程。(六)數據分析本研究通過統計分析軟件分別計算出了61名學生每學年的公共課和專業課的平均成績及分類匯總后的平均成績。然后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學生公共課、專業課、商務類課程模塊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差異性、甚至可預測性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公共課成績水平不同的兩組之間專業課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研究項目組以公共課匯總成績的平均值83.53為線將其分為低于83.53的一組和高于83.53的一組,進而比較公共課程成績水平不同的兩組之間專業課程、商務類課程成績之間的差異性及顯著程度。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區間上,一方面,學生的公共課成績水平不同,其相應的專業課程成績之間有顯著差異(t=-2.080,df=59,p<0.05)。當學生的公共課成績水平較低時,學生專業課成績得分顯著地低于公共課成績水平高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MD=-2.0296);另一方面,學生的公共課成績水平不同,其相應的商務類課程成績之間有顯著差異(t=-2.515,df=59,p<0.05)。當學生的公共課成績水平較低時,學生商務類課程成績得分顯著地低于公共課成績高的學生的商務類課程成績(MD=-1.6759)。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學生程度決定了其三年間專業課成績和商務類課程成績水平,同時MD為負值也說明公共課成績好的學生,其專業課和商務類課程成績也好。(二)三個學年公共課、專業課、商務類課程模塊成績配對樣本T檢驗研究。為便于細分模塊之間的差異性及其顯著性程度分析,項目組又按學年將三類課程模塊進行分類檢驗研究。按學年把公共課和專業課標為課程1、2、3及公共課匯總(含三學年的公共課)、專業課匯總1(含三學年的英語專業課)、專業課匯總2(含專業課匯總1和商務類課程)和商務類課程。研究結果如下:第一學年中,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的公共課1和專業課1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t=4.763,df=60,p<0.05)。學生公共課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專業課成績得分(MD=2.7924)。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411顯著性p=0.001,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這可能是由于大一公共課1課程難度相對較小造成的。第二學年中,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的公共課2和專業課2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t=4.327,df=60,p<0.05)。學生公共課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專業課成績得分(MD=1.998)。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453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公共課2課程難度相對較小造成的,但與第一年相比兩個模塊之間成績差距已經顯著縮小,說明學生漸漸熟悉了大學里面專業課學習的特點,取得了進步的結果。第三學年中,公共課3與專業課3和商務類課程之間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的公共課3和專業課3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t=10.468,df=60,p<0.05)。學生公共課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專業課成績得分(MD=8.6284)。前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110,顯著性p=0.399,屬于非顯著地低度相關關系。同時,學生的公共課3和商務類課程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t=8.045,df=60,p<0.05)。學生公共課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商務類課程成績得分(MD=5.9279)。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196,顯著性p=0.129,屬于非顯著地低度相關關系。這可能是因為公共課只開一門,造成了前、后兩模塊相關性不高,但MD均比前兩年顯著地縮小,也說明學生專業課成績顯著地取得了進步,尤其是漢語開設的商務類課程好于專業類課程,說明課程授課語言對成績也有顯著影響。三學年中,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公共課匯總成績和專業課匯總2(含專業課和商務類課程兩個模塊)成績之間有顯著差異(t=9.119,df=60,p<0.05)。學生公共課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專業課成績匯總2(MD=4.0106)。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348,顯著性p=0.006,屬于顯著地低度正相關關系。同時,根據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兩模塊之間雖有顯著的相關關系,R2為0.121,說明公共課成績僅能夠預測或解釋專業課匯總2成績12.1%的變異。學生兩大課程模塊之間雖有顯著差異,MD差值不大,有相關關系,相互之間也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但學生整體成績水平較為平衡,這說明經過三年學習學生各類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較為全面。三學年中,公共課1(M=80.9862)、公共課2(M=82.7724)、公共課3(M=86.8361)之間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三個模塊之間前后成績有顯著差異,公共課1和公共課2(t=-6.275,df=60,p<0.05)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608,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公共課1和公共課3(t=-8.248,df=60,p<0.05)相關系數是0.263,顯著性p=0.041,屬于顯著地低度正相關關系;公共課2和公共課3(t=-5.589,df=60,p<0.05)相關系數是0.218,顯著性p=0.092,屬于非顯著地低度正相關關系。學生三學年公共課成績水平顯著地在提高,說明學生掌握了公共課學習特點和重難點,知識和能力水平都顯著地提高了。然而第1和2學年公共課與第3學年相關性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公共課3僅有一門,影響了模塊之間的相關性。三學年中,專業課1(M=78.1938)、專業課2(M=80.7743)、專業課3(M=78.2077)、商務類課3(M=80.9082)之間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專業課1和專業課2(t=-6.585,df=60,p<0.05)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791,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高度正相關關系;專業課1和專業課3(t=-0.027,df=60,p>0.05)之間成績無顯著差異,相關系數是0.626,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專業課1和商務類課3(t=-4.540,df=60,p<0.05)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相關系數是0.387,顯著性p=0.002,屬于顯著地低度正相關關系;專業課2和專業課3(t=7.228,df=60,p<0.05)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相關系數是0.742,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高度正相關關系;專業課2和商務類課3(t=-0.304,df=60,p>0.05)之間成績雖然沒有顯著差異,但相關系數是0.514,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專業課3和商務類課3(t=-6.399,df=60,p<0.05)之間成績有顯著差異,相關系數是0.517,顯著性p=0.000,屬于顯著地中度正相關關系;學生專業課2與商務類課3成績得分顯著地高于專業課1、專業課3成績得分。說明學生的以學科基礎課為特點的專業課1的學習促進了其以專業核心課為特點的專業課2成績和能力提高,但是由于學生在大三時對以專業方向課為特點的專業課3的學習上側重各有不同,導致了專業課3的成績雖較大一有了進步,但相對于大二成績略差的原因。同時,由于商務類課程采用漢語授課,相對難度較小,學生的商務類課程成績較其它三類高。也正由于該類課程授課特點,它與大一和大二的專業課成績相關性不強。(三)實訓成績不同的學生專業課程成績之間的差異性研究。本研究中,英語口語實訓、英語閱讀實訓、英語寫作實訓和英語翻譯實訓的原始錄入成績采用的是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制,由于四類實訓成績中及格數量不多,且沒有不及格成績,根據統計分析需要,項目組將四類成績里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統一整合成一個變量“中等”。以此將四類實訓每個分別分為三個自變量水平,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的方法,研究時比較實訓成績為優秀、良好、中等的三類學生專業課成績之間是否有差異性,并且研究這種差異性是否顯著。結果如下:如表1所示,翻譯實訓程度不同的學生專業課匯總1成績有顯著差異(F[2,58]=9.629,p<0.05)。Games-How-ell事后檢驗結果顯示,翻譯程度優秀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顯著地高于翻譯程度良好的學生(MD=2.8371)和中等的學生(MD=6.3322)。如表2所示,寫作實訓程度不同的學生專業課匯總1成績有顯著差異(F[2,58]=7.963,p<0.05)。Bonferroni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寫作程度優秀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顯著地高于寫作程度良好的學生(MD=3.2051)和中等的學生(MD=4.4483)。如表3所示,閱讀實訓程度不同的學生專業課匯總1成績有顯著差異(F[2,58]=3.331,p<0.05)。Bonferroni事后檢驗結果顯示,閱讀程度優秀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顯著地高于寫作程度良好的學生(MD=1.9108)和中等的學生(MD=3.8905)。如表4所示,口語實訓程度不同的學生專業課匯總1成績有顯著差異(F[2,58]=6.044,p<0.05)。Bonferroni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口語實訓程度良好的學生的專業課成績顯著地高于口語程度優秀的學生(MD=1.9200)和中等的學生(MD=4.0980)。(四)專業實訓類課程成績之間的預測關系研究。自2016級起,外語學院采用實訓導師制,制訂了詳細的實訓方案,遴選了一批具有高度責任心的專業教師全程指導學生的專業課程實訓,這與劉月秀、譚仕林、徐正春提出的本科生導師制的想法一致[5]。該培養方案除了公共課模塊,英語語言模塊,商務模塊,主要還有實訓模塊,這一做法也與鄧英鳳的觀點相一致[6]。本研究采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實訓類課程間的預測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如下:翻譯實訓和寫作實訓兩變量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548,R2為0.121,說明兩者之間是中度正相關關系,且翻譯實訓成績能夠解釋寫作實訓成績12.1%的變異;翻譯實訓和閱讀實訓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496,R2為0.246,說明兩者之間是中度正相關關系,且閱讀實訓成績能夠解釋翻譯實訓成績24.6%的變異;閱讀實訓和寫作實訓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558,R2為0.312,說明兩者之間是中度正相關關系,且閱讀實訓成績能夠解釋寫作實訓成績31.2%的變異;閱讀實訓和口語實訓之間沒有有顯著的相關關系,F[1,59]=1.36,Sig.值是0.248,相關系數0.15,R2為0.023,說明兩者之間是弱度正相關關系,且閱讀實訓成績僅能夠解釋口語實訓成績2.3%的變異;口語實訓和寫作實訓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306,R2為0.094,說明兩者之間是低度正相關關系,且寫作實訓成績僅能夠解釋口語實訓成績9.4%的變異。統計發現四類專業實訓課程之間閱讀和寫作相關性較高,可預測的方差最高,達到31.2%,其次是翻譯實訓和寫作實訓之間相關性也比較高,可預測度達到24.6%,說明上述三類實訓課程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關聯性也比較強;然而閱讀與口語實訓及口語與寫作實訓之間的相關關系及可預測方差都出乎研究的預期,正常情況下上述三類課程之間應該相關性比較強且預測方差大才能符合預期。經過對指導老師評分標準進行分析發現,口語實訓是以小組形式開展的,突出學生團隊和個人表現來綜合評分,所以學生成績之間差異較小,與閱讀和寫作突出個人專業技能評分結果是不一樣的標準,因此出現如上情況。

三、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收集了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學生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所獲得的各類課程模塊里的成績,經過對數據的錄入、整理、加工、分析后得出了研究結論。研究發現學生公共課、專業課、專業實訓課和商務類課程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和預測關系,并且各類課程模塊之間成績具有顯著的差異性,也說明了該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內部具有顯著的區別性和聯系性,該培養方案的落實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各種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訓練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一定程度滿足了學生畢業的各種要求。該人才培養方案實際采用的是英語+英語商務知識+國際貿易知識的模式,開設的封閉性課程主要涉及傳統的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群,而以行業為導向的開放性課程群的包容性還不夠,應該加大案例分析類課程和商務情景實訓類課程群的開發,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王艷認為“商務英語專業要實現跨學科、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就要具有完備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所以課程群的建設勢在必行。”[7]同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通過多個渠道或平臺加大對崗位、能力、職業素養等教育,貫徹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提高人才的適應度和人才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軍銳,李慧.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8):107-108.

[2]楊文蘭.國際貿易專業就業現狀及培養模式的探析[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1):51-56.

[3]尹來瑩,李文輝.基于CDIO的商務英語專業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5(5):84-86.

[4]張強.經濟全球化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209-210.

[5]劉月秀,譚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6]鄧英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地方性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1):39-42.

[7]王艷.普通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寫作類課程群的構建[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2):23-25.

作者:王志平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