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閱讀的應用

時間:2022-03-10 04:52:58

導語: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閱讀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導圖在中學英語閱讀的應用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技能目標要求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廣泛的閱讀興趣;著重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又要教會他們如何去理解閱讀材料,逐步提高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本文基于這一目標,研究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工具有效提高學生對閱讀文章內容的猜測和整體結構的把握,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課文預測;文章結構

得閱讀者得天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晰、準確的認識、理解和準確表達是閱讀的關鍵。新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閱讀理解不僅是學校的英語教學的重點,更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一.理論依據

1.思維導圖的定義。思維導圖(MindMap)又稱腦圖、心智圖等,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由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它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建立起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能夠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從而極大的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2.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閱讀中的意義。思維導圖運用文字、圖像、色彩和不同符號去展示思維開展的方式,同時開發左右腦,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系的信息轉變為容易記憶的、有關聯的、多種色彩的圖畫,與大腦處理事物的思維過程一致,它能充分調動我們的大腦,運用文字、圖像、色彩和不同符號去展示思維開展的方式,同時開發左右腦,把零散的、難以記憶的知識變成有關聯的、易于記憶的、色彩鮮艷的圖畫。在思維導圖的協助下,學生學習的思路更加清晰,容易找到串聯零散知識的線索和閱讀文章的關鍵句子,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圖形結構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右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對閱讀材料的記憶更深刻長久。

二.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我們的外語課堂教學基本是一種“知識”型的教學模式,強調語言知識,把教材的語言知識例如詞匯和語法作為教學的主線,這樣只能夠給學生語言知識的傳播,很難讓學生理解文本的意義。教師上課偏重于語言知識的講解,忽視語篇教學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忽視了語言與學生的意識,思維的不可分割的聯系,沒有很好地重視語言作為認識工具的作用,導致學生的認識能力發展的滯后。學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收效卻不大。運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中雖然使用不同的激勵方法來鼓勵學生,但是,對于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的設計問題是教師對學生英語閱讀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難點。很多教師缺乏閱讀策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方法使用策略的不正確使用往往給學生帶來錯誤的信息。

三.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1.預測課文內容。根據課文標題和所給圖片預測課文內容是學生應該掌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培訓的一項技能。以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單元閱讀材料<<JohnSnowDefeats“KingCholera”>>為例,先在黑板上給出題目:JohnSnowDefeats“KingCholera”,讓學生頭腦風暴,聯想出相關的詞匯以及問題。由此,學生可以大概推測出課文要涉及的內容:①WhoisJohnSnow?②HowdidJohnSnowdefeat“KingCholera”?2.展示文章結構。接著提示學生聯想pre-reading中有關科學研究方法的內容,繼續完善板書;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學生就可以根據這個思路,初步了解文本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為找尋細節信息打下基礎。3.以這樣的導圖為框架,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補充每一個要點后的關鍵詞和細節信息,進一步理解文本。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前預測,快速閱讀以及細節閱讀各個閱讀階段中,不僅能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還能提升自我思考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個人潛力。

作者:王蓉 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