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1:35:00

導語: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陰道假絲酵母菌

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女性陰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作者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乳桿菌活菌膠囊(定君生)聯合硝酸咪康唑(達克寧)治療VVC30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60例,均為本院婦科門診確診的VVC患者,均已婚婦女,年齡23~59歲,病程1周~6個月,表現為不同程度外陰瘙癢、灼痛,白帶量大、呈豆腐渣樣,陰道黏膜充血、水腫,小陰唇內側及陰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塊狀物,擦除后露出紅腫黏膜面,實驗室檢查陰道分泌物鏡檢可找到典型菌絲與芽孢。60例均已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有嚴重肝腎疾病、在治療期間合并應用其他抗真菌類藥物患者。將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A組)30例,平均年齡34.2歲,病程8~176d(平均33.5d),使用定君生和達克寧聯合治療;對照組(B組)30例,平均年齡34.8歲,病程7~182d(平均32.7d),單純使用達克寧治療。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癥狀、體征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A組使用達克寧栓(400mg/枚),置入陰道,每晚1枚,連用7d,第8天起使用定君生(0.25g/枚),陰道上藥,1次/d,連用10d為1個療程。B組單純使用達克寧7d,用法同A組。兩組均于停藥后第7天復查。治愈者鞏固治療1個療程,有效或無效者進行第2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均無效者換用其他藥物。治愈者均于月經前隨訪3個月。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忌生冷、辛辣刺激食品,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浴盆及毛巾均用開水燙洗。所有患者停用其他抗真菌藥物,同時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

1.3療效評價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外陰無紅腫,黏膜無充血,陰道清潔度Ⅰ°,陰道分泌物鏡檢真菌陰性,3個月內無復發。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外陰無紅腫,黏膜輕度充血,陰道清潔度Ⅱ°,陰道分泌物鏡檢真菌陰性。有效:外陰瘙癢減輕,婦科檢查外陰皮膚較粗糙或結痂,陰道黏膜充血,有分泌物,陰道清潔度Ⅲ°,陰道分泌物鏡檢真菌陽性。無效:經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減輕且陰道分泌物鏡檢真菌陽性。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軟件包分析數據,用Mann-WhitneyTest秩和檢驗,兩兩比較采用LSD法。

2結果

2.1療效

治療后停藥1周時復查,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個月后復查,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停藥1周后兩組療效比較(略)表23個月后兩組療效比較n(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A組使用定君生陰道栓,28例無不良反應,2例出現輕度不良反應,表現為灼痛、刺痛,未采取任何針對性措施,癥狀自行消失。兩組使用達克寧栓用藥后3例出現嚴重刺痛、皮疹、陰道燒灼感,故暫時停藥,停藥后癥狀自行消失,未經特殊處理。

3討論

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1],80%~90%是由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所致。研究表明,假絲酵母菌常潛伏在人體陰道黏膜內,作為寄生菌并不引起任何癥狀,但當其遇到適宜的環境,如妊娠、糖尿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雌激素導致陰道內的正常菌群拮抗失衡,或因陰道內環境改變、酸度增加,或因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寄生菌轉化為致病菌大量生長繁殖而發生炎癥。另有研究表明,乳酸桿菌是陰道微生態系統中的優勢菌群,在陰道的分離率最高,數量占健康婦女陰道微生物的95%以上,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分解陰道上皮內的糖原產生乳酸,使陰道維持在酸性環境中(pH3.8~4.4),抑制腸桿菌、葡萄球菌、白色假絲酵母菌對陰道上皮的粘附,對陰道有自凈作用,對于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2]。乳酸桿菌生長受抑制,念珠菌大量繁殖是VVC發生和復發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病因,作者認為VVC的最佳治療方案除了使用抗真菌藥殺滅致病菌外,還應重建陰道內正常菌群,增加陰道內乳酸桿菌的濃度,恢復正常陰道內環境。

本研究使用達克寧栓聯合定君生治療VVC。達克寧栓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固醇合成,使真菌細胞膜受損,致真菌細胞死亡。達克寧栓為局部用藥,9h后仍有90%存在于陰道內,加強了抗真菌作用,藥物的不良反應也較輕,患者的依從性較好。但臨床治療上最大的問題是治療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單獨使用達克寧栓疾病易于復發[3]。研究認為,在治療VVC的同時應注意去除誘因,局部使用活的乳酸桿菌將有助于陰道內正常菌群的恢復,防止復發[4]。定君生膠囊是一種乳酸桿菌制成的微生態制劑,其作用除了維持陰道的微生態平衡外,還能牢固的粘附于陰道黏膜上皮,形成空間性占位保護作用,阻斷病原微生物對陰道上皮的入侵,且定君生對念珠菌尚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后兩種作用即抑制了念珠菌性陰道炎的復發。

本研究結果表明,停藥7d時,兩組患者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單純使用抗真菌藥在短期內確實能抑制陰道內白色假絲酵母菌生長,減輕VVC的癥狀。但3個月后復查發現,A組療效明顯高于B組(p<0.05),提示單純使用抗真菌藥遠期復發率高,而應用抗真菌藥治療VVC后加用乳酸桿菌制劑,則可有效控制陰道菌群,防止抗真菌藥治療后的陰道微生態失平衡,降低VVC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MohantyS,XessI,HasanF,etal.Prevalence&susceptibilitytofluconazoleofCandidaspeciescausingvulvovaginitis.IndianJMedRes,2007,126(3):216~219.

2康白,呂虎,傅曉麗,等.對DM8909菌治療菌群失調性陰道病作用機制的研究.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1,13(4):192~193.

3FanS,LiuX,LiJ,etal.Studyonclassificationandtreatmentofvulvovaginalcandidiasis.ZhonghuaFuChanKeZaZhi,2005,40(8):532~535.

4劉朝暉,王曉莉,廖秦平,等.乳酸桿菌治療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臨床研究.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5,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