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區護理安全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0 07:25:00

導語:病區護理安全因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區護理安全因素分析論文

護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整個治療期間的身心始終于接受治療與護理的良好狀態,并得到適當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從未發生任何醫源性疾患,比較順利的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從而重建健康[1]。病區是直接為住院病人提供服務的場所,其安全與否直接影響患者康復,影響醫院在患者和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影響醫療整體質量。因此,抓好病區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

1影響病區護理安全因素

1.1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1.1.1不落實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歷年來,護理事故發生率最高的一類是由于不落實規章制度造成的[2],表現為責任心不強,違反制度或操作規程,上班不堅守崗位、脫崗、睡覺、玩忽職守。

1.1.2忽視病人的需求缺乏應有的同情心對病人不能做細致的解釋工作,對病情復雜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對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視,甚至無理訓斥。忽視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醫患角色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

1.1.3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由于護士自身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專業知識缺乏,經驗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會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隨著新技術、新業務的大量引進和開發,護理工作復雜程度提高、技術方面風險加大,影響護理安全。

1.1.4護理人員配備不足醫療效率指標的提高,使護理技術和基礎護理工作量成倍增長[3]。臨床護理員長期缺編,達不到衛生部有關規定要求的床護比例,臨床護士經常處于高度緊張、超負荷勞動的疲憊狀態[4]。

1.1.5護理人才流失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護理人才大量流失,培養一名有較好業務素質的護士需要3年,新護士邊培訓邊上崗,培養的速度跟不上護理人才流失的速度。護理隊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護士業務能力下降,增加了護理安全的隱患。

1.1.6缺乏法制觀念忽視護理記錄中的法律問題在護理工作中常可發生因說話不嚴謹而引發病人及家屬的不滿。對臨床工作原始記錄不重視,病情變化觀察記錄不及時,甚至偽造生命體征記錄,對工作中的失誤可能引發護理糾紛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使護理記錄存在隱患。

1.1.7未經醫囑執行治療超越護士職業權限[5]醫囑是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治療、護理的法律依據。護理人員沒有權力更改、拖延或拒絕執行醫囑,更沒有權利擅自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臨床護理工作中,常有護士憑經驗、靠感覺,不自覺地超出職業權限的現象。如在非搶救情況下執行口頭醫囑。

1.2基礎設施不完善病床無護欄、無搖床、輸液架升降失控,水管電線老化,插座不牢,衛生間無掛鉤、地面潮濕,損壞的搖床、輪椅,沒有及時修理,也沒有醒目的標志。

1.3護理管理因素

1.3.1護理管理人員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對護理人員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不健全,約束力不強,缺乏逐級管理、監督、檢查和指導[6]。

1.3.2護理管理人員對影響病人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時[7]。

1.3.3管理不規范,質量監控機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藥品放置混亂,位置不固定。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不明,無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嚴密所致院內感染[8]。

1.4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應當自覺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配合醫務人員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對醫院規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離院外出,或者請假不能按時返回,一旦發生意外將引起法律糾紛。

2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護理操作規程和護理規章制度都是長期臨床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甚至是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訓換來的,每個護理環節都必須遵循操作規程,稍有大意都可鑄成大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9],也給護士帶來終身遺憾。因此護理工作者一定要加強責任心,要有職業責任感,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基本功訓練,力求做到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10]。

2.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把愛崗敬業精神貫徹到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中去。

2.3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是護理安全的重要方面[11],應向全科室護理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使她們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并掌握最新的護理標準和要求。

2.4建立合理的護患比例合理配備使用人力資源應該從患者利益考慮,配置適宜的護理人員的數量。護士長應該根據護士的才能、資歷,安排適合其能力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防止因疲勞過度或操作環境不良造成差錯事故的發生[12]。

2.5穩定護理隊伍減少護理人才流失穩定隊伍是目前護理隊伍建設的重點,護理人才的大量流失應引起醫院管理層的重視,如何留住護理骨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2.6加強語言修養重視護理記錄中的法律問題護理人員應使用保護性語言,避免用刺激性語言,自覺地運用語言去護理和愉悅病人的心靈。重視現階段護理記錄中存在的問題,規范護理文書記錄,認真執行護理記錄中的“十字原則”,即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提高認識,分層次進行護理記錄的法學化培訓,避免護理記錄中的主觀推斷[3]。

2.7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護理人員應學習有關法律規定,明確職責,既保護自己也有益于他人。可以定期開設一些法律知識班,培訓時設案例分析課,讓護理人員懂法、依法。

2.8完善基礎設施創造有安全保證的工作環境要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陳舊的護理設施要更新,損壞的物品要及時修理,在修理前有醒目的標志提醒病人不要使用。護士要加強對設備的管理,使設備狀態良好,創造一個有安全保證的工作環境[13]。

2.9明確責任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實行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三級或護理部—護士長兩級目標管理責任制,對各級護理人員嚴格要求,定期與不定期的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落實情況。把好環節質量關,確保護理安全。

2.10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抓好安全管理關鍵環節[14]安全管理應該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因此對護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時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措施以杜絕一切事故的發生。護理安全管理應重點抓5個關鍵環節[15](1)抓關鍵病人:急重癥病人、疑難病人、手術病人、接受特殊治療病人;(2)抓關鍵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分級護理制度;(3)抓關鍵時間:節假日、雙休日、中午班、夜班、人員少工作忙、交接班時;(4)抓關鍵人員:護士長、技術骨干、新上崗護士、進修實習人員;(5)抓關鍵部門:手術室、監護室、產房、消毒供應中心。

2.11加強院內感染管理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消毒技術規范》,提倡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根據護理用品的性能選用正確的消毒的方法。加強院內感染監控,最大限度的降低醫院內感染率。

2.12加強患者宣教制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對住院患者的宣教,讓患者了解住院期間應遵守的規章制度。給患者全面的身心護理,尊重其人格、尊嚴、信仰及價值觀,以良好的護理作風獲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可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董慰慈,張楨先.護理學基礎.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44.

2王秋華,遲鳳玉,蔡寶英.芻議新時期護理安全盲點的管理.護士進修雜志,2000,15(12):899-900.

3俞美定.護理安全隱患的相關因素分析和管理對策.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12):70-71.

4王筱慧,葉文琴,朱建英,等.“舉證倒置”與護理管理新思維.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3):71-72.

5戴付敏.重新認識超越職業權限的護理行為.實用護理雜志,2003,19(7):69.

6蔡學聯.護理安全信息管理初探.護理學雜志,2000,15(10):55.

7潘紹山,孫芳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9-352..

8田曉麗,李秋杰,王麗波.手術常見差錯事故的分析與防范.中國醫院管理,2000,20(4):51.

9盧金蓮.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范護理糾紛.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11.

10陸瑩.護理行為與安全管理.護理管理雜志,2002,2(4):11-13.

11魯清芬.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及對策.天津護理,2002,10(4):210-211.

12桂斯卿.日本名古屋第一紅十字醫院防范護理事故概況.國外醫學護理分冊,2001,19(8),392.

13李玲香.病區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0(12):199-200.

14王群.新時期護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討.中國醫院,2006,10(2):47-48.

15張風清,李珍,黃體純.護理安全的影響及策略.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A):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