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分析
時間:2022-01-04 10:31:36
導語:醫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了解訂單定向生個人行為意愿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基層留不住人才的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所在。方法: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對全科醫學院一~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被調查者專業選擇不明確,高年級學生就業意愿偏低,基層就業存在諸多顧慮。結論:加強專業宣傳、政府政策扶持、學校教育引導等工作。
近年來,依然存在著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緊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得不到有效發展,“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如何培養一批適應基層醫療衛生需要的醫學人才?了解訂單式定向生個人行為意愿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基層留不住人才的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所在。對象與方法選取訂單式免費定向生一~三年級醫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20份,回收問卷420份,有效問卷41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7.8%。411名被調查者中,男生177人,女生234人;農村生源學生363人,城鎮生源學生48人。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專業選擇的原因分析。調查顯示,其中245人(59.6%),對醫學感興趣157人(38.2%),無就業壓力155人(37.7%),無學習費用壓力138人(33.6%),為家鄉基層人民服務281人(19.7%),對全科醫學感興趣49人(11.9%),不清楚35人(8.5%)其他原因27人(6.6%)。二、基層就業意向分析。當問及是否了解國家政策,有302人(占73.4%)表示了解,說明學校對國家政策的宣傳比較到位。對于將來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有229人(占55.7%)表示愿意,112人(占44.3%)表示不愿意或者不確定。[2]其中表示愿意的學生247人(占60%);2016級的學生就業意向均高于其他年級,而2014級的學生就業意向明顯低于其他年級,僅有35人(占33.3%)表示愿意到基層就業。194人(占47.2%)認為畢業后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是受工作穩定的影響,屬于被動行為。愿意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原因還有目前就業困難(155,37.7%)、受入學前簽訂合同限制(138,33.6%)、國家政策優惠(137,33.3%)、喜歡該學科(122,29.7%)、工作壓力小(88,21.4%)、有發展空間(75,18.2%)、居民需要(66,16.1%)等。三、將來的打算及希望享受到的優惠政策。根據調查顯示,研究對象也對國家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議,認為需要進一步提供進修培訓(325,79.1%)、提高工資待遇(324,78.8%)、解決編制(259,63%)、解決住房(216,52.6%)考研考公務員優先考慮(213,51.8%)、加快晉升晉職(184,44.8%)。全科醫學生畢業后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合同期為6年,合同期滿后,228人(占55.5%)想要到更高級別的醫院工作;203人(占49.3%)表示要考全科醫學專業研究生;103人(占25.1%)希望考其他醫學專業研究生;僅有85人(占20.4%)愿意繼續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還有選擇從事其他行業等。四、影響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單因素分析。影響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因素有:年級、了解國家政策、家人建議、為家鄉人民服務、受入學前合同限制(P<0.05);性別、民族、年齡、是否黨員、學生干3部、獨生子女及生源地、家庭人均年收入、父母職業、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對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影響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4]。五、影響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多因素分析。[5]將學生基層就業意向作為因變量,影響學生基層就業意向的各單因素作為自變量,包括年級、獨生子女、家人建議、對醫學感興趣、受入學前合同限制等幾個因素,選擇BinaryLogistic非線性回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說明對學校教育服務質量滿意度較高、低年級、愿意為家鄉基層人民服務及選擇到基層就業不是出于受入學前合同限制的原因的學生更愿意到基層就業。
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專業宣傳教育。數據分析顯示,學生選擇全科醫學專業的原因為家人建議245人(59.6%),無就業壓力155人(37.7%),無學習費用壓力138(33.6%),由此可見,學生選擇該專業就讀,大多不是出于對全科醫學專業的熱愛,對于相關專業的學習內容、人才培養方案、就業去向等大多不了解。這就導致學生入學后,對本專業認同感不高,基層就業意愿不強烈,主觀能動性不強。因此,政府、社會、學校應加強對于全科醫學教育的宣傳工作,使學生真正因為興趣愛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主觀因此選擇專業,提高專業認同感,真正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層醫學人才。二、增強政府政策支持。數據表明,2014級的學生就業意向明顯低于其他年級,僅有35人(占33.3%)表示愿意到基層就業。高年級的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偏低。從開放式問卷回答中可以得知,學生到大學三年級,對于就業前景,考研、考公務員等更加熱衷,他們希望政府、學校能夠提供一些學習深造的機會。因此,政府、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扶持,在硬件設施的投入、待遇、個人晉升發展空間、國家配套政策的提升等方面加大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力度。4三、做好學校教育引導。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校應不斷深化對于基層就業的引導和幫助。學校可以開設相關課程,從思想上灌輸專業意義與專業發展前景;配備專門的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解讀國家相關工作政策;此外,學校可以開展往屆優秀畢業生先進工作事跡展或學習交流會,增強優秀畢業生與在校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增強在校學生的專業自信,堅定就業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星,左延莉,潘小炎,張海英.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06):456-457+462.
[2]余夢,吳戈,任天順.繼續推進和完善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全科醫學生培養教育模式.[J]中華全科醫學,2015(8):1395-1398.
[3]黃星,韋波.基于CIPP模型的廣西高等醫學院校訂單式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14.
[4]王志玲,彌曼.醫學本科生基層就業意愿的調查與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Z2):13-14.
[5]薄海美,田春雨,李建民,董亞楠.農村訂單定向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4,(06):1067-1069.
作者:梁靜 單位:西安醫學院
- 上一篇:論丘陵地區農業技術推廣
- 下一篇:中醫臨床實踐及倫理學問題探討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