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教學效率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06:12:00
導語:大學計算機教學效率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二、實施計算機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學生來源地域的差異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客觀要求。我們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有城市有鄉村。由于各地區提供的信息技術運用環境和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水平有顯著的差異,故造成學生的信息素養有一定層次的不同,所以,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有必要按學生的知識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其次,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環境不同(條件不同)。也就是有的學生有自己的計算機,有的沒有。原因單純,但對計算機的學習和教學影響卻很大。
三、計算機分層教學的原則
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分組、案例等教學策略,輔以不同的訓練、考核和輔導,借助學生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四、計算機分層次、分組教學的模式
1.分層目標教學模式。保留行政班,但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考核和輔導。首先,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決定其學習層次,然后根據努力的情況及后續學習的現狀,再進行階段的調整,給學生自主選擇權。再配合“分層測試評價”體系,“分層測試評價”體系,是在承認學生有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多層面的、激勵性評價,對每層次學生的進步給與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實施這一評價手段,對較低層次測試應當重在計算機基本操作及應用檢測,較高層次的學生則側重于計算機應用開發能力的檢測。
2.分組互助、分層互動學習模式
“分組互動”既是學習模式,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策略或方法。“分組”是在分層過程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調查、摸底考試、提問和交流,進一步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將學生按高、中、低層次均衡組合,形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有利于培養成員協調發展的精神。
五、計算機分層、分組教學的實施
1.計算機分層、分組教學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成績優秀;B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上進心,成績中等;C計算機基礎、智力水平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
2.分層備課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并注意層次和梯度。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著眼于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后分為主,合為輔;實習則以小組為單位,對所選案例集體探討、共同商議、合作互動做到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范例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層學生教學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分層訓練
分層練習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要通過學習實踐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教師在設計實習或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實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使全體的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體,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5.分層輔導
學生訓練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A、B層次學生的輔導。對A層次的學生課后盡可能進行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C層次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知識講座,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平時的課堂訓練,難度稍低的練習課由C層次的學生幫助A層次的同學,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6.分層評價
分層評價也是分層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層練習。它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金額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A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使B、C兩層學生不易滿足,激發起求知欲。
六、實施異步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1.有利于所有學生的提高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自信心。
2.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作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拓展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學生在認識計算機發展現狀及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科學地聯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計算機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
4.促進“個別化”學習能力的提高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個別化”化教學,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的,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于計算機數據庫存儲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學習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鍛煉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信息獲取能力。
5.充分發揮資源性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網絡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極大的方便,充分挖掘教師和學生的潛力。教師和學生首先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工具獲取相應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和改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運用技能,信息化教育的資源閑置時一種巨大浪費,設備到位,只是物質條件具備了真正管好、用好、發揮巨大效益,關鍵在人,關鍵在師資隊伍的素質,掌握現代教育模式、現代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高效的獲取知識。
6.發揮案例教學、分組研討教學法的優勢,互助式教學,按照項目要求,層層推進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打通了障礙,提升了學習空間,相互研討切磋
7.促進信息知識呈現方式、教學方式的教學評價實質性的轉變,深化教育理論。
七、分層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層教學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對其工作的難度應當有充分的估計,且認真加以研究,尋找有效的對策。就目前實施的情況看,有以下一些問題:
1.分層教學要解決分層的原則與分層的辦法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確定“材”的素質和水平。目前,我們對學員的分層主要依據新生摸底的結果,但測查的內容、難易的程度、考察的結果等,是否科學、客觀,有沒有參考價值,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其次,分層要考慮學員的“出口”與“進口”的對接,“低進高出”雖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為考核學校及教員的依據。分層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發展中柔性銜接,使學員從分層開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動力、有了希望。
2.分層教學的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是對傳統教務管理的挑戰,學員不是在班主任的監控、“保護”之下,任課教員有不能保證全員性管理,學員將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在動態管理中,不穩定因素會增大,管理的范圍會拓寬,這就要求管理者、任課教員,“教書育人”盡到責任。新的分層管理中加入了動態調控,將淘汰制變成了自我選擇制。
3.分層教學使學員的思想負擔和家長的疑慮
分層對學員的心理沖擊表現為“自卑”,對家長來說“沒面子”。可見,做好學員及家長的工作尤為重要,在分層教學的實驗之前一定要客觀地宣傳其有利的一面,同時提醒學員或家長,做好頂住壓力的思想準備。分層應以學員能否取得進步為得失的標準。
4.分層教學對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層教學下教員不能再“拿一個教案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檔次的學員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員的實際要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員都有所進步。
5.實施分層后的評價方法
教員分別承擔不同基礎學員的教學任務,他們所接的班不同,達到的質量目標也應不同。如何判定分層教學的工作質量和教學水平是一個大問題。
八、結束語
雖然分層教學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它有著彌補班級授課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學工作者認真研究分層教學,找出解決分層教學中出現的對策,就可以發揮兩者優勢,使分層教學在我愿轉型時期做出最大的貢獻。
[摘要]計算機教學實踐性強,實習多。計算機教師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尤其是人數眾多的大班級)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在多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中,針對目前各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現狀,結合現代教育理論,分層次、分組教學法是提高大型計算機教學效率、優化班級單一授課制的有利途徑。本文對分層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作綜合的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分層教學分組教學班級授課制
- 上一篇:流行語設計教學論文
- 下一篇:初中思想政治課實效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