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益訴訟制度建立

時間:2022-12-12 10:45:55

導語:證券公益訴訟制度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證券公益訴訟制度建立

一、我國現行證券訴訟制度的不足

證券市場中的中小投資者大都比較分散,各行其是,一旦與相關市場主體發生糾紛,它就處于相對被動、弱勢的地位,自身合法權益很難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濟。中小投資者所面臨的如此困境,與我國現行的證券訴訟制度緊密相關,現就該制度的不足之處表述如下:(一)受案范圍狹窄,不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根據我國現有立法的規定,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的受案范圍存在一些限制,很容易導致投資者受損的權益被排除在保護范圍以外,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我國的司法救濟體制產生懷疑,從長遠發展來看,不利于多層次市場的形成。(二)受理條件設限,不利于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一直以來,虛假陳述案件的訴訟前置程序備受爭議,不可否認的是,它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足之處也逐步顯現。前置程序很容易使受害人錯過最佳追訴時間,而且以行政處理或刑事審判為發起民事訴訟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公民訴權的限制和侵犯。[2]總之,該受理條件的存在導致投資者的證券糾紛久拖不決,不利于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三)判決效力擴張性問題懸而未決,有待立法明確。在解決證券糾紛的過程中,在面對具有相同法律或事實問題的案件時,雖然法院有為統一的裁判標準與尺度做出過努力,但個案的裁判結果還是差異較大,判決效力依然不具有擴張性,因此我國民訴法中有關判決效力間接擴張性的規定要在證券民事賠償訴訟中得到應用尚有待于立法的進一步明確。總之,我國現行證券訴訟制度的不足越來越突出,顯然已不能適應紛繁復雜的證券訴訟新實踐。因此,我們急需探求一種新的訴訟模式解決證券市場的糾紛矛盾,引入證券公益訴訟制度有其現實的緊迫性與可行性。

二、引入證券公益訴訟機制的可行性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國現行的證券訴訟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并不符合我國國情。現階段,在證券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以及證券司法已有相當程度進步的新形勢下,在證券侵權司法救濟中引入公益訴訟機制是可行的。(一)有利于減輕原告的負擔,便捷投資者的司法救濟渠道。[3]公益訴訟方式是通過集合大部分投資者的利益,由相對專業的機構提供更多權威、專業的服務,掃清單獨訴訟中原告的很多阻礙,便于解決在單獨訴訟或是普通共同訴訟中投資者既是原告、訴訟費繳納者又是證據收集者的多重身份問題,為投資者的司法救濟渠道提供了便利。(二)有利于縮小訴訟雙方的差距,營造公平正義的市場環境。證券侵權案件中的訴訟雙方往往實力懸殊,從而引起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投資者利益遭受損失。而在公益訴訟中,公益組織或者公益代表較之與單個投資者,具有較大的信息來源渠道及較強的訴訟能力,縮小訴訟雙方的差距;同時,在公益訴訟的過程中,實時地對信息進行公布,也有利于公眾進行監督,為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平臺。(三)有利于節約司法成本,統一裁判尺度。[4]一般地,為了加快個案的審判效率,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通常分為單獨訴訟或人數較少的共同訴訟,如此以來卻導致了案件整體數量增加,加大了司法成本。在公益訴訟中,公益組織或者代表將眾多類似的案件進行歸類、登記、匯總整理,實際上承擔了法院的前期審查工作,提高了審判效率;同時將具有類似情形的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共同審理裁判,有助于統一裁判尺度,促進法律在證券市場的統一適用。面對當今證券市場繁榮穩定,證券產品日新月異的新趨勢,證券訴訟制度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進行修改完善以適應其時代要求,證券公益訴訟制度就是具有可行性與操作性的一種新探索。[5]因此,確立證券公益訴訟制度,對受損的證券公益進行救濟,成為亟待解決的制度構建問題。

[參考文獻]

[1]芮躍華.建立證券公益訴訟制度[N].上海證券報,2016(3):1.

[2]萬國華,楊海靜.場外交易市場民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政法學刊,2014(2):11.

[3]張俊.侵權司法救濟中公益訴訟機制的引入[J].人民司法,2015(23):52-53.

[4]耿寶建.再談中國是否應當設立行政法院[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制論叢),2013(3):74.

[5]周亞洲.論證券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以注冊制改革為背景[J].證券法律評論,2016(4):1.

作者:楊松松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