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0-08 10:56:55
導語: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改變單一的方法,創設情境導入,誘發學生主動學習。
政治課是公認的枯燥乏味的課,傳統教學總是在課堂一開始就直奔主題,講授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生最怕的就是老師說:“翻開第某某頁,我們開始講……”對此往往抱怨:“一聽就犯困……”政治內容比較刻板無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滿堂灌,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激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導致課堂氛圍沉悶乏味,教學質量無法提高。而初中學生天真、好奇、愛玩、好動,有趣的情境導入會吸引學生,會給政治課堂一個好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改變枯燥的陳述,創設情境,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為后續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常見的情境導入的方法有:問題形導入、故事形導入、音樂形導入、圖畫形導入、實物形導入等。根據導入方式的不同,老師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展開課堂教學。比如:在講述《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時,收集我國少數民族的生活圖片,以展示各民族的獨特風采,當學生沉浸在多民族的獨特風情時,老師逐漸導入課堂,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迅速接受新的知識,這樣政治課堂氛圍就會很活躍,教學質量也會提高。
二、改變枯燥的陳述,創設情境演繹,加強學生的感悟。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導入吸引學生之后,如何使學生把這種熱情保持下去就是老師要思考的問題。正如情境導入一樣,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營造特定的良好的氛圍,會提高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情境創設時,教師不能想當然地去設定學生的反應,要注意引導學生切身融入情境中,體驗情境中人物的情感,師生、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感受。同時,老師還要把握好“度”,及時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移情入學,多設置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感悟并消化課堂知識。常見的情境有:教學觀影、小品表演、故事演繹、實物模擬等,比如:在講述“樂觀與悲觀”時,講述故事: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艷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里。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掏著什么。“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之后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深入感受樂觀與悲觀的不同: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這樣寓教于樂,可以使學生保持愉悅的學習心情,也能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三、改變說教式復習,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初中政治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并不是單一地接受課本知識就可以,要學會如何將課本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具有判斷力,運用課本知識指導自身健康發展,擺正價值取向。傳統教學中,老師會讓學生在課下死記硬背,導致學生不能融會貫通,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更是不可能。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復習,使枯燥的政治知識生動鮮明起來,使學生學會思考,并結合生活經驗,學會自主運用。常見的教學情境有:知識競演、辯論賽、集體討論、社會探訪等,讓學生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更加主動地學習。比如:在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后,組織一次討論活動,讓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并總結分組進行討論生活當中消費者所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并分類羅列出哪些是違法行為,是否涉及侵權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知識與現實相結合,由陌生到熟悉,政治知識馬上就活起來了。對枯燥的初中政治課進行情境教學,會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課堂教學氛圍也會變好。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拉近了學生與課本、學生與老師、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創新能力和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增強,進而教學質量也會提高。總之,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讓政治課擺脫了枯燥乏味,變抽象為具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作者:王建華工作單位: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二中學
- 上一篇: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論文
- 下一篇:新課標下初中政治課堂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