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2-09-08 04:23:33

導語:淺談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政治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必然,近年來,中考政治試題也在不斷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以考導教、以考導學,因此思政課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著力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致力于塑造學生健全品格,啟迪學生思維,在思想課教學中突出政治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政治;培養

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必然,近年來,中考政治試題也在不斷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以考導教、以考導學,引導學生了解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和我國的國情國策,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找準找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因此思政課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著力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致力于塑造學生健全品格,啟迪學生思維,在思想課教學中突出政治教育的價值。

一、探核心素養培養缺失之原因

1.教師對核心素養培養的漠視。初中政治核心素養就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引導學生獲得政治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運用辯證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即便是在如火如荼地教育改革的當下,應試教育的觀念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由于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抑或是部分老教師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致使課堂教學中教師“管它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依然重復昨天的故事”,導致學生政治認同模糊,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等。教學中教師如果沒有核心素養意識,就會導致學生的分析能力下降和思維局限,就更談不上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培養。2.學生對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感興趣。單向輸出在一段時間內曾經是我們主要的教學模式,它往往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會產生思維惰性。即使是部分教師主動革新了自己的教學模式,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但是學生似乎已經適應了應試教育課堂,突然改變教學模式,很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加上學校、家長等都以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同樣也是影響和阻礙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絆腳石”。3.受網絡、影視劇和仙俠小說的不良影響。近年來,網絡游戲、仙俠小說、網絡劇穿越劇等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往往架空現實倫理,對追劇的學生粉絲更沒有核心素養培養的板塊設置。比如“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就設計這樣的“狗血情節”。素錦先嫁給夜華的爺爺天君,后嫁給夜華。這一明顯違反人倫的情節,這難道與核心素養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是背道而馳的嗎?再如仙俠小說的鼻祖《誅仙》這類玄幻文學裝神弄鬼,缺乏內在精神,其價值世界是混亂而顛倒的,其結果只會扭曲學生的價值取向,誤導學生做出錯誤的價值觀判斷。4.課程標準中缺乏核心素養的相關知識。有的學科僅注重學科知識的講述,缺乏核心素養專題。教師也沒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關于核心素養的相關描述具有極強的隱蔽性。需要教師在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充分具備挖掘潛在核心素養的相關知識。

二、尋核心素養培養之策略

1.創設情境,開啟精彩課堂。良好的教學開端是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學情選擇適宜的導入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可采取創設真實的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實的情境學生更容易接受,又能很自然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比如,在講授九年級《延續文化血脈》時,可以創設師生共同朗誦余光中的《鄉愁》這一情境來導入新課,為接下來的“尋根之旅”做鋪墊,通過“尋根”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熱愛中華文化,認同文化力量。從而培育學生“文化自信”這一核心素養。2.以生為本,注重教學的思辨性。“以生為本”必須深植課堂教學這片沃土,潛心研究課堂教學。“以生為本”要求教師明確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為此,身為政治教師,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思想上要認可科學、先進并且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及水平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十分有利。思想上有所變革,行動上才會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去接受新型的教育模式,而這種改變需要師生共同努力,需要一個過程,并非一日之功。“大凡辨事,必以理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教師的引導,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和于老師、同學開展理性的思辨。比如,在講授九年級《凝聚價值追求》時,可以選取“馬本齋和他的母親”的案例,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軍抓走馬母,企圖以馬母為人質逼降“孝子”馬本齋。通過這一情境的設置給學生搭建思辨的“腳手架”,在“盡孝”與“盡忠”,“救母”與“救國”的思辨中,培養了學生政治認同、國家意識等核心素養。通過教學的思辨性,使得我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顯得如此自然而然,水到渠成。3.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質疑習慣。統編教材是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為此,政治教師要在了解教材的基礎知識上,還要提煉教材的啟發性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的隱性資源。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意識,學生在好奇心的牽引下,會養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真正從被動接受知識中擺脫出來。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還要注重學生個人能力尤其是質疑能力的培養。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思考的過程,學貴有疑,學起于思。只有大腦不斷地運轉,才能去真正領會知識。比如,在講“我國的基本制度”這一單元時,我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為什么新中國成立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不是同一時間節點?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以及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分別是什么?我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間節點是什么等,經過預習、閱讀、討論等,按小組回答問題,每個人被提問的概率相等,這樣一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需要我們政治教師厚植學科底蘊,挖掘教材資源、德育因素,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土壤上不斷耕耘與澆灌,我想只要我們思政課教師矢志潤澤核心素養培養之沃土,“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定能培育收獲核心素養的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黃雪雅.初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8(09).

[2]吳寧.情境活動生活——論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政治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式[J].名師在線,2018(07).

[3]賀加貝.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以初中政治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

[4]張靜.注重自主發展促進情感升華——淺談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6(28):53-54

作者:周華 單位:重慶市秀山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