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政治教育初探
時間:2022-09-10 03:55:35
導語:新課改下政治教育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課改的特點和理念
相比之下,新課改有如下方面的特點: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尊崇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不再盲目地死記硬背;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密切聯系生活與社會,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中去,避免“本本教育”而脫離社會地方發展;重視過程的重要性,最終成績影響著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從而使得學生可能對知識的理解不能通徹。而對過程的重視,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清新的感受,活化知識。
二、高中政治教育新途徑探索的必要性
社會在不斷發展,伴隨著國情的需要,社會各階層人士對于政治生活的參與也在日益的推廣和深入。政治的發展離不開經濟、道德、法律、宗教等社會現象。一個真正負責的教育,是對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的教育。高中教育面臨的不再是少數精英人士的教育,而是廣大學生和社會青年的教育。它也不只是以送學生上大學為目的,因為還有一部分未考上大學的青年直接面向了社會。所以,高中政治的教育對學生在日后社會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志向,愿望,意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自身思想的判斷。現代社會日新月異,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加強,積極向上的思想,有利于社會環境的發展。而這些人才的培養,取決于良好的人文環境。心靈純凈了,心態才會樂觀積極。此外,素質教育發展到今天,傳統教育的理念未得到根本意義上的改變,部分學校、老師固守傳統教學思想,導致學生興趣低落,根本沒有達到育人的效果。所以,高中政治的教育探討和改革刻不容緩。
科技在不斷的進步,綜合國力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思想品德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從而樹立青少年的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面向社會,注重實踐
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死板的,老師的教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面向社會,面向這個不斷變化著的大舞臺,才能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現實生活的豐富,為青少年提供源源不盡的教學資源,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對社會生活的濃烈興趣,讓他們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自覺的生成一種良好的思想意識。
2.政治教學開放性
書本知識提供的個案,遠遠不能滿足當代青少年的欲望。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進步,能提供資源的地方越來越多,報紙、電視、網絡等。通過這一系列真實的生活資源,引領學生學習良好的知識,培養積極向上的品德,鼓勵他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有志青年。
3.轉變教學觀念,培養高素質人才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品德的教育不能局限于書本的傳授和考試成績的定論。把升學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不僅僅是對現代教育的一種升華,而且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起到了鋪墊。4.尊重學生的主導地位,以人為本變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提高他們用于探索和創新的勇氣。有效的培養他們的思維相向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對政治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教師的地位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所在。政治課的教師不但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論,還要提高自身素質,以德為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廣納信息,不斷專研,把書本知識融匯到現實中,讓政治課程具有時代性,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跟上社會發展的舞臺。
6.時事政治的重要性
時事政治對于政治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時事政治關注前沿的最新的政治信息和國際形勢,并讓學生了解和參與其中。時事政治的教學參與,不但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積極了解政治、關心政治和國家大事的興趣,從小培養他們的集體大局觀意識,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以后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對于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具有重要的塑造意義,必須突破傳統教育的誤區做好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學好高中政治,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以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為基礎,從實際出發,不斷地探索高中政治教育的科學合理教育模式和途徑,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拓展視野,堅持正確的立場和方向。通過合理科學的教育,真正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
本文作者:汪衛華工作單位:江西省上饒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略論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
- 下一篇:談學科特點強化政治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