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課堂困境

時間:2022-02-02 08:55:42

導語:農村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課堂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課堂困境

【摘要】在農村薄弱中學,落實高中政治新課程在課堂上表現出了自身的特殊性。小組合作有效性不高,教師使用導學案不合理,探究問題的深度把握不夠,學生的課堂展示質量不高,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不強,等等。要扎實推進新課程,上述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和解決。

【關鍵詞】政治教學;課堂困境;新課程

實施新課程的焦點與核心是要關注課堂教學。也只有在極富效率的高效課堂,教師才能夠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從而真正將新課程引向深入。從本課題申報并成功立項至今,課題組成員結合農村高中的教學實際,開展了極具個性特色的課堂摸索,出現了不少的問題。現在,針對出現的問題簡單分析之。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新課程倡導學生在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這可以打破學生個體獨自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學會交往,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傳統學習模式下,學習活動僅僅是學生的個人行為。合作學習理念的提出和開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課題組成員在課堂教學中廣泛開展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合作學習的有效操作模式,簡單地認為學生坐在一起交頭接耳就是合作學習,看不出具體操作的要領和精髓。某些時候,學生往往是為了合作而合作,缺乏合作探究的針對性和問題意識;在實施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時候往往達不到合作的深度,亂哄哄的課堂假象給人以真實的感覺;有的時候,當小組之間的思想交鋒進入到白熱化的時候,教師又會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而急促叫停學生之間的交流;等等。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有一種形式主義的味道。在農村高中文科班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還會因為大班制和學生之間認知的差異面臨其他的挑戰。

二、教師使用導學案很不科學

在探究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各地幾乎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在幾種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中,都強調了課堂上師生對導學案的使用,以此輔助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是,我們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導學案也產生了不少的問題。教師對于導學案的編寫不知道采用何種模式,往往將自己的教案嫁接在導學案之中,從而使得導學案具有教案化的傾向;有的教師對于導學案的編寫往往簡單理解為學生的作業,從而掉進了應試教育的陷阱,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更有甚者不從本班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打著集體備課的幌子,使用其他教師的導學案,免不了“一刀切”的嫌疑。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導學案的使用也出現了不少的偏差。在課堂上,部分教師使用導學案時重在知識的講評,忽視了對于知識的探究;也有教師干脆將課堂籠統地交給學生,輕視教師自身的牽引和疏導,粗放地將課堂教學看成是導學案的完成;對于學生完成導學案結果的評價,不少教師的觀念也較為傳統,做不到評價要堅持層次性與差異性、結果與過程的統一。

三、課堂上探究問題的深度把握還不到位

實施高中新課程,特別強調課堂教學中以探究活動為載體的師生互動,采取師生對于問題的交互便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有效地提出問題。教學問題的設置既要深透教材的知識,還要切合學生的認知實際,這就要求提出問題要有質量。但是,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極其隨意,不具有科學性。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太大,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達不成高中教育的目的。教學實踐中,課堂問題的設計很多是事實性的問題,不涉及知識,還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大部分教師設置的問題具有同一性,顯示不出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的教師問題的提出過于關注優等生,缺乏對后進生的照顧。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出問題還需要教師引起高度的重視。

四、課堂上學生的展示難以兼顧數量和質量

考察一節課是否高效,關鍵要看學生的參與度。衡量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既要有數量的指標,也要有質量的指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課堂上的參與僅僅屬于少部分學生。對于這些學生的選擇,有些教師還煞費苦心,幾乎集中了該科目的優生。這可以說是滿足了展示的質量,但忽視了展示的數量。某些教師為了營造交流展示的良好氛圍,設計的問題較為簡單,達不成教學的目的。在這部分教師看來,設計的任務和問題越簡單越好,可以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何況,任務和問題越簡單,課堂探究和思考的時間也就越少,越能提升學生的成就感。這可以說是滿足了展示的量而忽視了展示的質。如何做到課堂上學生展示量和質的統一,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大難點。

五、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需要提升

我們發現,教師對于課堂上技術性問題的把握也欠缺科學性,造成了很多的遺憾。某些教師上課之前沒有認真準備,上課倉促應戰,給學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某些教師上課之前的準備只是考慮教師這一面,忽略了學生,以至于上課一開始就鬧哄哄的,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有些教師課堂上時間安排不合理,一節課教師講解的時間超過30分鐘,留給學生的時間屈指可數。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要完成學習的任務難度極大。部分教師創設的情景流于形式。某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的轟動效益,選材過于夸張,不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走向了娛樂化。情景的設置不為探究服務,與學生的認知和情趣極不匹配。個別教師的講解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別是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分不清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次要內容,為了追求知識的網絡化,不惜時間各個擊破,造成了課堂上時間的浪費。這種做法超越了學生接受知識的限度,收效不佳。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使用不當。多媒體是必須的,但一些教師使用多媒體上了癮,有的人甚至將多媒體的使用看成是新課程實施的標志。一節好的探究課,往往走樣為圖片和視屏的欣賞課。課堂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正因為有了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也正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意外,我們的課堂才更精彩。教師需要靈活處理課堂的意外。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作者:賀光明 單位:貴州省甕安中學

【參考文獻】

[1]周健,程藺萍.教師如何上好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