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策略

時間:2022-02-12 03:08:36

導語:淺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策略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是高考中的任選課程之一,其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決定了高中政治課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政治課課堂效率,是對高中政治課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本文就如何構建高中政治課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改;高效課堂;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引導和點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解開學生的疑惑,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課堂引導及課后評價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首先,教師要掌握學生既有的認知結構。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知識的認識,對學生既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整合,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學習情況,才能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2]。例如,在教學《文化傳承性和文化發(fā)展》一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定的認知,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啟發(fā)、鼓勵、引導他們探究學習內容,使課堂充滿活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其次,在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教師應該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流程是極其重要的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落實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設計。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時要注重教學的藝術性。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需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恰當?shù)膶敕绞健@纾诮虒W《貨幣的本質》時,筆者直接拋出問題:“老師認為,紙幣是沒有價值的,為什么美國一直施壓讓人民幣升值?”由于學生不了解貨幣的本質,以及貨幣和紙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順利進入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完《貨幣的本質》后,筆者引導學生探討“世界上各種貨幣之間為什么存在不同的匯率差異,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利弊,以及對于中美貿易的影響”。這樣的問題設計深化了學生的思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雖然高中政治的教學任務繁重,但教師依舊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高中政治涉及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哲學等內容,這些內容是比較枯燥、抽象的,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生活實例和經典歷史故事,拋出具有思考意義和探究價值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二、貫徹動態(tài)課堂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高中政治教學應該貫徹動態(tài)課堂,并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推進,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備課前,教師應先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擴展,不僅包括生活中有關知識的擴展,也包括理論知識的擴展[3]。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和學術的角度出發(f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使高中政治課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以實現(xiàn)動態(tài)課堂。同時,教師要預設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可能疑惑的內容,因為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方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動態(tài)課堂的理念,避免“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按照備課流程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應以當下的課程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在把握學習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程度及學習的方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法,使高中政治課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講授《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相關內容時,部分學生對于赫拉克利特闡述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一觀點不理解,這時,教師應該擴展更多關于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觀點。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教學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主要標準,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種較為單一的評價標準,具有階段性的波動,當學生所獲得的評價較低時,他們的學習熱情會受到影響,而且考試成績的高低,會引起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興趣的波動,不利于他們對后面內容的學習[4]。新課程改革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性,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評價。此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高中生對社會環(huán)境了解較少,他們對于課本中所描述的社會現(xiàn)象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師應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幫助他們理解課本內容,同時根據(j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來對他們進行客觀的評價。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教學實效成為高中政治教師關注的重點之一,教師要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同時要結合動態(tài)課堂和多元的評價方式來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78-79.

[2]余長釗.構建高中政治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廣西教育,2016(18):43-44.

[3]鄒彩虹,吳克明.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構建路徑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4):19-21.

[4]劉娟.如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J].江西教育,2017(21):10-11.

作者:陳志勇 單位:福建省仙游縣龍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