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思考

時間:2022-02-12 03:05:18

導語:高中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思考

摘要:本文對高中政治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了思考,具體探討了開展政治研究性學習活動時應當堅持什么樣的理念和指導思想,以及在開展政治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和問題,以便達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關鍵詞: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指導理念;注意問題

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把關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含義、內容、目的、開展的意義及實施的方法、步驟等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說明。之后就不要過多地插手學生的探究活動。例如,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當確定什么命題、采用什么方法去開展實施等,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展開討論,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1]。筆者通過觀察和分析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況,了解到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有較強烈的興趣,也愿意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活動中。所以,教師不應當過多擔憂和干涉,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盡情揮灑他們的智慧和激情。

二、教師密切配合,指導協調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因之前較少參與此類探究性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錯誤,如命題與活動內容不相符、總結報告中照搬照抄原始資料、總結報告的表述結構混亂,等等。此時,教師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學生在活動中出錯是正常也是難免的,他們正是在不斷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得以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并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基于此,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即做好學生的指導者、輔助者。具體來說,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的研究性活動,當學生出現一時難以理解或者無法處理的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指導,或者協調處理學生遇到的難題。另外,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清晰的認知,即只能是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而不能直接給出他們探究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鉆研的探究精神。

三、關注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當活動進入實施環節后,有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以保障活動開展的有效性。(一)命題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遠,宜細不宜粗。第一,命題宜小不宜大。學生在確立探究命題時,應盡量選擇貼近現實、容易理解并方便入手探究的問題和現象,不宜把國家層面的“大”問題、“大”政策當作研究的命題。例如,“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這類課題就不適合中學生研究。第二,命題宜近不宜遠。在確立命題時,應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事例或者中學時代常見的現象和問題,不宜選擇一些發生時間過于遙遠或者影響范圍小、不具有典型意義的現象以及中學生無法理解的事項作為研究命題。第三,命題宜細不宜粗。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細化活動步驟、程序,增強活動的可操作性,進而使學生在總結活動時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反之,如果探究活動的程序混亂、步驟復雜、可操作性差,就增加了活動的難度。(二)命題要貼近社會熱點,貼近民生焦點,貼近學生實際。第一,在命題時可以考慮當前的社會熱點和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對這些熱點和事件,各類媒體都有過報道,資料和信息種類繁多,易于查詢、收集和整理,而且學生也愿意探究這些熱點和事件背后的原因。例如,學生確立的研究性活動命題“關于中學生早戀現象的調查”和“關于網購的問卷調查”等,就是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的探究。第二,可以選擇校園中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現象作為研究課題,如“水南中學食堂狀況調查”“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水南中學學生消費狀況分析”等是我校學生確立的一些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命題。學生關注的問題和方向不同,確定的研究命題也多種多樣,只要他們有興趣、有動力去探究,教師就不妨放手讓他們去探究、去討論,說不定學生的研究成果會帶給我們驚喜。

四、綜合應用各種方法,善于使用多媒體平臺

在高中政治研究性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不拘泥于使用一種研究方法,要鼓勵和引導他們使用現場采訪、問卷調查、電話調查、資料查閱等多種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手機、電腦、微信、云盤等已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也要善于應用這些平臺和渠道來收集、分析、整理、存儲各種信息和資料,善于利用現代化設備和技術來制作各種表格和調查問卷及撰寫總結報告等,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分析和運用能力,提升他們的信息化技術水平。

五、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團體力量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學生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協作意識、合作能力,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探究活動。通常情況下,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數以6~8人為宜,人數過少,可能會因為探究過程中的任務繁多,導致學生的時間精力不足,耽誤進程;人數過多,又可能在探究過程中產生人浮于事、相互推諉的情況,導致合作效率低下。在劃分好學習小組后,教師應當讓各組學生通過民主推選,選出具有領導意識、責任心強的學生作為活動的總負責人,由其來領導小組的活動,如果小組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產生疑惑,由負責人來協調解決或者向教師尋求幫助。此外,小組內其他成員也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每個組員都要積極參與,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熱情。隨著探究活動的步步深入,學生的集體意識、協作能力會得以逐漸形成和提高,而這也正是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之一。

總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以上是筆者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思考與感悟,希望對廣大同人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有所助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宏昌.思想政治教師實踐智慧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鐘耀軍 單位:福建省將樂縣水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