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索

時間:2022-04-21 10:41:50

導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索

摘要:《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中政治學科課程性質進行了新的定義,也賦予教學活動新的使命和任務,要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展開教學,并不斷充實和完善課程類型,把核心素養作為其與時代接軌的秘密武器。基于此,本文對培養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重要手段的議題式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政治學科教學要將主導與核心定位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建立起以活動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從議題入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達到統一教學和評價的目的。

一、概述分析議題式教學

議題式教學主張在深入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圍繞議題展開活動設計,要從真實的社會生活中篩選出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認知水平又有實踐價值的素材,確定和設計具有挑戰性和探究價值的議題,把這些矛盾性較強的議題帶到學生面前,探究情境活動時要講究深入性。利用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探查,從表及內、由淺入深地展開持續性探索,發掘問題,制訂多元化的解題策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中心。通過探討相關議題,統一教學與育人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方法分析

新教育環境下,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以核心素養為主線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各種政治素養,達到高效、高質教學的目的,具體方法如下。(一)科學選擇議題,優化立意,彰顯學科核心素養。科學確定、設置活動議題,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和過程,是教學設計正確反映活動型課程實施思路的關鍵,它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議題要圍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來設置,這樣立意才能高遠;對高中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身心特征要予以充分尊重,拓展他們的思維。議題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這樣才具備時代氣息與新意;密切聯系學科知識,理論支撐才充分;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價值指引才能得以實現。總之,課程內容不但要包含于議題中,也要將判斷價值的觀點展現出來;不但要具備開放性、引導性、思辨性、融合性,還要將授課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凸顯出來。為此,教師應該立足真實的社會生活,增強辨識能力,對復雜、多樣的生活現象素材進行認真篩選和必要改造,基于新課程標準,與學生的認知情況、興趣點和生活閱歷相結合,設計相應的議題,確保議題雙重作用的發揮:課堂教學高效與學生發展。例如,教學“面對經濟全球化”時,教師以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為公司的制裁這個熱點話題為素材,設計了三個議題:(1)美國為什么要打壓華為公司這一中國企業?(2)如何看待雙方的博弈?(3)華為公司能否頂住壓力,贏得生存與發展?圍繞議題展開教學活動,結合華為公司的發展歷程,學生了解了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內涵和基本特征,明確了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狀況,積極肯定這種背景下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在自主辨析環節中,學生懂得運用辯證法看待和分析問題,培養了科學精神,更好地理解國家政策,更加積極地投身國家、社會的建設中。(二)創設問題情境,以“境”促思,推進素養培養。議題式教學課堂活動的順利展開,需要真實、復雜、綜合、開放的情境作為載體,要在多彩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將與授課內容、核心素養以及學生發展需求相符合的素材甄別出來,根據教學難點與重點,達到序列化、結構化處理素材的目的,創設好教學情境。例如,教學“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內容時,教師分別以電視連續劇《我的金山銀山》在所在地區拍攝這一熱點話題、浙江衛視的紀錄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創設情境,從學生具體情況著手,把議題切入點縮小,以“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為切入點,確定議題:“正視現實,立足優勢,促進發展。”圍繞所設定的議題,以轉變發展理念為核心,教師引導讓學生對我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約因素、發展潛力等進行分析、討論,尋找促進本市發展的方案,在活動中加深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創設的情境既與我市作為山區縣市的特點相契合,又真實地發生在學生身邊,具有地方性,使得單一的理論知識融入鮮活的生活內容,易于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價值重構在認知沖突的思辨中得以實現,讓學生在生活中完成學習任務,并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增強獲得感與參與感。(三)深化合作探究,積極融入,增強實踐體驗。高中政治課堂上,單純依靠教師的灌輸,學生是無法透徹認識和理解知識的,為此,要彰顯合作探究的價值。教師確定好議題后,若是急于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對議題所要闡述的問題是無法透徹了解的,這樣的議題就毫無價值可言。所以,我們應指導學生互相合作,深度思考議題內容,融入社會,利用訪問專家、考察參觀、網上搜索、問卷調查等方式,把多方面的社會信息收集、整理出來,與社會發展脈搏相接觸,對社會事物進行感知[1]。例如,教學“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內容時,在確定好議題“美國掀起對華貿易戰的原因及其影響”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探究與合作,教師先引導學生登錄人民網、新華網等收集和了解中美貿易爭端的有關信息,通過小組“新聞播報”的形式,介紹中美貿易爭端的爆發、升級歷程,重點播報美國特朗普政府多次出爾反爾的舉動、中國政府的立場與應對措施、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新聞聯播的“國際銳評”,讓學生分析貿易戰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以及中國政府應對措施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進而體會中國政府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增強學生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認同。(四)注重思維開放,展示交流,以共享促發展。高中政治課堂上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交流和展示。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此環節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說,議題式教學效果主要通過此環節進行檢測,生成的核心素養、探究獲取的知識以及觀點等是學習成果的主要內容。展示期間,學生不但可以吸收他人所長,完善自我,還可以分享自身的觀點,不斷表現自我,品嘗自己所創造的勝利果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然而,展示學習成果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其既可以通過課堂進行展示,也可以讓學生課后書寫總結報告或者學習心得等[2]。例如,教學“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時,教師以“我為市容管理提建議”為議題,結合當前我市開展的市容市貌整治行動,引導學生分組,從市容市貌存在的問題、市民對整治行動的態度、行政執法中的不足與偏差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和討論,設計解決方案,通過小組成果展示、質辯來完善方案。展示過程中,在把學生定義為主體的同時,教師注意要適時對學生的討論加以引導,把握好討論的節奏和方向。

總之,議題式教學在活動型課程的構建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政治教師要主動學習新知識,提升專業素質,探索新方法,不斷總結和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推動議題式教學的有效實施,使它的功能和價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體現。

[參考文獻]

[1]林耕文.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對策研究[J].高考,2017(09):267-268.

[2]秦莉莉.開展議題式教學,培養政治核心素養[J].當代家庭教育,2018(04):998-999.

作者:黃世春 單位:福建省建甌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