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策略

時間:2022-04-21 10:46:34

導語: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策略

摘要:議題式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將其應用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文章就高中政治課堂實施議題式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指出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主要是更新教學理念、立足課程教材、注重生活情境的再現、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教學理念;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政治越來越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為政治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對于高中政治學科而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和路徑多種多樣,其中以議題為載體實施課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目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議題式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政治課堂實施議題式教學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施。在以往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性地位,而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從書本中去尋找答案來解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很少與老師或同學進行合作討論,影響了自身合作探討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將議題式教學方式應用于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議題呈現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或者鼓勵學生用課余時間來收集資料,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探究、交流,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其他同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在教師的評價和引導下掌握其他的方式或方法,增強合作意識。第二,有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政治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質的培養,如法治意識、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科學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很多,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協作,如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動手實踐體驗、教師課堂的講解等。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將其用于高中政治課堂中,能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以“消費心理”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同學的消費情況,根據某種消費現象來分析其利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到合理消費,然后通過辨析的方式理解消費觀知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要想發揮出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作用,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對議題的要求予以確定和掌握,并做到以下兩個方面。(1)樹立全新的師生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樹立“雙主”的師生觀,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將社會實踐活動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突出議題的實踐探究性,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教師也要發揮自身引導、傳授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和討論議題。(2)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同的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同,而高中政治課強調的是學生取得具備學科特色的學業成就。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基礎上確定和選擇議題,使學生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同時,教師在教學材料的選擇方面,應該選用思辨性強的公共話題,將課程的基本觀念加以凸顯,爭取讓學生通過探究、討論開放性的議題來落實相關的教學重難點。如在教學“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選用一些熱點事件來設置議題,探究公民義務與權利相統一的辯證關系,讓學生明確了解相關知識點,如公民行使權利的前提是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的利益、榮譽與安全。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找資料,對該事件的起因、經過加以了解,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大膽發表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2.立足課程教材。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內容都有著較強的綜合實踐性,在價值引領方面有積極的作用,能通過一個話題或問題的方式加以呈現和再開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課程教材,選擇時代性強的話題,開發具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領學生價值觀的議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教學。以“正確對待金錢”為例,該探究主題主要是讓學生從探究和討論中明確掌握貨幣與金錢的關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理性精神。教師可以根據這一探究主題來開發議題———金錢是魔鬼還是天使?然后通過辨析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支持“金錢是魔鬼”的一方,看到的是人們為了追求金錢而不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如電信詐騙等;支持“金錢是天使”的一方,看到的是金錢能保證人們正常的生活需要,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討論、辨析,能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培養理性精神,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3.注重生活情境的再現。將議題式教學應用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再現教學情境的方式,對議題探究的情境創設進行完善。而教師利用生活再現教學情境,主要就是將寓意性強的生活場景呈現在教學中,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政治知識,激發學習熱情,體驗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某位學生的朋友圈(為尊重其隱私而用“小明”代稱),議題設置為“從小明的低落來認識消費心理”:小明看到身邊同學都有智能手機,硬是向父母要錢買了蘋果手機,卻很少花錢買課外書籍,因而爸爸總說他亂花錢。為此,小明很低落……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看待小明的消費行為?這種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消費心理?這樣,教師立足生活實際來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具體例子,生動且形象地感受、了解所學的知識,有利于拉近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距離,實現實際生活與書本知識的巧妙結合。4.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例如,教師課前備課利用網絡搜集資料,課上用多媒體呈現教學內容,課后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等。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深度整合,對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掌握先進的技術,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呈現教學情境,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教學情境,主要就是借助電子白板、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呈現視頻、圖片、音樂、動畫等,將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場景、人物、事件予以展現,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呈現《感動中國》中的某一感人事跡,通過播放視頻來渲染課堂氛圍,將學生帶入到創設的情境中,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對傳統教學的創新和反思,與現代化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相符。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議題式教學時,教師要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立足政治課程教材,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注重生活情境的再現,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這樣,才能確保議題式教學的實施效果,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黃祥克.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7(34).

[2]孟炳忠,尹海云.思想政治課教學議題設計的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9).

[3]鮑金琳.以議題為統領,提高課堂價值高度———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5).

[4]林煒.基于學科素養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0).

[5]余國志.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路徑———以“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8).

[6]李同.例談議題式教學的課堂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09).

[7]郝永君.高中政治實施議題式教學法的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18(19).

作者:盛海健 單位: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