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實踐教學策略
時間:2022-10-13 09:24:06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實踐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線上教學的發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趨勢,高校應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實踐教學從線下延伸到線上,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目前,高校對線上實踐教學的投入力度有限,網絡平臺建設落后、師資力量缺乏等,導致線上實踐教學難以開展。高校應重視對線上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運用,開發優質的思政課資源網站,推動線上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積極推動思政課線上線下實踐教學的融合,使實踐教學能夠覆蓋到全體大學生;提高思政課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實現對實踐教學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思政課教學改革;線上實踐教學;“互聯網+”
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思政課是具有時代特征的課程,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應勢而新[1]。高校在傳統實踐教學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線上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延伸和擴展,是順應新時期思政課教學的需要。但部分高校對線上實踐教學的認識不夠清晰,未能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推進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線上實踐教學僅停留在思政課課堂實踐的運用上,而沒有進行深入的發展和多方面的運用。
一、開展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課是高校的核心課程,承擔著培育新時代新青年的重要責任。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是對線下實踐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能夠全過程全方位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身心健康,有利于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符合思政課時代性的要求。因此,推動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轉變,對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系統化全方位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順應“互聯網+”時代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趨勢正在逐漸影響著各行各業。近幾年,“互聯網+教育”發展迅速,線上教育越來越受大眾歡迎,各個學校也在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這將成為未來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把虛擬實踐引入思政課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網絡教學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在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下,發揮實踐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有效補充,有利于推進高校思政課“課堂—實踐—網絡”三位一體的教學改革[2]。“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應抓住機遇,勇于突破,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豐富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模式。高校不僅要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質量,也要積極推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綜合運用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和教育力量,推動線上實踐教學的發展,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形式。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不盡如人意,線上實踐教學的軟件和硬件設施落后,線上實踐活動空間有限,未能實現大學生全員參與、教師全程監督,沒有發揮線上實踐教學的育人作用。線上實踐教學是利用新媒體優勢,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合,最大限度發揮互聯網優勢,使優質的思政課資源能夠共享。這既有利于全體大學生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又能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實現學生和老師的實時互動,師生間的距離和關系也可逐漸拉近,提高雙方的有效溝通。高校在傳統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挖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資源,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這既符合思政課時代性的要求,也是順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需要
高校思政課是高校學科建設的核心課程,承擔著培育新時代新青年的重要責任。部分高校較重視思政課對大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卻忽視了實踐教學的育人作用,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不盡如人意。一方面,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大多是以課堂討論、課堂問答等課內實踐形式為主,忽視了課堂以外的實踐活動,未能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實踐教學呈現出形式化、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影響,限制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機會有限,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出現脫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逐漸降低。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高校要抓住這一特點,積極探索新的線上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進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發展,使實踐教學能夠覆蓋到全體大學生,激發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學生能夠沉浸式體驗線上實踐教學活動。實現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面監督,給予大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改變傳統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流于形式的不足,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新媒體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共享性等特征,這些特征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規律相互契合。高校應積極構建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發揮實踐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有效互補,推動思政課教學手段多樣化、現代化,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黨中央不斷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多次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思政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高校應領會中央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發揮核心課程影響力。高校要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
(一)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結合不緊密,實踐教學開展難度大
為響應中央文件精神,高校雖然越來越重視思政課改革,積極推動“線上—線下”“課內課外”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實際上,高校對公共課投入力度有限,缺少優質的師資力量,沒有系統規范的實踐教學大綱,缺少專門的實踐教學基地,不能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必要保障,使實踐教學不能全面覆蓋到所有學生,導致線上和線下的實踐教學都未能有效開展。另外,線上教學更多沿用的是傳統教育方式,缺少創新內容,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枯燥乏味,使思政課線上教學聽課率不高,學生積極性差,課堂參與度低。目前,高校僅把線上實踐教學當作思政課教學的一種補充方式,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優勢,在線上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平臺建設不完善、老師監督不力、學生態度消極等問題,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難度大。網絡擴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時空界限,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便捷性,為全體大學生提供參與線上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機會,能夠有針對性地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線上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提高大學生對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一直以來,思政課重點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育人作用,把實踐教學當作思政課理論教學的輔助和附屬[3],因此對實踐教學的研究和發展投入力度有限,線上線下實踐教學開展效果和質量都不理想,加大了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開展難度。
(二)大學生線上實踐教學的體驗感不足,在線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他們在學習上更加關注自我學習體驗,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壓抑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很多學生出現了消極、懶惰甚至排斥的態度。面對這一現狀,高校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實踐教學帶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新媒體技術豐富線上實踐教學形式,開展一些大學生真正喜歡又具有意義的實踐教學活動。首先,高校對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投入力度有限,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難度較大,未能做到全覆蓋和全過程監督,大學生參與線上實踐活動的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其次,高校思政課作為公共課,教室上課人數較多,課堂實踐教學缺少針對性,思政課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參與情況,因此課堂實踐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大學生自身對思政課認識存在偏差,從內心認為思政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認為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附屬,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對自身知識增長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沒有以嚴謹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待思政課。目前,教師對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重視不夠,老師與學生互動性不強,對大學生實踐活動情況不夠了解,忽視了對大學生情感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的一部分,所占學分較少,實踐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加上線上實踐教學建設還不夠完善,沒有營造出一個積極參與的氛圍,使大學生線上實踐教學體驗感不足,未能從中找到獲得感,導致他們在參與線上實踐學習時積極性不高。
(三)教師受信息技術技能限制,難以適應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
思政課作為高校學科建設的基礎性課程,對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應加強思政課建設,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發揮線上實踐教學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補充,提高公共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高校教師應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興國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4]。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偏少,并且很少對線上實踐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實踐教學更多地采取課內實踐形式,對線上實踐教學開展的積極性不高。高校思政課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然而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還未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相對陌生,對線上實踐教學認識不夠清晰,難以適應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這種非“面對面”的教學模式。面對新環境新變化,思政課教師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注重理論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素質雙重提升,推動思政課教學信息化。就實際而言,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主要還是以常見的QQ群課堂、微信、騰訊會議等較為普遍的網絡平臺為主要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偏于傳統,沒有及時更新和轉變教學思維。實踐教學普遍是以觀后感、辯論、問答等形式出現,實踐教學過于模式化和固定化,導致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降低,未能發揮線上實踐教學全過程追蹤、全方位監督的優勢。
(四)高校對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不夠重視,難以推進線上實踐教學開展
在網絡和信息化時代,高校要轉變教學思維,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推動“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這既是對老師、學生的考驗,也是對高校網絡和信息化建設的考驗。部分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未取得進展,是因為他們受教育功利性觀念影響,忽視了教學實踐過程,注重對“教—學”的結果評價而忽視了“知—行”的重要[5]。高校不僅要重視對大學生學科知識的培養,也要重視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思政課是具有時代特征的課程,要順應時代變化,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價值和思想內涵。部分高校對線上實踐教學不夠了解,并未采取手段加強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缺乏專業人員對線上教學平臺進行維護和管理。除了網絡教學平臺建設,部分高校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和管理機制也相對落后,缺乏系統的實踐教學開展計劃,實踐教學的軟件和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導致線上實踐教學難以開展。
三、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實施策略
高校應積極推進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利用新媒體優勢將思政課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不僅提高了當前思政課教育的效果,也為思政課注入了新的時代價值,是未來思政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創新了實踐教學形式,使實踐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提高了思政課吸引力。下面從高校、受教育者、教育者等方面提出實施策略。
(一)共享思政課資源平臺,建立線上學習與線下體驗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在堅持思政課建設規律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著力打造共建共享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平臺,開發線上實踐教學專欄,將實踐教學的內容放在網上,增加實踐教學的可視化,促進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有效開展。首先,可以在慕課或網課中添加實踐教學內容,開展沉浸式教學,大學生可以根據思政課內容開展辯論、討論等課堂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上課積極性。其次,各高校可以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上傳到共享平臺,讓學生免費獲得實踐教學的資源信息,了解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流程,根據自身特點自主選擇參加項目。高校應把線上實踐教學活動作為獨立考核部分,建立嚴格的考核評價制度,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最后,在線上實踐教學專欄里可以多上傳一些線上實踐教學活動項目,如演講問答、角色劇本、游戲通關,以及線下進行的實踐活動視頻資料等,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體驗實踐教學樂趣。在推進線上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應注意把握線上實踐教學與線下實踐教學的關系,不要過度夸大或者依賴線上實踐教學,要用線上實踐教學促進線下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學生在線下開展的比賽競賽、影視教育、參觀紅色基地等活動,可建立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到網上進行打卡分享,形成線上線下實踐教學的聯動,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6]。線上實踐教學的開展是對線下實踐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教師可以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和興趣愛好。如果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問題,老師可以及時作出反饋,推進線上學習與線下體驗相互融合,有利于提升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和平等對話,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創新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思政課實踐教學使大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實踐相聯系,學會觀察社會現象并思考社會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打破固有模式,利用線上實踐的便捷性、豐富性和互動性,不斷創新和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給大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學習選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可分為集體實踐活動和個人實踐活動兩部分。集體實踐是以班級、社團或社會組織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具有重要意義的實踐活動,也可在線邀請其他高校大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學生們一起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實踐活動。如:根據當前時事熱點或者是所思所想拍攝微電影、微視頻;利用思政知識進行配音或者進行網上調研、網上競賽、作品;開展線上游戲扮演、游戲通關等。大學生通過線上參與的方式,身臨其境地體驗實踐教學情景,感知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個人實踐活動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實踐。大學生在共享平臺中了解活動信息,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線上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可進行實踐幫扶,給學生提供資源信息、資料等,以推動實踐活動進行。個人實踐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大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具有特色的實踐活動。創新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活動,是為了彌補傳統實踐教學的不足,利用線上實踐教學針對性強、靈活性強、覆蓋面廣、形式多樣等優勢,推動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實踐教學融合發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可激發大學生思考和探索求真的熱情,增強和鞏固大學生的人生信仰、歷史使命感以及社會責任感覺[7]。
(三)樹立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新理念,強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在推進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互聯網+教育”發展形勢的巨大壓力,思政課教師應對自己有更高要求,具備較高能力和綜合素質。首先,思政課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真正做到內心上認同、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樹立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新理念,推動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思政課教師要敢于走出講稿,提高互聯網思維,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研究實踐教學新方法。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發揮課堂實踐的方便、靈活等優勢,也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水平,推動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能力發展。其次,要重視對新老教師的培訓,不僅要提高理論水平,也要提高教學技能,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綜合能力。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師研修班、座談會、培訓會等教育部門組織的相關活動,在每一次培訓和交流中提升自己。教育部門要特別注重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加強對線上實踐教學的指導,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參加培訓的教師要將培訓內容傳達給學校每一位思政課教師,使每個教師都能接受到相關學習培訓內容,提高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實踐教學質量[8]。最后,要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優勢,樹立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新理念,整合教師資源,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為高校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思政課教師進行課前統一培訓,建立合作交流平臺,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學習,共同研究和開展行之有效的線上線下實踐教學活動。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先成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樹立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新理念,加強實踐教學水平,創建一個綜合素質過硬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四)加大線上實踐教學投入力度,提高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綜合實力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應積極抓住互聯網優勢共同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將線上線下實踐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首先,高校之間要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思政課信息資源建設,整合線上優質資源,如經典案例、時事熱點、教育影視、紅色經典、中華傳統文化等,建立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主題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此外,各高校應共同管理網絡平臺,維持平臺秩序,規避互聯網的消極影響,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實踐教學環境。各高校將線上實踐教學計劃在網站上進行共享,讓學生自主選擇實踐活動項目,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思政課教師可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實時監督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加強思政課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部分,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平臺,提高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將思政課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傳遞到學生身邊,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環境融合起來,發揮實踐教學價值。其次,高校要全力支持線上線下實踐教學開展,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實踐教學與互聯網平臺融合,提高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技術,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合起來,根據實踐教學需要建立虛擬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沉浸式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體驗館,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互動性[9];另一方面,高校也要注重線下實踐教學的開展,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與各方面活動融合,將實踐教學延伸到學校社團活動,延伸到社會,與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活動融合起來,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思政課教師要親自帶領大學生實際體驗,通過生動的實踐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動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增強實踐教學的效果[10]。最后,為了適應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需要,高校應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為推動線上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線上線下教學評價的靈活轉變,將傳統機制與現代化管理相融合,實現教學評價與管理機制的綜合運用,推動實踐教學信息化、數字化。高校積極推動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實現優質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不僅增加了師生間的網絡互動空間,也有利于高校綜合實力的提升。
四、結語
未來,“互聯網+”將會與各行各業結合,信息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高校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結合,順應了“互聯網+”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在進行思政課線上實踐教學試點,不斷探索線上實踐教學新路徑,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創新。可以預見,線上實踐教學將會在各高校越來越普及。高校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與思政課深度融合,使思政課活起來,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育的內涵,也有利于思政課教學全程化、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5-7.
[2]劉會強.虛擬實踐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網絡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5):36-39.
[3]張曉平,楊皓,李志會.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其疏解[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0):32-34.
[4]新華社.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黨建,2019(4):4-5.
[5]李俊卿,張澤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探究[J].理論導刊,2014(9):84-88.
[6]梁紅秀.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8):49-51.
[7]徐進功,劉洋.思想政治理論課“三位一體”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2):119-123.
[8]沈萬根.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創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63-66.
[9]高義棟,閆秀敏,李欣.沉浸式虛擬現實場館的設計與實現: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紅色VR展館開發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2):73-78.
[10]丁春福,楊乃坤,韓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的思考:以沈陽工業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5):61-65.
作者:蔣萍 李奮生 高繼國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建議
- 下一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