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環境污染及保護措施
時間:2022-01-25 10:41:40
導語:河道治理工程環境污染及保護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建設對于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通過河道治理工程有效改善我國當前河流邊界條件,并實現更好的生態效益。開展河道治理工程時,必須根據生態環境發展的總體特點,結合當前環境特點及水環境的總體情況開展治理工作,保證城市的水環境得到完善,促進城市的持續發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對環境的污染影響,然后提出了加強河道治理環境的保護措施,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河道治理;環境影響;環境保護
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從國家層面明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強調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并要求省、市、縣、鄉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江河、湖泊的水環境治理等工作,同時要求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要結合當地流域生態環境的功能需求,對河流、湖泊及濕地等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及修復,并應因地制宜地建設一些人工濕地、水源涵養林、沿河沿湖植被緩沖帶等工程,以此對流域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及保護,治理和改善黑臭水體,促進流域環境的資源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1]。河道治理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意義重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穩定河流槽道,并且對河槽彎道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作用。結合河岸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河道治理措施,可最大程度上實現對水流狀態調整的目標。因此,河道治理工程開展前,必須對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考慮,確保河道治理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為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1河道治理工程對環境的污染影響
1.1空氣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內容復雜,其中石料物資的運輸、使用及爆破施工的粉塵等容易導致大氣環境中PM10及PM2.5超標,進而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并且隨著河道治理工程的持續開展,空氣污染得不到控制,生態環境的穩定就會遭受嚴重的破壞。
1.2水環境污染
河道治理施工時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水環境中進行的,易導致水環境遭受嚴重的污染,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施工污水亂排放。河道治理時砂石料開采等施工作業會產生大量的施工污水,并且很多施工單位并沒有設置施工污水處理裝置,污水未經過處理排放到環境中,從而導致水環境遭到污染。(2)生活污水治理不到位。河道治理施工內容比較多,使得施工需要使用大量施工人員,而施工人員通常會駐扎在施工現場周邊,生活污水通常都是直接排放到水環境中,這也是導致水資源污染的重要原因。(3)機械保養廢水排放不規范。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時會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設備在保養時會有大量的清洗廢水產生,并且機械保養的廢水中會有機油等難以自然降解的成分,如果直接排放到水環境中,也會導致水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2]。
1.3廢棄物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開展時廢棄物污染嚴重。河道治理施工時廢棄的土方、建材使用時產生的邊角料如不能及時處理或施工人員未合理堆放,都會對土壤及水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廢棄物的大量堆積會對周邊植物的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3]。
2加強河道治理環境的保護措施
2.1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相互協調與促進
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項重要的工程,為了提高河道治理的整體質量,必須將河道治理工作與生態保護工作協調進行,切實提高河道治理的效果。河道治理工作開展前需要對河道周邊的環境進行全面的勘查,分析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勘查所得的數據,并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分析,制訂健全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河道生態環境。河道治理工作開展時,施工人員要做好河道的清理工作,將河道生態環境中的雜質物質全面清除,按照具體的操作流程,完成河道的治理。河道治理工作的開展不能破壞河道的完整性,并且不會打破生態環境原有的穩定性,促進生態環境與河道治理工作的協調發展。
2.2加大施工控制力度
河道治理工程開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加大施工控制的力度,從區域土壤的情況及水體的情況等多個不同的方面入手,切實提高管理的力度。施工單位需要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讓施工人員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做好施工人員的引導與教育工作,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及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施工單位可以根據不同的治理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即結合水體的情況制定水體保護措施并嚴格做好污水及廢水的處理工作,保證污水、廢水得到妥善處理,避免污水廢水的無序排放影響生態環境的質量。同時,需要結合土壤現狀,制定合理的土壤保護措施。例如,河道治理工程的開展受氣候影響比較大,因此施工應該避開梅雨季節,最大限度地保護土壤,避免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針對已經被廢棄物或者生活垃圾污染的土地資源,施工單位必須采取修復措施進行修復,如果難以修復,可以采用換填土的方式更換土壤。
2.3空氣環境保護
河道治理工程開展的過程中若操作不當,容易導致大氣環境遭受持續性的揚塵污染。因此,施工單位必須結合河道治理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揚塵的產生。施工單位可在施工現場安裝降塵裝置,并且對揚塵出現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定期做好施工現場的降塵工作,將空氣中粉塵的含量降到最低。河道治理施工時施工人員必須輕拿輕放,避免揚塵產生。針對被揚塵覆蓋的農作物,施工人員要及時清理,保證農作物的生長不受影響。有些施工機械設備使用時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如果沒有對其進行處理,就會導致廢氣的凈化達不到標準。施工單位應根據實際情況為機械設備安裝用于凈化處理尾氣的裝置,使機械設備排出的尾氣都能達到環保要求的標準,從而進一步緩解大氣污染。
2.4水環境保護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認真考量施工時間,避免在汛期或者是豐水期施工,降低廢水的產生量。由于施工材料遇水會出現變質等問題,從而影響河道治理工程的質量。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做好施工資源的保護,在運輸及堆放時都必須遠離河道,做好廢棄物的回收工作,避免廢水中的雜質沉淀到河道底部。為了有效提高對水體的保護,可以在河堤旁加設排水溝及化糞池或一體化處理設施,保證生活污水及施工廢水能夠及時得到處理后排放。在河道附近加設警告牌,提醒施工人員不要在河道內丟棄垃圾,避免河道水系被污染,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
2.5廢棄物處理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工程項目而言,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間易產生比較多的廢土和廢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廢渣和廢土可能會導致正常的耕地被侵占,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會大幅度降低,同時大量廢土廢渣的產生可能會導致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農作物的成長。因此,河道治理工程開展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棄土和棄渣的處理工作,并結合土地的使用情況對土地進行平整處理,及時處理被侵占的土地,并恢復該區域植被,保證土地資源被合理利用。例如,針對臨時水土情況,施工單位必須及時復原荒地的面貌,這一方面可以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植物多樣化的發展。此外,也應搭配種植一些綠植來對破壞的土地進行綠化,改善和防止水土流失問題。
2.6生態環境保護
(1)種植水生植物。河道治理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要重視生態系統的建立,結合生態系統的具體情況在河道生態系統內選種一些適宜的水生植物,這樣既能保障河道系統的水生植物的多樣性,又可防止河道出現富營養化問題。常見的水生植物包括美人蕉、金魚藻和燈芯草等,種植時施工人員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種植的密度,保證水環境植物多樣性的同時,還需要保證水環境植物能夠健康生長。水生植物的種植還可以實現對水體的凈化,使水環境逐漸清潔,保障水環境生態系統始終趨于平衡狀態。選種水生植物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選種蘆葦、菖蒲等植物,這些植物比較高大,可以抵消河水對河岸的沖擊,有效延長河岸的使用壽命。(2)構建生態護坡。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要想有效防止河道及附近的水環境等被污染或破壞,就需要結合河道治理的情況建設生態護坡系統。同時,施工單位必須加大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從而提高河道范圍內的植物的多樣性。當前,生態護坡建設使用的材料種類有很多,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透水磚、杉木樁及治理塊石等多種不同的護坡材料,從而保證河道的自凈化能力有所提升。
3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河道生態環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河道治理工程的開展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的污染現狀,提高河道水質,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態環境的整體質量。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必須編制科學的河道治理方案,確保河道的治理效果達到相關標準,同時又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博.河道治理中的環境保護[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3):242-244.
[2]陳旭.北方山區中小河流生態治理工程設計[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21.
[3]郭蔚.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態護坡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8.
作者:張平 李耀祖 單位:煙臺云灃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方式
- 下一篇:財務預算管理對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精品范文
10河道采砂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