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境監測問題及優化策略
時間:2022-03-08 09:10:29
導語:大氣環境監測問題及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們基礎經濟生活質量水平所一直處于持續性提高趨勢,但卻也給環境造成了破壞及環境的污染,并且人們對于空氣污染以及相關管控策略都愈發重視。為提高大氣的空氣質量,大氣環境監測是十分重要的?,F階段環境監測部門已建立了遍布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有效大氣監測網絡,分析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通過大氣環境監測實時報告,使民眾對于大氣環境質量及周邊污染程度有更加直觀地了解,并在第一時間提醒大眾做好預防工作。此外,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有效是大氣監測的關鍵,才能保障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提升。
1大氣污染與環境監測概述
1.1大氣污染大氣污染產生的根本原因包括部分生活用品的生產、工業生產中的廢棄排放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等等。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2大氣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即是對環境利用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技術進行監測和管控,并對環境的質量和發展變化的趨勢進行記錄和分析。大氣環境監測即是對一定區域內的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并收集相關的數據資料,從而做出分析和評價。大氣環境監測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對區域內的環境狀況有一個具體的掌握,從而能夠提交較為準確的環境監測報告,為大氣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持。根據數據分析顯示,大氣中的分子污染物包括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氧化物以及碳氫化合物等等;顆粒污染物包含懸浮顆粒、酸沉降、飄塵以及降塵等等。根據相關的規定,我國大氣質量監測項目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降塵、總懸浮顆粒;空氣監測項目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浮塵以及碳氫化合物等。通過對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定期或連續監測從而判斷是否符合大氣質量的標準,并編寫大氣環境的數據報道,為大氣質量變化規律和趨勢的研究提供有效依據,也為大氣污染預防預報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為相關環境保護法規和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提供有效數據支持。在大氣環境監測的過程中對大氣環境中的污染因子或者是影響因素進行收集并分析是較為關鍵的環節,通過對區域內定點時間的大氣狀況進行了解,結合國家大氣環境的標準判斷評價大氣環境的質量和污染情況,從而幫助相關的部門更好的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為大氣環境質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
1.3大氣環境監測的作用
(1)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依據。大氣環境監測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有效的大氣環境監測能夠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必要的數據,更好的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強了對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視,只有實施科學的防治措施,才能夠真正的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準確有效的大氣環境監測是全面掌握大氣污染成因,解決大氣污染現狀的核心,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為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創新提供有效保障。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因此為了提高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的效率,減少污染問題出現的頻率,需要借助較為先進的環境監督制度,通過科學精確的數據分析報告分析大氣環境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及時的公布監測的數據和治理措施,引導大眾參與到大氣污染防治的過程,為大氣污染防治效果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3)為大氣污染預防提供了源頭。就現狀來看,大氣環境的治理問題是各個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對大氣污染監測的重視,以監測數據為依據制定治理措施,將其遏制在萌芽。
2大氣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
2.1質量控制體系工作不完善
大氣環境監測系統中,專門創立了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管理部門。為更好地實現其功能,有專業人員進行操控,但具體工作大多都在室內完成,難以將大氣監測工作更全面地落實下去,工作內容過于單一。另外,質量監測工作的管理制度依舊存在著問題,大氣環境實驗室沒有按時投入使用,計量認證工作停滯不前,以及經費不足的問題,都會對大氣監測工作造成影響,整體監測體制不到位,監測制度不完善,嚴重阻礙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
2.2大氣監察工作體系尚未完善
我國的大氣環境監察系統的工作尚未得到完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管理部門和相關技術人員不夠重視。時常出現監測數據出現重疊的現象,導致數據不夠準確,阻礙監測工作的開展。數據精準性不夠難以有效利用,大氣監察機械設備與監測技術出現匱乏,阻礙大氣監察工作的正常發展,由于監測技術未能達到標準,導致整體大氣監察系統的工作未能得到保障,缺乏技術資料和專業人才,也成為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2.3監測設備設施問題
現階段,大氣環境的質量監測是非常嚴謹科學的,要想做好相關監測就必須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首先要考慮國家規定的標準。現階段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定期會向社會公布自動監測設備的適應性名錄,我們發現國產儀器廠商越來越多。但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部分儀器在質量上、維護成本上、長期運行準確性和穩定性上,還和部分進口儀器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儀器的核心部件還是采用國外進口的部件。針對此種情況,國家應加大力度,提升本土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開發創新,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高效、穩定、精準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我們應擺脫一味地進口,切實探索研發,掌握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并運用到日常自動監測中,才能進一步有效提高大氣環境的監測質量。
2.4監理機制不完善
在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中要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但是就部分地區來看,側重于經濟發展,未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造成了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的失衡,對大氣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導致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在大氣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監理機制,導致監測工作缺乏必要的依據,難以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2.5監測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大氣環境監測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大氣環境監測的結果。但是在實際監測的過程中,由于部分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導致監測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使得監測質量層次不齊,從而對大氣環境的保護產生了不利影響。
3大氣環境監測優化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氣環境監測水平,有效的改善大氣環境的污染問題,相關的部門和機構需要加強對大氣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明確控制監測質量標準,制定有效的監測方案,從而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效保障。
3.1完善大氣環境質量管理機制
在大氣環境監測的過程中,相關的監測機構要熟悉我國關于大氣環境監測的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實驗室和機構的組織認定管理辦法。首先建立完善組織管理機構,配合物質設備滿足大氣環境監測的需求。其次針對實際的環境監測工作編制科學的工作計劃和嚴格的審核機制,針對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不斷的完善質量體系,為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幫助。再次建立較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布點、采樣等相關方面的作用,明確質量控制手冊,從而能夠滿足大氣環境監測工作的標準。最后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實驗室認可制度,在大氣環境監測中要結合具體情況構建實驗室認可制度,從而為大氣環境的監測提供有效參考。
3.2提升大氣監測力度、穩定數據監測質量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大氣環境的監測技術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大多數監察系統都是通過對實際情況的操控進行研究,自動優化空氣的監測工作,是在具體工作操作當中總結經驗進行優化的監測系統。逐漸提升學習強度,將具體的監測工作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逐漸提升大氣監測儀器的質量,符合制度并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監測,定期對檢測儀器進行監測、調控,儀器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及時對數據進行核對,要將數據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以此來穩步提升監測系統的準確性。因此需要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的手段進行監測,形成更加健全的標準來約束監測系統的準確性。根據所反饋的數據進行審核評價,及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優化監測工作制度,以此來穩定數據的監測質量。先進的監測制度能夠優化現階段的不足,要嚴格執行監測系統的執行標準,逐漸提升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定期對監察系統進行評定,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3.3強化采樣工作的監督力度
在對大氣監測樣本進行檢驗時,監測樣本提供數據的真實性,嚴重影響著檢測結果和研究方向,并及時制定資料報備,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案,在對環境進行采樣時,要逐漸提升采樣工作的完善性,根據采樣方式、采樣頻次進行分析。要對現場進行實際考察根據數據進行核實,制定符合地區環境的監測方案,保證采樣對象的完整性。確保采樣對象的代表性,能夠反映一批樣本的具體特性,對一些污染嚴重的地區單獨進行分析,劃分污染區和重污染區,根據不同地區的標準對樣本對象進行劃分,重點污染地區的環境樣本需要進行多次實驗,以此來確保監測工作的準確性,在具體監測工作當中,樣本直接影響著最終監察結果和管控程度,因此要強化采樣工作的監督力度。
3.4完善大氣環境非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建設
創立完善的大氣環境非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是形成多方面、全方位、地空一體大氣環境監測的重要環節。各地區應根據本地自身特點,結合國家相關標準構建滿足本地需求的大氣環境非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實現大氣非常規污染物監測信息全面收集統一管理。此外,應積極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建好用好大氣非常規污染物監測數據,結合常規污染物監測數據,及時有效地為決策者的決策提供高效精準的數據支撐。目前物聯網技術日趨完善,各地應加大建立大氣非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建設,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使得監測系統各單位能夠相互學習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各自水平。并且加強相關數據的開發,將這些數據更多廣泛地用于科研、創新、研發等各個領域。今后一個時期應大力發揮5G互聯網優勢,構建與大氣環境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大氣非常規污染物監測網絡和相關管理部門的協同管理機制,可以在污染發生前精準預判、發生時有效控制、發生后快速分析。
3.5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
為加強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首先,環境監測部門要健全大氣污染物排放檢查機制,明確檢查監測標準,制止違法排污等現象。還要明確企業或個體的廢氣排放標準,加強企業廢氣處理系統建設,確保廢氣達標后方可排放,如發現有違法違規現象,要及時處理并嚴厲處罰。其次,要加強汽車尾氣排放性能的監測和檢測,對不符合廢氣排放標準的車輛,嚴禁進入市場。此外,秸稈焚燒也是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但近年來,秸稈的二次利用得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使就地焚燒現象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時,環境監測部門要加大力度宣傳環保理念和監督管理,防止秸稈焚燒,促進大氣環境有效改善。
4結語
綜上所述,大氣監測工作是加強大氣環境防治的重要手段,也是環境管理的關鍵因素。在大氣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加強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從技術人員到監測手段逐步實現創新優化,為提升整體大氣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有效開展環保活動提供重要的數據保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環境問題愈發嚴重,經濟效益與環境問題緊密相連,為保持經濟發展的平穩運行,首先要加大環境整改力度,為居民提供山清水秀的生存環境,是大氣監測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肖林.大氣環境質量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1(4):18.
[2]徐飛.關于大氣環境監測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0,32(3):177-179.
作者:王文建 單位:蘇伊士環境檢測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上一篇:持續質量改進對手術室護理的價值
- 下一篇:農業經濟轉型與管理模式變革策略
精品范文
5大氣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