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質量改進對手術室護理的價值

時間:2022-03-08 09:08:26

導語:持續質量改進對手術室護理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持續質量改進對手術室護理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持續質量改進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管理的價值。方法:抽取擇期手術患者共90例,以抽簽法納入常規組(45例)、改進組(45例)。常規組使用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改進組使用手術室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比較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感受評分、總滿意度。結果:常規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感受評分均低于改進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改進組總滿意度高于常規組為,數據比較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針對擇期手術患者,手術室持續施行質量改進措施,可明顯提高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感受,還可提高護理總滿意度,可推廣。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手術室護理;風險防范管理

手術室是醫療機構核心治療場所,也是高危險、高風險科室,做好危險處理及面對等工作,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但若在此過程中,缺少專業化、針對性風險防范措施,必將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降低護理質量。目前,手術室護理仍是以常規護理為主導,倡導持續質量改進措施,是防范風險事故,增強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感受的首要舉措[1]。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擇期手術患者,現將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抽取90例本院2018.10~2020.8收治的擇期手術患者,以抽簽法分為兩組,各45例。其中常規組23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年齡為14-76歲,平均值為(54.83±12.86)歲。改進組25例男患者、女患者則為20例;年齡值為13-78歲,中間值為(52.13±14.04)歲。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入選原則:臨床診斷和病理檢查皆吻合的本院手術患者;未有精神病史、神經系統病癥;在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剔除原則:血液性、免疫性、感染性病癥者;原發性腫瘤者;軀體功能障礙者,如試聽障礙和失語。1.2方法(1)常規組使用手術室常規護理管理,即依據患者病情狀況、手術要求等因素,護士應協助手術醫師、麻醉師完成各項工作[2]。(2)改進組使用手術室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具體為:①組建質控團隊,由護士長兼任質控團隊組長,完成護理安全管理、急救藥品管理、文書書寫及醫院感染管理、護理培訓等諸多項目分組工作,還應篩選5名質控護士,下設各質控小組,以便更好明確質控目標及質量。②定期開展專題培訓活動,鼓勵護士做好質量改進工作;依據日重點、周安排及月計劃等時段,做好護理日常督導、檢查等工作,針對其問題點或安全隱患,應詳細把控其原因,再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③將調查問卷給手術醫生、患者,將手術期間可能存在的風險事件或護理問題予以明確,再通過護理理念的轉變,強化護士整體風險意識和安全意識,杜絕手術室不良事件;定期組織技能培訓活動,逐步增強護士突發事件判斷能力、應急處理能力,還可借助護理質量專題座談會,明確質控期間存在的各類問題、護理不良事件,做好整改工作[3]。④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施行“由下至上”的工作模式,促使護士全方位參與至具體科室管理工作中,再將護理質量督導檢查結果、護理安全隱患和不良事件予以匯總處理,制定較為科學的、健全的規章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落實“調查、試行、修訂、培訓、執行”等流程[4]。1.3觀察指標①對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進行比較。其內容包括清潔衛生、個人自律、整頓內容、執行制度及組織學習,評分越高表明手術室護理質量越佳。②對手術室環境、手術室服務質量、護理態度及護理技術等進行患者護理感受評分比較,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護理感受越佳。③滿意度分為極滿意、滿意、不滿意,對患者總滿意度進行比較。總滿意度=(極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0%。1.4統計學方法對本研究數據使用統計軟件SPSS22.0進行匯總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數據以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組間數據。P<0.05說明數據對比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比較患者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改進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較高于常規組,數據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1。2.2比較患者護理感受評分常規組護理感受評分較低于改進組,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2。2.3比較患者總滿意度總滿意度數據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低血糖為老年糖尿病患者經常性發生的一種不良并發癥,該并發癥具有一定的隱匿性,通常發生在運動或者是睡夢中,糖尿病患者受自身病情的影響,將致使其出現糖代謝紊亂的情況,進而降低其腦能量儲備能力,同時可能會伴有應激能力差以及退行性病變[5],若患者已經出現有低血糖癥狀后,其腦部組織會出現缺氧缺血現象,情況嚴重者,甚至會誘發腦充血、腦水腫及腦組織壞死癥狀,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6]。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癥狀的機率,通過給予患者針對性、預見性的健康宣教及飲食運動干預等措施,將有效降低治療預后風險,在穩定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礎上,降低其發生低血糖不良并發癥的機率。同時,該護理模式的實施還將強化患者的自我保護及自我管理意識,有效提高其治療配合度,嚴謹其出現私自換藥及停藥事件,保障其正確注射胰島素,并可遵醫囑科學進行飲食及運動,進而避免發生低血糖癥狀。另外,預見性護理中的監測護理及低血糖并發癥預防護理還利于及時發現治療風險,防范于未然,在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礎上,積極預防低血糖并發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機率,提高護理安全性及護理滿意度。總結: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將有效穩定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發生低血糖的機率,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詹漢麗,尹美容,陳熔,等.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6):124-125.

[2]馬燕.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3):165-165.

[3]陶慧,陳小燕.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低血糖癥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1):128-129.

[4]曹悌鴻.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低血糖的臨床護理要點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6):211-212.

[5]石燕燕.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8,25(5):454-455.

[6]柴靜霞.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匯,2019,15(6):118-119.

作者:杜政華 單位:白銀市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