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教學法在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
時間:2022-12-01 10:19:09
導語:動態教學法在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從微生物檢測技術的基礎教學入手,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實踐,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激發學生科研熱情,鼓勵學生將投身于“國家卡脖子技術”的關鍵研發領域,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是當下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生命科學、醫學等專業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教學實踐表明,基于“互聯網+仿真實驗平臺”的動態教學模式適用于微生物檢測技術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
【關鍵詞】微生物檢測技術;動態教學;互聯網;仿真實驗平臺
微生物檢測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學的理論,通過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方法對空氣、土壤、水體、動植物、食品、農產品、藥品及各種研究材料中所含的細菌、真菌、致病菌或者病毒等進行檢驗檢測的技術,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等專業的基礎課程[1-3]。年12月以來,在世界范圍內蔓延的病毒疫情,極大沖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飲食、出行和交往等行為方式,顛覆了人們對世界、健康和周圍關系的認知,同時也檢驗了各國在病毒預防、防控、檢測和治療等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普及微生物檢測技術的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微生物檢驗檢測中的基本技術體系,了解微生物檢測技術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發展動態極為迫切。
1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現狀和問題
微生物檢測技術的基礎理論涉及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多課程的交叉知識,而且相關課程內容繁雜、概念晦澀、專業術語易混、研究對象微觀、不易理解,極大影響了教師的教學信心、教學熱情與教學進度,同時也容易造成學生課程氣氛低沉、學習興趣減弱等不良現象。通過分析國內高校諸多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模式,發現直觀性教學是微生物檢測技術授課的重要手段。直觀性教學,雖然適合大多數學科的教學,但其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呈現教學內容的方式單調,在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中效果并不理想。具體表現在:(1)直觀性教學的理論教學環節多以“單向靜態交流教學模式”進行,該模式下的教學內容以樸實的圖文信息為主,輔以單純的理論講解,較為機械,難以激發大多數理工科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欲望和創造潛能。而且,隨著數字閱讀、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日益多樣,導致傳統的圖文信息和理論講解再也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如何改變直觀性教學的理論教學環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是當前高校微生物檢測技術理論教學環節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2)在直觀性教學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通常會以出現在食品、醫藥和化工等行業生產、銷售、儲藏過程中的與微生物檢測相關的案例進行講解,指引學生回顧基礎理論,進而培養學生操作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的了解,但是,并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獨立運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能力,這是大多數應用型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傳統的直觀性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及其教學內容呈現形式較為機械、僵化,已難以適應信息時代里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和寬度,更不能滿足新時期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等專業人才培養的新任務、新目標。因此,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模式的調整與創新已箭在弦上。
2動態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目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理念已在全國高等教育教學中全面普及[4,5],而在實踐教學中,“單向靜態交流教學模式”仍是各高校傳統課堂教學授課的主要形式,“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式的傳統的師生教學關系依然沒有改變。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傳統課堂授課強調教學內容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重視教學任務達成,忽略學生個性發展,這勢必導致教學實踐的僵化與機械。傳統課堂教學盲目追求知識掌握,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只為教學任務而教,學生只為畢業要求而學,嚴重違背教育本質規律。二是傳統課堂的教學評價都是單一的標準、單一的主體、單一的內容、單一的形式、單一的過程和單一的目的。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精心鉆研教法,嚴格按照政府和專家判定的課程內容傳遞課程內容,而忽視對學生的學法、綜合素質的培養,只關注對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的評判,而忽視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忘記了求知的本質,迷失了未來的方向。三是傳統的應試教育過于強調知識的直接灌輸,在初等教育階段,培養出一大批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沒有了“保姆式”教學模式,大多數學生缺乏自制力因而造成短時間無法適應高等教育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習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在提高傳統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基礎上,也能促進學生轉變自身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目前微生物檢測技術授課教師所面臨的新挑戰。根據目前高校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微生物檢測技術課程自身的特點,本文提出一種基于“互聯網+仿真實驗平臺”的、適用于微生物檢測技術教學的動態教學模式。該動態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1)理論教學環節,將借助互聯網平臺以圖文、網絡課程、視頻公開課、慕課、專業論壇等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生動的視頻資源取代生冷的圖文介紹,以激烈的論壇辯論取代形式簡單的你問我答,讓教師的“獨角戲”變成名師的“合唱團”。以“病毒檢測技術”章節為例,我們嘗試以“抗擊疫情”宣傳片開始教學,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的對全球人民生活的危害,以及病毒檢測技術的重要性,然后結合圖文介紹病毒的結構和基本特征,再以動畫展示病毒侵染細胞的途徑,在此基礎上介紹病毒的培養、分離與檢測。通過病毒的核酸檢測視頻,重點介紹病毒檢測的分子生物學方法,讓學生能明確病毒核酸檢測的原理和步驟:鼻咽拭子采樣-核酸提取-引物設計-qRT-PCR分析,進一步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課后建立微信或者QQ交流群,鼓勵學生在互聯網、文獻、書籍上尋找病毒檢測的其他方法并比對、歸納,在群上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則可以及時答疑,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準備。(2)實踐教學環節,將以食品、醫藥和化工等行業生產、銷售、儲藏過程中的與微生物檢測相關的案例為素材,建設仿真實驗平臺,取代以往簡單的敘述式講解,讓案例“活起來、動起來”,增加微生物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過程描述和細節介紹,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能力、組織能力與動手能力。李佩珍等[6]探索了分子生物學的虛擬仿真教學模式,以“基于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虛擬綜合實驗”為例,首先介紹了美國科學家KaryMullis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的趣事,再以Flash動畫生動形象地描述PCR的基本原理,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通過動畫展示了PCR實驗過程的體系組成、引物設計、反應條件優化、瓊脂糖凝膠電泳和產物分析方法等每一個細節。該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限內向學生展現了完整的、系統的PCR知識,改善了傳統課程空洞的、抽象的純文字教學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3)反饋環節,將借助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雨課堂、釘釘等移動互聯網平臺建立學習交流群,在群內實時分享、討論課程相關信息,如作業、前沿研究進展、公開課鏈接、專業論壇等,教師可以在課后、在線上與學生實時互動、交流、答疑,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對往期教學內容的理解、消化程度;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展、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利用學習交流群內的教學資源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實時分享學習心得,隨時開展知識辯論,查漏補缺,共同進步。動態模式打破了傳統課堂固有的時間和空間界限,改善了師生間互動的時效性、積極性與便利性,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申,真正做到了生動教學,各取所需。
3動態教學模式的應用實例
動態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平鋪直敘的授課方式,代之以互動性強、趣味性強的動態設計教學方法,不但融入到專業理論教學,在部分專題設計課程亦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較好解決了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工業實踐的緊密銜接,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探索意識。何方瑤等[7]提出動態教學法在建筑學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中重要性,認為動態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建筑學環境設計專業,同時適用于建筑外環境設計和室內設計兩個專業方向的教學;而且,動態教學模式能改變平面化授課方式,使課程教學富有活力,能開拓學生設計事業,幫助學生建立科學設計觀。喬永麗等[8]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運用動態教學法,將護理本科20級7個班隨機抽2班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人采用動態教學法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對照組人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演示后學生自行分組練習教學過程。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操作成績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教師對學生評價和學生的自評調查中,觀察組學生優于對照組(P<0.01)。由此分析,動態教學法下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有助于激發護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間交流溝通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操作的有效接軌。由此可見,動態教學法無論實在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環節,還是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與傳統教學方式比較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這為將來在微生物檢測技術教學中普及動態教學法提供了參考。微生物檢測技術課程將根據食品、醫藥和化工研究、生產和應用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緊密圍繞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代謝產物檢測技術的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術和操作技能,確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并最終形成了相應的動態教學模塊體系。
4思考
“課堂教授技巧是輔助性的,它是一門訣竅、一種謀略或一種手段,它被用來完成想達到的目標[]。”成功的教授技巧是教學模式的靈魂。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動態教學模式有質的飛躍,由靜態轉為動態,由二維變成空間,以“動起來”的方式培養學生從立體角度進行知識理解和實踐訓練[]。基于網絡教學手段和網絡教學共享資源[11],動態教學模式可用于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在專業基礎理論和設計實踐環節均可使用。為了適應時代背景,借助多媒體-互聯網平臺對于完善動態教學模式、促進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其次,基于“互聯網+仿真實驗平臺”的動態教學法有著獨特的優勢和潛力,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進行更深入的嘗試。未來動態教學模式將嘗試結合VR技術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生活實踐中學習運用微生物檢測技術。
參考文獻
[1]張偉,袁耀武.現代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7.
[2]葉磊,謝輝.微生物檢測技術(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6.
[3]嚴曉玲,牛紅云.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7.
[4]趙倩.“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與提高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綜述[J].中外企業家,0(16):15.
[5]白文文.生物建模仿真課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J].高教學刊,7(17):-76.
[6]李佩珍,應俊,金晶,等.分子生物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36(11):-4.
[7]何方瑤,田曉.動態教學模式(DynamicDesignTeachingModel)——建筑學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27(2):1-1.
[8]喬永麗,孫建萍.基于動態教學法下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6,14(1):20-4.
[]倪惠民.動態教學模式與設計要素[J].外語與外語教學,3(5):33-35.
[]楊柯金,夏敏.“互聯網”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0,1(4):-78.
[11]于蕾,張春曉.移動課堂動態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1-2.
作者:昝新藝 單位: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 上一篇:機械制圖有效教學方法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