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神經病學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2-13 09:09:09
導語:提高神經病學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教學的分戰場??v觀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不難看出,重點關注在課堂上。醫學教學,尤其醫學理論的學習枯燥乏味,難免有“教師教的苦,學生學的累,但共同目標較難達到”的尷尬。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量的醫學知識快節奏、高效率地傳遞給醫學生是帶教教師面臨的挑戰。作者將基于多途徑的動態反饋理論用于神經病學教學上,應用現代網絡平臺采取微課堂形式結合課堂提問、課后問卷等提出了動態反饋機制提高神經病學教學質量的模式和思路。
1動態反饋機制教學模式
1.1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培訓,掌握課堂中較為有效的方法,如課堂觀察法、課堂提問法、討論交流法、設疑法、趣味激發法等。課堂中難免出現學生瞌睡、走神等情況,學生出現上述情況是多方面的,如醫學課程本身的枯燥性、教師授課沒有激情、教師教課語速快等?!安糠纸處熣Z速太快”“教師授課時無激情,念幻燈”等,這是屬于教學方法和授課技巧問題,通過對教師的培訓,積累經驗,掌握有效的教學技巧和方法,上述問題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1.2錄制視頻。錄制有關的教學視頻,以微課堂形式推送給學生,用于課前預習及課后輔導,強化對疾病的感性認識。在課前、課后2~3d內播放自制的關于此次課堂知識點視頻錄像,如在課堂中講解帕金森病,課后QQ視頻中及時反饋較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錄像,錄制的要點包括詢問病史、查體、患者的臨床表現等,讓學生對疾病有感性認識。看完錄像后再次升華到理論高度,對疾病的特點、診斷、鑒別診斷進行高度概括,隨時可通過網絡平臺,如QQ群進行探討,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這樣可對學生起到正反饋作用,鞏固加深知識點;對教師而言,可及時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形成一個負反饋,以便及時了解授課的難點及修正授課策略。1.3問卷調查。進行討論、設計有效的課堂調查問卷,每次課后發放試卷測評,初步設定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對授課的理解程度、對授課的總體評價、本課堂較難理解部分等。對教師及學生分別形成反饋。1.4建立網絡平臺。教師、學生建立網絡平臺,如QQ群,根據測評試卷結果在QQ群中解答。下一周開課時需要5min左右時間強化上節課的重點及難點,提出有關問題,對踴躍發言的學生在本科目考試成績中加分,對懶于發言、不夠活躍或每次提問錯誤較多的學生在本科目考試成績中扣分。動態反饋教學模式流程見圖1。
2動態反饋教學效果
在泰山醫學院2013級醫學生中采用動態反饋教學方法后神經內科理論授課的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高,考試成績較上一級(2012級)明顯提高。在相同難度系數的標準化試題出題考試的前提下,2013級學生神經內科考試平均成績為(82.88±5.09)分,2012級學生神經內科考試平均成績為(79.93±4.67)分,2013級學生神經內科考試平均成績明顯高于2012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47,P<0.05),表明動態反饋教學法有效,可顯著提高教學質量。課程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動態教學反饋方法的評價,有82.4%(42/51)的學生認為此教學方法可正向激勵個人的學習,其中83.3%(35/42)的學生認為此教學方法可顯著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0.5%(38/42)的學生認為可使枯燥、抽象的神經內科課程形象化、具體化,更易于接受。
3小結
目前,將反饋機制用于教學的研究越來越多,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強也。”教師在教學中多捕捉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是一種高水平、高層次的思考。但既往研究的重點均放在課堂上,對課堂上較為有效的方法有課堂觀察法、課堂提問法、討論交流法、設疑法、趣味激發法等。通過上述方法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對枯燥的醫學知識的學習,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醫學信息,如神經內科學,只有短暫的24學時,單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外的分戰場不容小覷,如何將課外時間與課內時間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讓帶教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動態變化,是目前教學研究的重點及熱點。反饋機制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教學中,教師通過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也能促使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另外,學生對教學作出反饋的過程,也是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收獲及不足的過程。由此可見,反饋教學是有效的教學[1],是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2]。反饋評價體系事實上形成了信息的雙向流動,同時,又兼具評價標準多元化和評價內容多元化的特點[3]。通過課前推送課堂相關視頻[4-5],讓學生在上課前對疾病具有感性認識,可帶著問題,帶著疑惑上課,將困惑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觀察法、課堂提問法、討論交流法、設疑法、趣味激發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6-7];課堂中及時將知識內化,進行試卷測評[8-9],學生可動態了解自己的知識欠缺點,同時,教師又可了解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實現課堂知識及時內化。課后利用網絡平臺推送相關課堂視頻,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對不理解的問題可通過網絡平臺得到教師的解答,下堂課講正課前對前次課堂所講授的知識進行回顧,形成進一步的正反饋。隨著網絡的廣泛應用[10-12],網絡平臺可隨時隨地接收及反饋信息,學生可充分利用課余點滴時間收獲更多的知識。通過上述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習效率提高,使枯燥的神經內科學具體化、形象化,且此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效果也得到證實。
作者:孔 敏 陳慧平 王 英 于天霞 唐劍華 郭秀麗 巴茂文 單位:1.煙臺市煙臺山醫院 2.煙臺毓璜頂醫院
- 上一篇:高職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提升途徑
- 下一篇: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質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