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9-03 09:36:49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現狀及對策

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現狀

1.1監督檢測站建設情況。1.1.1隴川縣級監督檢測站現狀。隴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2010年建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的管理運行方式,屬于財政全額撥款獨立事業單位。目前,現有在職在崗人員4人,其中:農藝師3人,技術工人1人,并根據編制委員會文件要求,從下屬事業單位抽調8名人員到隴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工作,調整后實有工作人員12名,基本滿足了工作開展的需要。主要職能是:農業環境監測及保護:農業環境預警監測、分析評價及修復技術研究應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外來有害生物預警監測和防除技術研究示范推廣、瀕危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和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農產品產地環境和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預警、農業投入品和“三品”生產的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研究、培訓和推廣、農產品中高毒農藥殘留的定性速測和定量檢測。1.1.2鄉鎮級監督檢測站情況。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2012年在轄區9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技術中心加掛“隴川縣XX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實有工作人員59人,其中兼職23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2015年,德宏州農業局規范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工作職責,進一步了明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職能為:承擔農民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培訓、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的推廣、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項監管措施的督促落實等任務。1.2監督檢測站設備配置情況。隴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根據《云南省農業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嵩明縣等26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和《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農業廳關于下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201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文件精神,2014年進行改造質檢綜合樓466.58平方米,配置儀器設備73臺套,其他小型儀器一批,采樣車1輛,建設標準化數據庫1個。現項目正在進行檢測人員技術培訓和實驗室“雙認證”工作,建成后檢測技術將從定性檢測提升至定量檢測;由省農業廳統一配備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流動監測車,現已投入正常使用,使隴川縣實現了從室內檢測移到室外的現場檢測,能從源頭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轄區9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依托《隴川縣2016年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項目》現配備有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實驗室配套設施及辦公設備。1.3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工作情況。隴川縣農產品監測工作,農產品取樣分市場取樣和生產基地取樣,市場取樣以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大宗農貿市場為樣品來源,基地取樣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菜籃子”基地、種植大戶即將上市的蔬菜為樣品來源,檢測結果及時上報上級部門,并以檢測結果搞好跟蹤調查,分析基地生產情況,及時指導農戶進行安全生產,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使農產品生產合格率不斷提高。2007-2017年,開展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共抽檢16388個樣品,合格15679個,合格率在95%以上。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因人員不足,截至2017年底正在進行檢測技術實驗練兵階段。1.4“三品一標”認證產品工作情況。隴川縣適應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積極搞好優質農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截至2017年底,向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申請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企業有6個,20個產品,認定面積9.96萬畝,批準年生產量60675噸,產值39623萬元。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種植產地評價申報面積48.3037萬畝,其中:糧經作物產地24.8137萬畝,包括水稻10.4002萬畝,玉米7.4135萬畝(包括復種面積),馬鈴薯1.0萬畝(復種面積),西甜瓜1.0萬畝(復種面積)、油菜5.0萬畝(復種面積);蔬菜1.4萬畝(復種面積);甘蔗生產基地19.68萬畝;茶葉生產基地2.41萬畝。另外,水產養殖基地面積1.5萬畝;畜禽(生豬、水牛奶、肉牛)養殖基地生豬3.8萬頭,水牛奶0.3萬頭,肉牛1.0萬頭。分布于全縣4鎮5鄉68個村委會,包括章鳳鎮、城子鎮、景罕鎮、隴把鎮、王子樹鄉、清平鄉、護國鄉、戶撒鄉、勐約鄉。同時我局還制定以上6項農產品生產的無公害農業生產技術規程和“無公害基地管理制度”,培訓專業戶及農戶3000人次。另外,2016年3月,隴川縣章鳳盛鑫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申報無公害產品認證“茄子、辣椒、番茄、黃瓜、苦瓜”產地獲證,5個產品,認證面積0.15萬畝,認證產量6000噸,產值1005萬元。同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要求,對獲證企業產品和產地實行年度抽查,檢查制度、標志使用情況、認證企業的質量體系等,提升了隴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規范了農業生產。

2制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發展的主要問題

2.1檢測技術水平落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檢測工作,技術性、法制性較強,從事質檢工作人員必須具有相應專業和較高素質,現檢測站只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以開展現場快速檢測為主,無法對農業生產環境、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到定量分析,致使農產品中有害物質殘留等質量安全問題缺乏有效的檢測數據,不能及時發現和進行處理。2.2檢測人員少,工作經費短缺。縣級檢測站按實驗室改造申報時核準人員為12人,但目前在職在崗人員僅4人,其余8人由農業局其他站所人員組成,沒有專門從事檢測工作編制人員。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人員都是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人員,基層人員年齡偏大,沒有檢測技術基礎,造成工作推進力度緩慢。同時,每年的縣鄉農產品檢測工作經費一直未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檢測費僅靠單位向政府報告從其他方面劃撥或從項目中爭取,隨著質檢項目的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和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的開展,質檢中心檢測范圍、項目和檢驗樣品數的增加,鄉鎮一級基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職責開展農產品檢測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村一級需要設置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從而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但現有人員以及工作經費的短缺,都難以滿足今后工作的需要,對檢測工作的開展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都造成極大影響。2.3農產品生產者法律意識不強,安全意識偏低。部分農產品生產者安全生產意識淡薄,法治觀念不強,在生產及防病治蟲過程中,缺乏對農藥、化肥的科學合理使用,違反規定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化肥,不執行用藥時間與安全采收間隔期,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農產品例行抽檢工作不配合,導致上市銷售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給農產品監督檢測工作開展帶來難度。2.4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建設推廣力度不夠。因專業技術人員相對薄弱,對推廣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培訓指導工作不夠,農產品生產者對農產品標準化知識了解少,實施標準化生產建設難度大,示范建設產品少,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僅停留在產地認證階段,綠色食品認證企業只有7個,有機食品認證企業為零。2.5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不夠隴川縣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還未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不能從產地環境到進入市場前的全程監管,監管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監管能力薄弱,農業綜合執法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加強。

3對策思考

3.1各級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縣、鄉、村”三級主管部門應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應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為重心,在充分配置檢測設備和強化檢測技術上下功夫。目前,隴川縣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檢測人員嚴重不足、檢測技術落后、檢測經費不足等因素嚴重制約了隴川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的實施,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因此,各級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工作納入政府重要工作中,建立行政領導第一責任制,將農產品與食品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建立年度考核機制工作來抓,有效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3.2進一步完善縣、鄉(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加快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項目建設步伐,充實檢測設備,檢測技術實現由定性檢測到定量檢測,以順利通過農產品質檢機構考核和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提升檢測站檢測能力。建立和完善檢測工作制度,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在市場銷售的農產品實施例行抽樣檢測,檢測工作以快速檢測為主,統一儀器、統一方法、統一判定標準,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同時加強對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農殘檢測技術的培訓指導,監督檢測體系基本形成縣、鄉(鎮)兩級上下聯動的農產品檢測網絡,逐步形成“從田頭到批發市場”全程監督檢測體系。3.3加強檢測人員檢測技術培訓。對縣級和鄉(鎮)檢測人員采取到州站、省站跟班學習方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認證、風險評估、設備儀器的使用、檢測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檢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質檢機構的服務水平。3.4加大監督檢測經費投入及充實檢測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屬于公益性事業,當地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內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檢測技術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監管的各項工作能夠正常開展。同時,增加人員編制,以充實監督檢測工作人員隊伍。3.5加強農產品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加強對農戶和農產品生產企業的引導和管理,督促其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實施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生產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通過宣傳教育、技術引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廣大農民和企業安全生產農產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3.6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建設工作。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者的指導和服務,在繼續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同時,加快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標準化生產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督促其依法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帶動農民實施全程標準化生產。通過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建設,以示范的形式組織帶動廣大農戶實行標準化生產,達到宣傳推廣農業標準化的目的和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3.7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一是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進行農產品例行抽檢工作,檢測農藥殘留情況,指導種植戶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確保銷售上市前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對農資市場整治力度,組織相關部門嚴厲打擊制售和使用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的規定,逐步淘汰高殘高毒農業投入品品種,發展高效低殘種,并對銷售偽劣農資行為進行查繳;三是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申報及農產品標準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綠色食品的發展,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四是指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加快推廣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技術,推廣高效低殘毒農藥及添加劑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高產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技術。

作者:丁潤昌 李艷斌 張麗娟 瞿生龍 單位:隴川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