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探討

時間:2022-07-09 09:32:08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探討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離不開過程管控這種新型治理體系,所以應當加強對過程管控的研究。本文從設定安全指標、篩選技術措施以及構建管控體系這三個角度闡述了如何創新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體系,以供參考。

【關鍵詞】質量管控;創新;農產品;安全指標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關于農產品質量管控的研究也在加強,但是由于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還是需要從農產品生產的過程管控做起。

1設定安全指標

對于農產品產供而言,全面排查安全風險隱患至關重要,只有對產供過程中的各項因子、要素以及措施等進行全面的安全效應分析,方能為安全目標參數的設定與安全指標體系的建立提供可靠性依據,基于此,需要在設定相關的安全指標時,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要點:第一,指標來源。該質量過程管控體系的指標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是強制性指標,這類指標是由國家統一制定,在適用時具有強制性,也即所有參與農產品生產與交易過程的主體都必須遵守此指標;二是非強制性指標,這類指標的制定主體不是國家,具體的實施主體可以依據當前的發展情況,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安全指標,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只能“嚴于”而不能“低于”,可以對國家標準進行細化,但不得更改,另外,這些指標還要同時滿足企業自身的標準參數以及品牌創建的標準參數[1],當然也包括合作組織以及行業協會的相關參數要求。第二,指標分類。該指標可以有兩大類分類,一類是關于安全過程控制的,也即關鍵技術指標,這些指標往往涉及到農產品生產的關鍵環節與關鍵技術,所以在這一領域,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強制性技術標準,例如有關于產地環境(水源以及土壤等)的標準,也有關于農產品生產的相應技術規程,還有關于農獸藥使用的禁用清單和允許清單等。以上所有安全規定中出現的安全參數都是進行安全控制的相關技術參數的一部分,對于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體系而言不可或缺;另一類是關于農產品的,也即產品參數指標,這一指標體系也比較完善,例如有分類分級標準、產品包裝標識等。

2篩選技術措施

過程管控體系的建立與健全離不開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或是安全技術要素,所以需要對涉及到該體系建立健全的技術進行整合與分析,而關于這一工作的確立,當前有多種分類標準,例如可以按照技術所屬的專業類型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技術所要應用的環節進行分類,當然,較為常見的一種分類標準是技術措施所屬的學科專業,按照該標準,與農產品過程管控體系相關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評估鑒定技術。關于評估鑒定的技術比較多,并且涵蓋了對農產品的評估鑒定、對設施的評估鑒定以及對人員的評估鑒定等角度,所以適用范圍比較廣,另外,這一類型的技術在使用的時候大多需要借助外部資質機構的力量。例如在特定農作物進行評估鑒定時,可以根據當前農產品上面留存的農藥殘留進行安全評價,從而找到替代藥劑的改良方法。第二,檢測檢驗技術。關于檢測檢驗技術,依照技術層次的不同,分別有快速定性檢測、簡單目測以及粗指標測定等不同的類型。第三,警示標識技術。這類技術在我國農產品領域內的應用范圍并不是很廣,但是也不能否認其具有的重要價值,例如針對花生這類農作物,就可以建立相應的真菌毒素預警卡,這類警示信息可以對安全風險作出預警;又例如在田間設置一些用藥警示標牌,可以有效的減少錯誤操作。總之,這類技術的存在有其必要性,需要拓寬其應用領域。第四,預防控制技術。預防控制技術的涉及面相對較廣,且其種類也比較多,涵蓋了多樣化的安全替代技術、技術配套系統以及控制措施等,這些都是該管控體系做出應用創新的具體表現。第五,追蹤溯源技術。追蹤溯源技術在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中的重視程度較高,并且在生產環節也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融合了智能傳感技術、物聯網以及信息采集系統之后,更能實現農產品全部生產信息的全程溯源與跟蹤,這對于保障農產品質量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3構建管控體系

針對農產品開展質量管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是由于不同類型的農產品,其供給對象與管控措施等都不一致,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影響,而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當前在建立健全有關于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體系的時候,雖缺少轉化應用的實用案例可供參考,但是卻可以借鑒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具體來講,其一是要確保農產品體系供應要符合全部相關的安全指標;其二是要在進行質量管控時要保證環境安全性以及經濟高效性,要將兩者兼顧起來,實現共同發展,不可偏廢;其三是在選擇技術措施時,要實現“三個優先”,也即具有較高安全性能的技術措施要優先考慮、具有一定的增效協同效應類型的技術措施要優先考慮、能夠控制農作物主要危害的技術措施要優先考慮;其四是要注重技術以及設施等在適用時的靈活性、規范性、簡便性以及配套性[2]。另外,通常我們認為針對農產品的過程管控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體系的適用性,也即體系適用性強則說明管控較為成功,而體系的適用性弱則說明管控失敗,對此,在提升體系的適用性時,需要先從提升體系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出發。當前我國已經針對不同農產品所具有的安全危害因子搭建起了相關的體系標準,各類相關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相對都比較完善,并且具有極強的通用性,涵蓋了全國各地的不同情況,所以地區在適用時有較大的改進空間,適用性極強。除此之外,這些體系中也有與地方特色產品相關的規范和標準,更是增強了這些體系的使用價值,許多企業和生產基地都依托這些體系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具體操作規程,這些規程的實際應用也進一步驗證了體系的巨大價值。

4結束語

雖然我國當前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體系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也不可否認的是,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還受生產主體分散、產業化水平低、生產環節脫節等重要問題影響,而呈現出發展進程緩慢的特點,對此,需要從安全指標、技術措施以及管控體系等角度出發,對農產品質量過程管控體系做出創新。

參考文獻

[1]劉賢金,王敏,盧海燕,余向陽,張志勇,王冬蘭.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體系創新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1):13-18.

[2]劉賢金.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管控技術體系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2):14-16.

作者:羅曉燕 單位:芮城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