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9 03:23:05

導語: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產品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好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顯得猶為重要。本文從目前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改進并完善產品質理監管工作的建議,力求為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產品質量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現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存在許多不足及需要改進之處。

一、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含義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是指國家指定的產品質量專門機構,根據正式產品標準的規定,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對企業產品質量所進行的監督性檢驗。

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國家宏觀經濟控制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對產品質量實行監督管理、技術服務控制、生產范圍的管理等行政干預,行使政府法令法規,從而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活動、保證產品生產質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國自從有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以來,各級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也得到快速發展,為人民群眾用上放心產品保駕護航。各類消費者維權投訴表明,對產品進行有效的質量監督管理能夠維護國家和消費者正當利益不受損害,是各級政府部門對當地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職能。通過對產品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和控制,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通過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能夠進一步提高各級行政部門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水平,這也是各地區經濟能夠良性發展的必然條件。

三、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國一直比較重視產品質量的立法工作,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法律雖然從不同的角度規定了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的市場準入條件、規定了必須保證的產品質量性能以及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后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但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規避各種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另外,有些法律法規之間還缺乏一定的協調性。例如,《標準化法》、《計量法》等法律法規,它們已經制定近20年,許多規定已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產品質量監管的需要,加之我國《行政許可法》的實施,許多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規章制度需要作相應的修改與完善。(二)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職能發揮不充分。產品質量檢驗機構主要工作是對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進行檢驗,并在檢驗過程中對質量進行監督。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是監督企業產品質量的主要力量,其專業水平和能力決定了產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并對質量監督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負責。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大部分地區質量檢驗機構技術設備落后,檢驗人員專業性不夠強,質量檢驗能力較低。部分地區的質量檢驗機構不能進行企業所需要的項目檢測。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產品質量檢驗的準確性,同時,也不利于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執行,使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職能發揮不充分。(三)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方式存在缺陷。目前,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方式主要有:產品質量標準制度、產品質量認證制度、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制度等,這些制度表面看很完善,但實際上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標準老化問題;標準體系問題;以及推薦性標準執行困難等問題。制度和標準的缺陷,使得監管人員在執行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的發揮監管職責,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沿用本行業自己的標準組織生產,而并不執行國家標準。另外,推薦性標準是企業自愿執行的標準,許多企業從節約成本角度出發,并不按照推薦標準執行,這就造成優劣產品混雜在一起,在市場上競爭,消費者并不能有效區分哪些是優質產品,哪些是劣質產品,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四)產品質量檢查及處理處罰方法不合理。由于地區保護主義的存在,以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機構檢驗費用的缺乏等問題的存在,使得許多地方的產品質量監督機構只能以簡單抽樣的方式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多數情況下實行以罰代管的監督的方式。這樣做只能對發現問題的產品做出處理,對于存在問題而沒有被發現的產品則無法進行處理。另外,在處理過程中,通常情況也只是簡單的處罰一下生產企業,并不能對這些企業有震懾作用。這種現象為質量不合格產品和問題產品流向消費者市場提供了渠道。損害消費者利益,不利于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完善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法律法規體系。現在,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很多,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擾亂市場秩序。然而改變現狀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自身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力量,還應該從法律法規層面規范生產企業的行為。用法律法規的有力有效措施,遏制商品質量的違法行為。完善的商品質量法律法規體系,能夠規范企業的產品質量,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現行產品質量監督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問題,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監督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得產品質量監督職能在執行的過程中有法可依,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二)建立高效優質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儀器設備落后,監管效率低下,是我國商品質量監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作為政府應該加大對基層質量檢驗機構的資金投入力度,讓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機構購進較先進的檢測儀器,滿足目前產品檢測市場對精密檢驗儀器的需求。同時對產品檢測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檢測人員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產品檢測任務。軟硬件條件的加強,高效優質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的建立,對提升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效果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三)完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方式。如何形成公平、有效的監管機制,采用科學的檢驗監督方法,整合質檢、衛生、工商等部門職能,建立科學、完善的垂直監管體系,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和監管范圍,避免權責不明,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規必追究,侵權需賠償”的原則,切實行使好國家賦予質監部門的行政職能,各部門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責。同時針對目前監管法規規章滯后的狀況,應盡快修訂監管法規,嚴肅行政過錯、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追究制度,重點應在事前預防。而不是亡羊補牢。(四)完善產品抽查制度對于產品質量檢驗來說,最主要的是進行抽查制度。對產品進行抽樣,是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重要環節。產品抽樣的代表性、數量和地點直接關系著產品監督檢查工作的質量、公正性及客觀性。為此,就必須制定全國統一的產品抽查制度,實現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統一性及合理性。只有抽檢程序和方式方法的科學、公正,才能保證結果的客觀、公正和真實。為了完善產品抽查制度,建議在產品抽樣程序的制度設計上進行改革。抽查檢驗產品質量時,實行倒查制和對比制。使抽檢工作能比較客觀地反映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某一類產品的質量狀況,真實反映產品質量的基本情況,以便監管部門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實施高效監督管理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必將呈現出各種各樣新的問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人們賦予政府部門的一項職能,但它不僅僅只是權利,更是一項義務,政府的職能部門應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以及相關法規的規定,嚴格執法,真正做到為消費者謀福利,對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進行有效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工作質量。

作者:商廣韜 單位:吉林省敦化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

參考文獻:

[1]王樹紅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10):35-41.

[2]王立敏.淺談產品質量技術監督的必要性[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10):328.

[3]韓勇.產品質量檢驗存在的問題和方法[J].商品與質量:房地產研究,2014,(2):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