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下部結構施工與質量控制
時間:2022-11-11 05:03:04
導語:橋梁下部結構施工與質量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使得橋梁工程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橋梁下部結構是橋梁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橋梁工程實際負載能力,還能有效保證橋梁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因此下部結構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對橋梁下部結構的施工技術以及相應的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有效推動橋梁工程發展。
關鍵詞:橋梁下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橋梁工程中不僅包括了上部結構施工,還包括了下部結構施工,而橋梁下部結構處在橋梁整體的下方,能夠起到有效支撐作用,并且將交通運行過程中對所產生的壓力傳遞給橋梁結構的基礎,而橋梁整體中的橋墩以及橋臺又歸屬于下部結構。因此加強對橋梁整體中下部結構的有效研究,并對其施工質量進行良好管控,從而有效推動橋梁質量以及建設水平的提升。
1.工程概況
該路橋工程全長908.34km,其中L省內555.3km,J省內270.1km,H省內有82.94km,工程全線中有中型橋梁165座,橋梁長度占全線總長的72.5%左右,還包含103座特大橋,該路橋工程中經常使用跨度小于40m的橋梁,而橋墩整體高度小于26m時,旱橋則要使用矩形橋墩,河橋就要使用圓形橋墩進行建設,因此想要保證橋梁整體建設質量,就需要對其質量進行管控,但是現階段對工程質量管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究和解決。
2.橋梁整體中下部結構的施工以及質量控制
2.1樁基施工
2.1.1對樁位進行有效控制
在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要先保證樁位的精準性,而在測量過程中不光是要對孔樁中心進行放樣,還要在遠離樁身1m左右的位置上進行定點,進而有效對護筒埋設的位置進行有效管控,然后在相應施工完成以后,將該點埋設在鎖扣上。
2.1.2對垂直度進行相應控制
在對樁基進行施工期間,一定要保證樁基自身垂直度的實際偏差要小于1%,然后隨時對整個開挖期間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而對于人工挖孔樁進行檢查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叉點掉垂線的方式來完成孔樁的檢查,并且在對護壁模板進行安裝過程中,一定要使用吊線的手段進行有效控制。鉆孔樁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能使用吊垂線的方式來對樁身自身實際垂直度進行有效檢查,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就要保證機械的平穩性以及穩定性,保證吊桿鉤和轉盤中心以及樁位中心保證在同一直線內,同時鉆桿自身垂直度不能大于1%,并且還要隨時對垂直度進行檢查,確保鉆進能夠保證垂直進行。如果在鉆進過程中遇到基巖等情況時,一定要降低實際鉆進速度,還要用鋼絲繩進行開進,使用吊鉆的方式知道鉆出一定的凹槽后,再讓鉆頭進行有效鉆進。一旦這種方式不能進行鉆進時,就需要更換相應的鉆頭在進行鉆進。
2.1.3對護壁質量進行相應管控
護壁質量會直接對工程施工安全以及樁基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如果護壁質量達不到預期標準,就會導致孔內出現滲漏、涌泥、砼結構質量不達標以及塌孔等現象發生。所以應用人工方式進行跨空過程中,第一節護壁要比下一個護壁要厚,并且還要比施工現場的表面高出15cm~20cm左右;并且還要保證兩個孔圈的實際中心相差小于5cm左右,然后使用叉線對其垂直度進行檢查,以免出現護壁錯位、偏差的積累,從而導致護壁施工質量達不到工程設計標準。同時還要保證護壁更方面水平都符合設計標準,并且要保證每節護壁要在同時時間內進行澆筑,而兩護壁之間的搭接長度要在5cm以內,插筋時也要保證插入到護壁內部而不能插進土層中。護壁施工時所使用的混凝提要摻加一定量的速凝劑,不能再模板浸濕的情況下進行護壁混凝土施工。此外在拆除護壁模板時其中如果出現蜂窩狀現象,而一旦蜂窩面積大于護壁整體的10%時就需要對其進行鑿除以后進行再次澆筑。而對鉆樁孔進行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孔內泥漿量的充足,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其壓力實現護壁作用,有效預防塌孔現象發生,這樣一來就可以降低地下水或者是土層等方面的實際影響。然而因為使用這種方式進行相應施工,就不能像人工方式那樣可以隨時對其內部的情況進行管控,進而達到提升護壁質量的目標,因為對泥漿各項指標進行管控能夠確保護壁的質量。而泥漿中的各項性能指標見表1。
2.1.4樁頭鑿除以及優化
在灌注樁施工完成以后一定要按照相應的設計標準對多出的砼結構進行鑿除,一般情況下,會先沿著相應的設計標高的方向使用切割設備對灌注樁進行相應地切割,然后在利用相關設備將混凝土打碎,確保混凝土與其結構中的鋼筋進行分離,再使用相應手段扶正鋼筋,然而這種情況還會造成樁頭中的預埋鋼筋出現扭曲、折斷等現象。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先對其中的鋼筋進行剔出,而其他部分則是混凝土。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混泥土自身具有的良好抗壓性,但是其抗拉強度非常低,因此想要拆除其中的預埋鋼筋,只需要在樁頂上方打幾個孔,并將楔子放在其中,再施加相應的外力,使用相應的設備對其進行敲擊,就可以使其有效分離,最后在使用吊車把樁頭進行吊走,圖1就是在剔出鋼筋以后的樁頭。
2.2承臺施工的質量控制
在對承臺進行施工過程中,在其基坑挖掘完成以后就要先澆筑厚度為10cm~15cm的素砼墊層,再對墊層抹平以后將其作為承臺的底模,并且還要按照施工設計圖紙的實際要求,在墊層上彈畫出相應的軸線以及鋼筋的位置線。而鋼筋在綁扎過程中,要對外側兩行鋼筋的相交點進行綁扎,中間部分使用交錯式綁扎方式進行,同時還要注意的就是雙向受力的鋼筋一定要對其交叉區域進行完全綁扎,同時還要設置一定的混凝土塊,進而保證墊層的實際厚度,滿足橋梁工程的設計標準。
2.3橋梁墩身的質量控制
在墩身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就是保證鋼筋綁扎的合格,預防地面中心偏位情況的發生以及防止模板連接處發生漏漿等方面。其有效的防控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首先,要在墩身施工進行立模之前,就要在承臺上放樣出墩身的十字線,同時還要保證相應彈線的清晰水平,并且還要對模面進行有效調整,確保其能夠始終保持在水平情況下。其次,在對模板沒有安裝之前,就一定要對模板進行認真且細致地檢查,如果發現出現變形的模板要經過修整以后才能進行施工使用,而兩塊模板的接頭處要使用海綿或者是教條封堵。再次,模板定位以后,周圍所有拉桿松緊度要保持一致,并且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以前要進行1~2次復測,確保橋墩的位置滿足施工圖紙要求。第四,模板的最低不要使用砂漿封堵,并且要在砂漿達到相應的強度以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最后,在對鋼筋進行綁扎時,一定要按照從下到上、先長后短、一端到另一端的的順序進行綁扎施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鋼筋綁扎符合工程施工標準。此外,在對橋梁的下部結構進行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工程施工工藝以及相應的標準來進行,做好工程質檢工作,同時還要將每一環節、工序的等情況進行記錄,為工程施工結束后的質檢提供數據參考。一旦在施工過程中設計到高空作業就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保證施工人員自身安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橋梁整體質量得到提升。
3結論
總而言之,在對橋梁下部施工時,一定要按照相應的施工工藝及標準進行施工,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工程投資成本,還能對其結構質量進行有效地控制,確保工程整體質量水平得到提升,進而更好地為社會和人民進行服務。
作者:張志新 單位:內蒙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郭偲.市政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方法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21.
[2]邵淑紅.橋梁下部結構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2):56.
[3]周龍,南雄.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及質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7):89.
[4]王冬.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科技資訊,2013(28)28:119.
- 上一篇:病歷檔案數據庫質量控制探討
- 下一篇:消防電氣安裝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