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獻研究》雜志是歷史學研究者發表研究成果的關鍵平臺,也是推動古典文獻研究發展的重要力量。自創刊以來,它便成為歷史學界探索古代文明與文化的重要窗口。這本雜志不僅關注最新的歷史研究發現,還深入探討歷史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致力于推動整個學科的不斷進步。內容豐富多樣,主要欄目包括歷史新發現、研究成果、理論與方法等。雜志聚焦于全球范圍內的歷史文獻和遺跡,通過深入分析和探討最新的歷史研究發現,力求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例如,雜志曾刊登過著名歷史學家陳教授對《史記》版本源流的新見解,從多個角度詳細闡述了其在中華歷史傳承中的重要性,展示了雜志對歷史文獻研究的高度重視。
在辦刊理念上,雜志堅持學術性與前沿性相結合,緊跟學科發展動態,滿足學術研究需求。雜志不僅關注傳統的文獻考據與研究方法,還積極引入最新的科技手段和技術,如數字化文本分析、人工智能等,力求在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中發出獨特的聲音。此外,雜志還注重與學術界的互動,通過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增強與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推動歷史學發展的同時,也為學術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臺。雜志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為全球的歷史學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窗口,促進了歷史學的繁榮與發展。
1.所投稿件須符合本刊范疇,立論新穎,觀點明確,能抓住當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具有較高學術水平,且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
2.文題:力求簡明,能夠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量不設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不使用縮略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3.稿件需是本人獨創。如為多人合作作品,須征得本文全體作者同意,并注明全體作者姓名。因稿件著作權所引發的糾紛,由作者自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4.參考文獻是作者在論文中所參考的圖書報刊等資料的引文,文中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后附所處頁碼、以上標格式標注,如[1]54。
5.本刊注釋一律采用國標形式,腳注尾注分開。引用文獻依次注明:作者、文獻名、出版社、出版年、出版時間、頁碼等項,并請核對無誤。
6.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
7.引言一般不超過300個字,闡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觀察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參考文獻,不應進行詳細討論。
8.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屬于基金資助項目成果的論文需注明:基金名稱、項目編號。本刊優先錄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成果論文。
10.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
郵編:210009
主編:王鍔
我們不是古文獻研究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
古文獻研究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管,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一本文學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