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學》雜志以其高質量的學術內容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為古典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平臺。旨在發表文學領域的高質量原創研究成果、綜述及快報,致力于推動中國古典學的發展和國際交流。雜志的辦刊宗旨是促進對中國古代典籍的深入研究與廣泛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雜志內容涵蓋廣泛,主要欄目包括經典研究、考古發現、歷史探索、文化解讀等。經典研究欄目專注于古代典籍的文本解讀與學術探討;考古發現欄目展示最新的考古成果及其對歷史文化的影響;歷史探索欄目重新審視和解析歷史事件與人物;文化解讀欄目則從多角度闡釋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與獨特價值。
雜志堅持科學性、學術性、先進性、創新性的原則,所刊發的論文、譯文和書評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確保內容的學術質量和可信度。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雜志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內容,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中國與世界的橋梁。雜志將繼續堅持高標準的學術要求,不斷創新欄目設置,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映古典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動態。同時,雜志也將致力于推動跨學科研究,為古典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1.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所有。本刊有權以光盤版、網絡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2.題名以不超過20個字為宜。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另外,如果為系列論文、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特定內容。
3.投稿方式:將電子版(Word 文檔)發送至編委會郵箱,并以“ 作者單位+ 作者姓名+ 文章標題” 為郵件名稱。
4.參考文獻應引自正式出版物,作者須親自閱讀,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段末上角標出。
5.注釋格式與順序為著者(含整理者、點校者)、書名(章節數)、卷數(章節名)、版本(出版社與出版年月)及頁碼等。
6.正文前應有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簡述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項內容。摘要下另起一行標注3~8個關鍵詞。
7.正文的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如“l”,“2.1”,“3.1.2”,并一律左頂格。
8.投稿論文圖版切勿圖文混排。請按圖版在文中的出現順序分別編號(圖1、圖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將圖版編號標于文中相應位置;文末另請標明圖版序號和圖釋說明。
9.來稿如為各種基金項目資助文章,按照國家有關部門正式規定的名稱填寫基金項目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
10.每篇文稿必須包括中英文題名、作者名、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及作者簡介。研究生論文須注明導師為通訊作者,并提供通訊作者簡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2號
郵編:100871
主編:杜曉勤
我們不是中國古典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2號,郵編:100871。
中國古典學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管,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的一本文學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2號,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