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啟蒙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8:1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專業啟蒙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專業啟蒙教育

互聯網+對音樂啟蒙教育的意義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兒童音樂啟蒙教育也越來越被大眾所重視,涌現出了越來越多音樂教育機構和啟蒙平臺。同時,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依靠互聯網交互平臺和傳感器等新興科技,使“足不出戶”實現兒童音樂啟蒙教育成為現實。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使音樂啟蒙教育。

關鍵詞:互聯網+;音樂啟蒙;音樂教育

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實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也在穩步提升,于此同時,人們對藝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音樂啟蒙、幼兒啟蒙、音樂鑒賞等行業的應運發展。新的“互聯網+”平臺和交互技術使得這一領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ヂ摼W改善了音樂啟蒙這一領域的時空局限和地區差異,使這一行業更增添了新的可能性,產生了更大的社會效益。

一、“互聯網+”的應用對音樂啟蒙時間利用的推動

音樂啟蒙和音樂培養需要大量的時間,根據問卷調查,有70%以上的音樂技能學習和音樂啟蒙都是在附近的音樂機構學習。以南京市鎖金村為例,周圍居民如果想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最少需要10分鐘時間進行準備,最多達到2個小時。音樂機構的分布與人口密度和高校分布的有關,在一二線城市,居民接受專業音樂院校教師教授的音樂課程,花費在交通上的時間平均在1小時以上?!盎ヂ摼W+”技術無異于給這一領域帶來了新的可能。僅需要一臺電腦和一臺與其匹配的音響,音樂啟蒙變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將被大大節省,而這些被節省下來的時間也完全可以利用在音樂感受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上?!盎ヂ摼W+”對于時間利用的推動方面有著毋庸置疑的貢獻。

二、“互聯網+”對音樂啟蒙的經濟成本節省的推動作用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啟蒙教育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感知力和審美力。本文旨在通過對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研究,將奧爾夫秉承“訴諸感性,回歸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對于小學音樂啟蒙教育重要的借鑒意義進行融合滲透,通過探討其對音樂元素的重視,以及建立在“新”模式上的科學化、多樣化發展對小學音樂啟蒙教育中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

啟蒙教育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世界音樂教學范圍內受到廣泛推崇,對于各國的音樂教育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它由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先生所創建,是一個獨創的音樂體系。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本質出發,秉承“訴諸感性,回歸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從學生本身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而傳統的教學更注重課本知識,與傳統觀念中以教授唱歌、學生被動接受的方法與目的截然不同。

一、小學音樂啟蒙教育的新解說

奧爾夫先生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力,而表現得好與不好則不是最終追求的目標。1.強調音樂基本元素的演繹。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教學中倡導對節奏、旋律的練習,不同于傳統課堂中孤立的節奏教學,反之從朗誦入手,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節奏感。音樂具有“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通常情況下,我們所學習理解的音樂主要是通過聽覺感官來感受的,即使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進行一些聽力練習、發音練習,對于音樂基本元素的演繹呈現一種程式化的狀態,對于一些音樂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音色等的學習和理解并不深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從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出發,讓孩子在學習中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世界當中去,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地演繹。例如,奧爾夫音樂體態律動教學,就是以音樂伴奏,肢體演繹,從而訓練孩子的音樂節奏感,通過拍手、捻指、拍腿、跺腳等形式進行聲勢教學,促進孩子身心的平衡發展,培養他們敏銳的聽力、反應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會使孩子在學習中產生厭倦,久而久之,音樂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他們對于樂理、節奏、表演等的掌握就輕松自然,而且根深蒂固。這其實也是奧爾夫所倡導的元素性教育的體現,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音樂基本元素成為小學音樂啟蒙教育的中心,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打好音樂基礎。2.強調音樂即興性的演繹。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強調即興演繹,這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都是放在熟練掌握音樂技能技巧之后才敢嘗試的活動。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自然、最直接的音樂表現形式,是在音樂啟蒙教育階段引導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音樂與舞蹈、器樂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實踐,促進學生即興發揮,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在這方面,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引入游戲教學,將音樂融入游戲。在玩樂中,讓學生體會不同音高、節奏、律動的感覺。例如,在《玩具兵進行曲》的音樂游戲中,教師給學生分配角色,有扮演小士兵的,有扮演觀眾的,還有扮演路邊的大樹的,之后給學生分配道具,音樂響起,游戲開始了。各種角色根據音樂的節奏出場、表演,在多次的聆聽之后,學生自然而然能夠表現出小士兵神采奕奕的自豪樣子,而且能夠隨著音樂節奏踏步、排隊。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音樂啟蒙階段就能夠參與即興表演,自覺融入音樂,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樂感知力,進而培養自己的即興創造力。3.強調音樂教育本土化的演繹。現代社會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人類在慢慢步入全球化時代,隨著各國交流和依存程度的加深,文化間的碰撞、影響、沖突與融合也越來越頻繁與激烈,不同文化之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頻率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音樂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創新,走出一條擁有自己特色的“新”音樂教育之路,尤其是在最為重要的音樂啟蒙教育時期,成為當下音樂教育者要深思的問題。眾所周知,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音樂本土化的教育和原則,它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應用和推崇,是因為它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包容性,可以和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音樂教育相融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僅僅適用于德國的本土音樂教育,在其他國家傳播與應用時,同樣可以結合本國的實際特點,實現“本土化”。隨著奧爾夫音樂教學思想在國內的逐漸傳播,我國的音樂教育在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從小學啟蒙教育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塑造學生個性,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新”音樂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的藝術體驗,這樣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二、小學音樂啟蒙教育的新價值

查看全文

鋼琴啟蒙階段音樂教學論文

一、簡要描述鋼琴啟蒙階段音樂教學中的問題

(一)孩子淪為學習的機器

在中國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所有家長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鳳、望子成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家長們在孩子啟蒙階段就給孩子報很多的培訓班,一個孩子可能要同時上4到5個培訓班,包括:音樂、美術、奧數、國際象棋和語文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徹底淪為學習的機器,對任何科目的學習都產生厭倦情緒,即使孩子原來對鋼琴感興趣,也沒有精力和心情去學好。

(二)教學模式落后

我國相對于國外,在音樂啟蒙發展上比較晚,目前使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現階段鋼琴的學習。如今,我國鋼琴教學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對一,即一個老師教導一個學生,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給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但是卻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對于這種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學的模式不感興趣。

(三)師資力量薄弱

查看全文

幼兒教育與智能學伴關系的確立

2—8歲是孩子學習語言、認知世界的黃金時期,人工智能則表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有信心做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學伴關系必將發生革命性飛躍。

一、對幼兒教育現狀的思考

1.幼兒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理念。雖然幾十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提升幼兒教育的諸多政策,但幼兒教育環境實質上的改變甚微。一是如今大多數幼兒是獨生子女,幼兒的健康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但所處人際環境過度中心化。從“四老”到新生代的父母,幼兒總是處于“中心”地帶,他(她)的一舉一動受到了過度關注,最重要的是安全關注。在啟蒙教育方面,年輕父母缺少專業的幼兒啟蒙教育培訓,愿意給孩子“最好”(注意:并不是最優)的啟蒙教育。我們暫且不論幼兒教育機構是否具備相當資質,但這些啟蒙如同“蜻蜓點水”,孩子每周只訓練一節課,每節課時間2個小時,上課時不允許家長陪在身邊(大多數是這種情況)。這種環境是否能夠達到啟蒙教育的要求,缺少專業機構的評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意外吸引,專注力與集中力不高,孩子對于教師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記,學伴關系很難建立起來。二是如今的年輕父母從未接受過專業輔導幼兒教育訓練(發達國家在孕期就要接受達標課節數的專業培訓),對于傳統的啟蒙教育抱有排斥心理,受新生事物影響大,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愛“趕時髦”。意大利“蒙氏教育”、英國“游戲”啟蒙、美國“兒童多元智能教育”……各種機構打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旗號,讓沒有育兒經驗的家長盲目跟隨“潮流”,收效甚微。當明白自身才是幼兒最好的學伴,再想建立和諧獨特的關系時已不可能。2.幼兒園教育存在發展不均的問題。幼兒園是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但這不是全部原因。我國的幼兒教育一直采用的都是小班制或大班制教學,雖然這給幼兒提供了更多集體生活機會,但公立幼兒園(普惠性)與民辦園存在著發展不均等的情況。無論是園區的硬件環境建設,還是師資的軟件層次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一是普惠性幼兒園更多是為了解放父母,家長減少后顧之憂,對于幼兒教育就退而次之。經調查發現,大多數普惠性幼兒園沒能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格,甚至有的園根本就沒有風格,對幼兒的教育純粹按照國家的幼兒教育大綱要求,采取的是與學校風格類似的方式。與其說孩子來到幼兒園,不如說年紀更小的學生來到了規模更小的學校。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的幼兒,往往過早地建立了學伴關系,或者是與教師形成了“尊師重道”的早期師生關系,或者是與小伙伴形成了幼稚的同學關系,而這兩種學伴關系都不符合幼兒教育的發展環境。二是一些規模較大的私立園有比較不錯的硬件環境,但師資并不能與之形成等同配套。經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雖有資質(學前專業),但往往剛走出大學校門便走進幼兒園大門,不僅缺少育兒經驗,更缺少將理論化為實踐的能力。他們在幼兒園的工作方向是受幼兒園的辦學觀念影響的,幼兒園的辦學方向又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可惜的是我國除了部分一二線城市有一定的幼兒教育指導作用外,絕大多數城市的幼兒教育都是盲從狀態,農村的幼兒教育更不用說。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很難說幼兒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學伴關系。

二、人工智能帶來建立學伴關系的優勢

1.最長時間的陪伴,是學伴也是良伴。人工智能早已經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內容,它正在以越來越精細化、具體化的實物體現出來。這些實物(不是一般性質的玩具)容易喚醒,而簡單的操作也利于幼兒使用和訓練。這其中體現出來的反復問答、隨機形變以及具有指向性訓練,都對幼兒啟蒙教育有促進作用。幼兒教育偏重于記憶訓練、鍛煉思維力和想象力,這些要么需要有相當專業的知識儲備,要么需要長時間的陪伴,要么需要系統反復操作。人工智能學伴的出現不僅解決了時間上的尷尬,同時提升了孩子的關注力和想象力,對于習慣養成也有極大的助力。據初步調查,許多幼兒園正在努力設置人工智能作為幼兒的學伴,人工智能中所包含的引導點、知識層面都可以自主結合幼兒當下的需求給予恰當指引,甚至能夠引導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和表達,提高幼兒的集體意識。這種學伴關系的建立,將提升啟蒙教育效率,科學化精準化地進行分層次幫扶。2.激勵幼兒的探索欲,更早建立自信心。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最高權威,是崇拜的對象。教師的行為(尤其是教學行為)影響他們從事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參與尋找、鉆研將會喚醒孩子的探索欲望。在這方面人工智能更好的表達認同和贊賞,從而補償孩子因為受到了忽視,冷落,嘲笑和貶低而產生的消極情緒。人工智能還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豐富的信息,升級教學手段,不斷主動適應孩子的行為習慣,促進溝通和表達,幫助其找回自信,適應群體生活。更高層次的人工智能還可以“觀察”“傾聽”,根據幼兒的喜好來“發展”自身的形象,滿足幼兒不斷衍生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有意愿、有目的探求,有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這樣的學伴關系才是良好的、健康的。

作者:李宸歌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教師幼兒園

查看全文

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的策略

摘要:為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本文在家園合作背景下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養成策略展開研究,在明確培養幼兒良好品德行為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幼兒培養中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存在的行為習慣脫節、家長對啟蒙教育認知不足、幼兒園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即消除脫節現象、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創新幼兒園的啟蒙教育方式等,以期為營造良好的幼兒教育環境和氛圍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關鍵詞:家園合作;幼兒園;良好品德;啟蒙教育

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生活行為,不僅是保證幼兒身心茁壯成長的關鍵,也是支撐其個體未來走向成功的核心。筆者對此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在幼兒階段,大部分幼兒的心智尚未成熟,加之當前家長對幼兒較為溺愛,使得其行為品德受到影響。雖然幼兒的自我控制與自主約束能力較弱,但在此生命階段中,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會在生活中模仿家長、幼師的言行,所以父母與其教師的社會行為與言語表達方式,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對幼兒的認知造成干預。因此,教師與家長應當不斷強化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并始終遵循“一以貫之”的原則,無論在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時,或其在家庭中,都應當以相同的標準要求幼兒。同時,在這樣的背景下,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對于幼兒教育而言,家庭和幼兒園通常是以合作教育的關系存在的,因此家園合作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地位。當前,由于諸多問題的存在,使得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無法完全融合,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為了能夠在家園合作中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幼兒時期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養,本文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的養成策略進行分析。

一、培養幼兒養成良好品德行為的重要意義

良好品德的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品德的養成是早期教育的核心任務。曾有一位記者采訪過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記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回答說:“在幼兒園。”記者又問:“那您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边@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出來一個真理:分享、誠實、責任、尊重、愛心等良好品德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幼兒長大了再要求也不遲??墒?,良好品德的養成需要從小養成。一旦錯過了黃金養成時期,而讓幼兒有了錯誤的認識和不好的行為習慣,以后就很難糾正過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當中,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能夠讓人們更好地適應所處的環境,并更快地融入到集體當中。此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品德高尚或懂得約束自我的社會群體,更加懂得珍惜與他人的交往機會,并清楚地知道出現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因此,幼兒階段是對群體進行專項教育的最好階段,而幼兒主要的活動場所便是家庭和幼兒園。但目前仍然有不少家長認為教育幼兒是教師的責任,這種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每個社會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其社會行為、心理認知,均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教育環境的干擾、先天遺傳、后天教育指導等),而父母要想樹立幼兒對人生正確的認知,不能將教育幼兒的責任完全交由幼兒園的教師。作為家長和教師,應當共同關注幼兒的方方面面,例如,培養幼兒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他人分享的習慣等。只有在雙方明白在教育幼兒過程中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后,才能夠建立教師與家長的有效聯系,以便更容易地實現對幼兒的教育目的。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只有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通力合作,才能夠促進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的養成。

二、目前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啟蒙中運用

摘要: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學便利化,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也能使教學方式更加豐富,以此滿足幼兒成長期間所需要的各種啟蒙教育。另外,信息技術還能讓啟蒙教育過程更具趣味性,使幼兒園大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更加一致。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大班;科學啟蒙教育

對幼兒園大班學生開展啟蒙教育教學,能夠使他們在幼兒階段就對科學具備初步的認識,了解基本的科學現象,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能夠進行全方面發展。同時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具體活動當中,除了能夠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外,還能實現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更新和提升,使教師和幼兒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

1.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1)使教學便利化,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在當今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作用便是,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學的便利化,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因為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園大班科學啟蒙的過程中,教師只要將所用資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綜合,再在啟蒙課堂中上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呈現給幼兒即可,相對以往必須帶書本和工具的傳統教學,信息化的方法讓教學用具更加簡易化,讓啟蒙教學更加輕松。除此之外,教學便利化還體現在教師為幼兒做科學教育啟蒙教學的課前計劃上。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整理一系列資料,使教育教學更加科學、有效。同時教師在做計劃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比如,課程主題、幼兒的知識接受能力和興趣等,并以此篩查出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啟蒙教學的教育質量。

查看全文

小議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

音樂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還有一把便是音符”。[1]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音樂教育價值的理解也更趨于科學和深刻。目前已證實音樂能夠幫助人類增強認知系統、提高情緒智力、增強感知運動系統、增強應激一反應系統、增強記憶系統等,這充分說明了音樂教育多方面的育人價值。[2]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幾年,對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處處有接受教育的內容。近年來,隨著對與嬰兒能力和零歲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地深入,嬰幼兒無知無能舊觀念地打破,嬰幼兒教育的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現狀

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能影響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助于邏輯與抽象思維、記憶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3]在嬰幼兒早期教育中,音樂啟蒙教育已經越來越高亮起來。

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被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趯η懊嫠峒暗南嚓P理論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國佐治亞州州長澤爾?米勒已提出了一項令人叫絕的建議:作為該州預算計劃的一部分,拿出10.5萬美元,使該州所有新生兒(每年約10萬名)出院回家的時候,帶上一張古典音樂激光唱盤或一盤古典音樂磁帶。

又如,英國正開展“音樂一對一計劃”,這個項目致力于總結適合兩歲以下兒童發展的教育實踐。“音樂一對一計劃”力圖將關于嬰兒音樂性的最新理淪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幫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適宜的教育方法。計劃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樂活動、對家庭音樂生活的態度、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礎上探討怎樣將音樂應用到兩歲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師必須與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認同的伙伴關系:同時.教師必須找到適宜并受到雙方認同的教育模式這類與家庭相關的靈活工作為音樂教師的職業規定提出了挑戰。

再如,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作為連接母嬰間音樂紐帶的親子歌曲。探討音樂如何成為親子活動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兒歌和用音樂育兒的方式,音樂對她們的觀念、情感和作為母親的身份認同感的影響,以及通過音樂游戲和表演與孩子形成的互動類型和相互關系。

查看全文

幼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近些年,高職院校逐步重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形成了系統化、特色化的幼兒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也非常重視用人單位對幼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的要求,并且根據幼兒園師資的發展動態進行教學整合和優化,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的人才需求。因而,在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使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更加準確、高效,體現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幼兒音樂教學能力作為幼師最基本的職業技能之一,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需要豐富的實踐能力。本文從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理念、形成全面的音樂教學技能、夯實專業的音樂理論基礎、掌握專業的兒歌彈唱能力、具備幼兒音樂活動組織能力等方面出發,就職業需求背景下高職院校幼兒教師人才音樂教學能力培養進行了深入探索。

【關鍵詞】職業需求;幼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

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也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幼兒教師綜合業務能力顯得非常重要。高職院校作為幼兒教師輸出的重要陣地之一,全面打造幼師人才的職業技能。音樂教學能力作為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對于幼兒學前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高職院校要根據幼師職業素養需求發展,做好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能力的塑造工作,使其能夠符合幼兒園師資的高標準,為幼兒的學前音樂啟蒙教育良好開展保駕護航。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主要來源之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系統的幼兒音樂教學能力培訓,學習相關的幼兒音樂教學理論和技能,確保畢業之后能夠順利走向幼兒教師的崗位,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發揮卓越的職業技能。下面,筆者將結合幼兒教師職業素養要求,分析高職院校幼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培養的改革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理念

幼兒教師面對的教學群體是非常特殊的,幼兒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對音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非常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所以,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的一舉一動,都對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以及綜合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高職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幼師的音樂教學能力培養的入門階段,就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樹立準確的職業目標,形成正確的幼兒音樂教學觀念。首先,要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分析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態度,然后再以豐富的音樂教學手段來打造生動的音樂教學課堂。這樣一來,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會明白,自身將來在幼兒音樂啟蒙教學開展中,要以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為教學切入點,以提高幼兒素質為教學開展目標。此外,音樂教學不僅是一種藝術教育,而且是情感教育、審美教育、道德教育。所以,幼兒音樂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多方面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認識到,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學是一種具有深遠價值和塑造才能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幼兒的表現力得到全方位呈現。所以,幼兒教師所組織的音樂教學活動,要激發幼兒探索音樂藝術的興趣,深刻地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讓幼兒形成豐富的音樂理念和實踐能力。同時,隨著啟蒙教育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重視對幼兒教師職業觀的塑造,在教學理念方面,還要具備前瞻性和發展性,將最前沿的音樂教學理念應用到將來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發揮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素質培養的作用。

二、形成全面的音樂教學技能

查看全文

兒童鋼琴啟蒙教育教學探究

摘要:鋼琴,是一門具有獨特魅力的的藝術類型,近年來,鋼琴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已經變得越來越突出。兒童鋼琴教學工作也得到了充分地發展。然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中而一些嚴重的問題,對兒童教學工作產生的影響。文章對兒童鋼琴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良現象進行分析,進而尋找積極有效的兒童鋼琴啟蒙教學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兒童;啟蒙;鋼琴教學;探究

當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兒童音樂素質的培養工作變得十分重要。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種類就是對鋼琴藝術的學習,鋼琴能夠對兒童的音樂素質和整體修養進行培養,對兒童未來發展意義十分重要。然而,現階段,兒童鋼琴啟蒙教育教學工作中還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兒童的自身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尋找需要的措施促進對兒童鋼琴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十分關鍵。

一、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中的主要缺陷

(一)兒童對鋼琴學習缺乏有效的重視

對于兒童而言,他們總是對新鮮的事物報以強烈的興趣,而鋼琴學習時一項長久的工作。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兒童往往失去了最初學習鋼琴的興趣。一些對于鋼琴仍然很感興趣的孩子,會將鋼琴演奏作為生命中的一種重要愛好,并將提高自身的鋼琴水平作為人生的目標來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在鋼琴練習的過程中,一旦兒童失去了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就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例如:一些教師總是利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強制學生學習鋼琴,兒童沒有興趣也就不能提高自身的鋼琴學習興趣,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及時回答提出的問題,就會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嚴重的影響,久而久之,兒童就會失去對鋼琴嚴重的興趣和表現欲望,以至于在學習中產生嚴重的不良情緒。

查看全文

青少兒舞蹈啟蒙教育形式和意義

摘要:青少兒在舞蹈啟蒙教育階段所接受的舞蹈訓練方式對其一生看待舞蹈的視角、學習舞蹈的態度以及領會舞蹈的精神都有重要的影響。創造性舞蹈教學注重青少兒身體的覺察力、創造力的開發,思想的個性化與自信心的培養。其目的是通過教育者的有效引導和多元化教學方法,打開每個學生個體的身心通道,促進其身心平衡發展,激發其身心的創造潛能。無論是否以進入專業的舞蹈學習為目標,舞蹈啟蒙教育階段的創造性舞蹈模式將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對孩子各方面素質的形成給予滋養。

關鍵詞:創造性舞蹈;動作語言;表達性;創造性

創造性舞蹈的本質是在教育者的啟發下,經由學習者身體感官與思維的全然投入,深度關注身體的覺察力、理解身體的語言表達,在當下的情境中自發自然地創造身體動作的一種舞蹈的方式。創造性舞蹈是基于身體與心靈全面發展的“身心舞動”教育模式。藝術教育在青少兒階段最重要的使命是自信心、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只有在舞蹈啟蒙階段將這三種能力植入孩子的素質中,這三種素質才會具有一種扎根于泥土的堅定,并陪伴孩子一生。

一、創造性舞蹈與舞蹈啟蒙教育

舞蹈之于孩子,是融身體和心靈于一體的教育。動,是孩子的天性,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存在法則。孩子都好動,那么怎么樣的“動”算是在跳舞呢?情緒促發的身體律動?對自然界的模仿?應當說,不僅優美的律動是舞蹈,只要是符合人類情感輸出的律動都是一種舞蹈的運動。這是進行創造性舞蹈教育首先要認清的概念,也是創意舞動模式區別于傳統舞蹈教學的關鍵。由此可見,創意舞動認可的是一種廣義的舞蹈概念,在這種概念下,不分年齡、不分身體條件,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創造性舞蹈的教育模式。雖然說,在作何年齡段都可以接受創造性舞蹈的教育,但是在青少兒舞蹈啟蒙教育中開設創造性舞蹈課程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創意舞動課程之于孩子,是用舞動這種形式將孩子很多天生的特質保留下來,并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社交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創造性舞蹈課程之于成年人則更多的是找回身體原本就具有的(但在后天成長中又忘記了的)“動”的多種樣式,打破每個人身體不同程度的僵化,并在此基礎上找到更多創意的可能。前者是利用教育使人的身心發展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延續下去,可以說是為將來打下基礎;后者是對身心的再教育,更多是對之前已經形成的身體舞動模式進行反思和再發展。人的身體和思維,只有處于開放狀態才會接收和產生更多元的信息,才可能在無數次的信息交換中突如其來地碰上“靈感”這位貴客,進而產生藝術的火花,實現美的創造。

二、創造性舞蹈的教學理念與形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