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07 15:44:48
導語: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結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療保險方向)本科生醫療保險學課程教學現狀,探討將案例教學法(cbl教學法)引入醫療保險學課程教學,通過醫保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考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相互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文章作者發現CBL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深度理解理論知識,掌握相關知識點。通過學生反饋分析發現,學生樂于接受將CBL教學法運用于醫療保險學課程教學。
關鍵詞:CBL教學法;醫療保險學;應用
一、CBL教學法的概念及特點
Case-BasedLearning簡稱CBL教學法,即案例教學法,它是一種廣泛用于醫學等多學科領域的教學方法。CBL教學法是在19世紀70年代由時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蘭德爾(Langdell)教授率先提出的,該教學法主要將案例運用于法學專業課教學,學生通過思考對案例進行探討、分析,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對基礎理論的實際運用能力。該教學法被哈佛大學醫學院引進使用,并不斷地完善推廣至多個行業。在醫學教育方面,CBL教學法主要通過讓學生參與復雜、真實的臨床場景討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反思判斷能力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案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開展教學,并讓學生對案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醫療保險學課程特點
“醫療保險學”是一門專業知識涉及經濟學、保險學、醫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性、應用型新型學科,是醫療保險、勞動與社會保障及衛生事業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即以授課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教學方式。而醫療保險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課程設計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更要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中的適用性
基于交叉、新型學科的性質,學生不易理解內容復雜且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因此,在醫療保險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社會上真實發生的各種醫保案例與課程理論知識相聯系,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組織學生對真實的醫保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在以后工作實踐中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現有教材中,案例較為陳舊,數量也有限,因此,教師要在案例編寫中做好充分準備工作,設計或選取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CBL教學法在多學科中得到推廣,但在實際運用中多用于臨床醫學教育。醫療保險學科起步晚,目前國內外相關學者對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本文將結合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課程“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及改革”章節教學中的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及效果評價進行經驗介紹。
四、CBL教學法在醫療保險學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教學設計
醫療保險制度及改革發展為醫療保險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本文以“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及改革”章節為例,按照CBL教學法,設計教學過程。在課程安排上,教師可將運用CBL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安排在國外醫療保險模式課程之后,目的是幫助學生回顧國外四種常見的醫療保險模式的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借鑒國外醫保模式分析、探討解決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所面臨實際問題的對策,并理解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教師要提前準備案例資料,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編寫案例內容及設計關鍵問題,案例編寫以問題為導向,通過關鍵問題的設計引領學生的思考方向。教師把案例資料提前1—2周發放給學生,在課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總結、評價,并調查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
(二)實施過程
1.案例編寫根據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模式、典型國家醫療保險制度內容及改革實踐,教師參照國內外相關文獻、新聞報道等,編寫各模式醫療保險制度下的典型案例。教師應選擇貼近生活的、較新的真實案例,從各種模式下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資金來源及待遇標準等方面進行編寫。受篇幅的限制,本文僅針對國外四種醫保模式中的政府醫療保險模式(英國模式)給出具體的案例資料。(1)患者A,男,38歲,企業職工,每月正常繳納醫療保健費。近兩日來,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疲憊乏力,到住處所屬社區門診(GP,genneralpractitioner)預約就診。經醫生檢查后,需要抽血化驗,推薦到上級綜合醫院檢查。經檢查診斷,需用藥治療1周。在醫生開具處方后,患者憑處方到藥房取藥。藥品免費,本次就醫總費用僅有處方手續費。(2)患者B,男,32歲,單位職員,患有四級腦瘤,頻繁發作的頭痛、嘔吐和昏厥讓他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到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HealthServices,簡稱NHS)的公立醫院手術需要等待一年,最終他決定到私立醫院看病,高昂的醫療費很快掏空了他的工資和積蓄,無奈在朋友幫助下申請社會福利。(3)患者C,女,39歲,全職媽媽,因反復右腹疼痛,經預約至GP就診。經GP醫生檢查后,診斷為肌肉拉傷。因檢查指標僅顯示貧血,無其他異常,醫生建議休息調理。約半年后患者仍自感不適,其間多次至GP醫院檢查均無異常發現,最終經GP醫生推薦,接受某專家醫師診治。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確診為一種罕見的膽管癌。該患者發病以來從首次就醫到最后確診共花費了9個月時間,其間就醫12次,最終因癌癥發現太晚而醫治無效離世。以上三個案例均根據近3年來發生在英國的真實事件編寫而成,三個案例均選取生活中較有代表性,也是英國民眾在就醫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幾種情況:患者A,有醫療保險,普通疾病;患者B有醫療保險,病情較重,后失去工作和醫療保險,為節省時間到私立醫院自費治療。患者C,病情特殊,GP醫生檢查未能及時正確診斷,根據NHS規定的轉診流程,等待時間過久,延誤病情導致嚴重后果。2.學生分組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4組,分別對國外四種醫療保險模式——政府醫療保險模式(英國模式)、社會醫療保險模式(德國模式)、商業醫療保險模式(美國模式)、儲蓄醫療保險模式(新加坡模式)下的案例資料進行分析,重點對各種醫療保險模式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及條件進行利弊分析,思考各種模式對我國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啟示,討論中國醫改能否借鑒。比如,針對上述案例,設計分組討論問題。(1)英國模式下,全民免費醫療是否意味著民眾生病后就醫時所有服務全免費?(2)案例中英國民眾就醫時享受的免費服務包含哪些?(3)此種模式下NHS醫院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如何?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4)英國模式的優點及缺點有哪些?(5)英國模式是否適用于我國?對我國醫保改革有何啟示?每組推選1名學生對本組討論情況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對關鍵知識點進行強調,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強化重要知識點的記憶。3.學生課前準備學生提前閱讀教師給出的案例,并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參考資料,進一步了解各種醫療保險模式產生的歷史背景及條件,思考各種模式的利弊,并通過采訪身邊的家人、朋友,了解身邊人的切實醫療保險服務需求,結合相關政策文件,對我國現行醫療保險模式進行調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意義。4.課堂匯報、討論各小組代表對討論結果進行匯報,其他學生聽取匯報、提出疑問,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加深對案例和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作為主持人,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四種醫保模式的討論分析,得到什么樣的啟示?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模式為哪一種?是否有可能提出第五種更適合我國的醫療保險模式?根據討論、分析情況,探究我國醫保改革的發展趨勢。在學生討論、匯報、答疑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主要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提示。5.教師剖析、總結教師點評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對學生經過討論后仍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對四種醫療保險模式在運營機制、費用控制、公平性供需協調及醫技發展等方面的優缺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以英國模式為例,關于該模式的優缺點學生基本可以述說。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英國模式是典型的全民福利性醫療體制模式,優點是合理利用衛生資源,充分利用社區醫療資源,有效地分流患者,將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留給病情較嚴重或疑難癥患者,有效地降低醫療總費用;缺點是免費的醫療制度使公立醫院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患者候診時間過長,有延誤患者病情的可能。此外,在該種制度下,隨著社會發展,民眾對健康的要求更高,政府的社保醫保財政負擔較重。該模式對我國有可借鑒之處,如充分發揮基層醫院的守門人作用,對不同性質的醫療機構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合理的轉診體系,從而促進醫療資源的使用更合理化。6.課堂把控總教學時長90分鐘,其中各小組課堂討論時間為30分鐘,每組匯報時間為10分鐘,教師解答及歸納總結共15分鐘,課堂教學評價5分鐘。
(三)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云課堂教學平臺輕直播/討論的方式,教師發布問題,學生選擇回復“是”或“否”,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經課后統計分析,本次55名學生全部參與調查,有效回答55份。其中,100%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使自主學習積極性得到增高;96%以上的學生認為,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87%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助于鍛煉表達能力;90%以上學生表示,愿意教師繼續采用CBL教學方式進行醫療保險學課程教學。學生在線反饋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五、結語
CBL教學法的應用,通過案例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組內討論及總結這樣的過程,讓學生在課上不僅僅學習教材理論,而且鍛煉了實踐思維能力。這有助于學生系統化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培養正確的思考方式,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建立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思路,為以后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使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及意義。這種教學法,可以彌補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對相關真實案例的教學實踐,結合學生的課后反饋,筆者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可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小組討論分析的過程也幫助學生學會協同合作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真實案例的分析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意義。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查找、選擇案例資料,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補充完善。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分享分析結果,是“教”,也是“學”。教師通過觀察課堂學生討論、分析問題的實際情況,可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及時地修正授課的不足之處,從而改進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通過對醫療保險學課程“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及改革”這部分內容的CBL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待改進。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因班級人數較多,互動交流不夠充分,部分學生未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在之后的教學工作中,可嘗試小班教學或增加指導教師人數,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更深入地交流與學習。
參考文獻:
[1]魏琛琛.蘭德爾時期哈佛法學院的教育改革(1870—1895)[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8(2):30-41,209.
[2]劉雅芳,田旭升,程偉.PBL教學法與CBL教學法的比較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3):62-65.
[3]杜文津,陳大偉,曹艷杰.CBL在神經科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1):28-32.
[4]張麗.醫學院校醫療保險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探討——以N校為例[J].大學教育,2012,1(12):62-63.
[5]楊歡,張軍,范湘鴻.CBL教學法在護理本科教學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4):402-405.
作者:王雅婷 單位: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 上一篇:讀思達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醫院人事管理信息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