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政治文化發展脈絡與歷史經驗

時間:2022-05-12 15:47:05

導語:黨內政治文化發展脈絡與歷史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內政治文化發展脈絡與歷史經驗

摘要:黨內政治文化是區別于其他政黨文化且具有獨特的精神內涵,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軟實力。建黨百年,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以中國共產黨歷史實踐經驗為框架,保持黨內政治文化風清氣正,維護黨內的團結統一。縱觀全球,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作為黨的自身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顯得格外重要,其百年探索歷程為當今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多維度的歷史經驗。

關鍵詞: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政治文化

“黨內政治文化”這一概念是在2016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是指黨員對政治思想、政治意識、政治心理和政治價值判斷的總和,體現在黨員的理想信念、價值原則、價值尺度等價值觀認知與行為之中。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經歷了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新時代時期的100年艱辛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在邏輯。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的形成并不是無規律可循,而是遵循其內在的理論邏輯。本文對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脈絡歷史經驗進行梳理,以期為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的優化發展提供借鑒。

一、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脈絡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脈絡經歷了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等四個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凸顯出不同的發展特點。從黨內政治文化孕育而生到逐漸成長到探索發展再到鞏固飛躍的歷史轉變,黨內政治文化中體現出的政治價值判斷不斷拓展充實。

(一)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孕育而生

“十月俄國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自中國共產黨創立以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勝利召開逐步確立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明確了黨的性質、目標以及基本任務,凝聚了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黨內政治文化的萌芽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黨內制度建設,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在進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同時以人民為中心,為其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土地革命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在曲折中前進:一方面,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在八七會議上受到了批判,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政治主張;另一方面,我們黨又存在幾次“左”傾錯誤思想,特別是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直接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進行戰略轉移,踏上了長征之路。在長征的路上召開了生死攸關的遵義會議,扭轉時局,及時糾正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地位,從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逐步走向完善。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并逐步定型。首先,中國共產黨加強對外宣傳工作,積極爭取各方愛國進步人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脈絡與歷史經驗馬超,李魁銘(新疆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烏魯木齊830017)摘要:黨內政治文化是區別于其他政黨文化且具有獨特的精神內涵,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軟實力。建黨百年,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以中國共產黨歷史實踐經驗為框架,保持黨內政治文化風清氣正,維護黨內的團結統一。縱觀全球,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對黨的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作為黨的自身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顯得格外重要,其百年探索歷程為當今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多維度的歷史經驗。關鍵詞: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中圖分類號:D26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5409(2022)05-0086-0386士,爭取國際援助,最終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為黨內政治文化內涵增添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其次,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秉承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糾正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作風,提供了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具體方法。最后,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把“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黨的七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黨的團結的唯一中心是黨的中央”,重要保證是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促使黨內空前團結和統一,標志著黨內政治文化的雛形基本形成。

(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逐漸成長

1949年毛澤東同志宣告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局部執政到全面執政的歷史轉變、從追求民族獨立向實現民族繁榮的轉變,黨內政治文化也隨之發展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黨內政治文化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在1949年至1978年的近30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面臨困難與挑戰,在這特定的歷史時期,國際上中蘇關系從蜜月期到惡化,中蘇兩黨的政治紛爭不斷,東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對立,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在國內方面,黨內政治文化一度在曲折中前行。總體而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黨內政治文化主要受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文化影響,主要表現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革命道路,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不斷前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促使黨內政治文化不斷取得新發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出現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未能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甚至破壞了我們黨內繼承下來的優良文化,出現了倒退現象。總之,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在繼承革命戰爭時期良好經驗的基礎上,在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征程中取得了進展。

(三)在改革開放時期探索發展

在改革開放時期,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撥亂反正的深入、鄧小平的南方視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確立,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中國大地上迎面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內政治文化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促使黨內政治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泉,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起來,為黨的政治建設不斷積累經驗。為了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只有不斷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把反腐敗斗爭作為重要手段,才能保持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在這一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總結了民主革命時期與建設時期的寶貴經驗,準確地把握了黨內政治文化的科學內涵,堅持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相適應,為提高黨的科學執政、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百年來黨內政治文化的歷史經驗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確保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方向

1921—2021中國共產黨歷經100年的滄桑巨變,黨內政治文化沿著歷史進程持續發展,歷經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把黨內政治文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第一,在民主革命早期,“左”傾、右傾錯誤思想在黨內占主導地位,阻礙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但是后期我黨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地位,開展民族獨立運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理論基礎,因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才能平穩運行;第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內部出現了“左”傾錯誤思想,出現了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這些錯誤思想在于沒有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也就造成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停滯不前;第三,在改革開放時期,以黨的理論指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堅定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朝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光輝業績;第四,在黨的自身建設過程中黨的內部也出現了個別腐化現象,影響了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給黨內政治生態造成了傷害。因此,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引領,在復雜的黨內政治文化中,分清主干與支流,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潮流,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黨內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是加強民主集中制原則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在推進黨的自身建設過程中,民主集中制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加強黨內政治文化的制度保障,必須要堅決擁護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能夠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權力、凝聚全黨的力量和智慧。回顧建黨百年歷史,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明確指出了民主集中制這個科學合理的制度,第五屆中央政治局會議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指導原則,突出民主集中制在黨內政治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使黨內政治文化找到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文化大革命”導致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嚴重破壞,促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緩慢發展。總之,在進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只有加強民主集中制,黨內政治生活才會井然有序,黨內政治文化就會充滿活力;反之,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貫徹,黨內政治文化就會黯然失色,進而就會面臨各種矛盾和挑戰。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民主集中制逐步由粗線條的基本原則走向具體化、規范化的制度細化,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規范。

三、結語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一直是黨的建設重大課題之一,百年來對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歷程進行研究,要更加明確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內涵、形成的基礎、發展脈絡和歷史經驗。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新時代黨的自身建設所賦予的深刻內涵,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黨內政治文化健康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過不同的歷史時期艱辛的探索與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黨內政治文化作為一種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對于堅定黨員的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理論遵循,對于穩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馬超 李魁銘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