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17 14:45:32

導語: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筆者首先分析了基層農機推廣服務的供需情況,然后立足于農機推廣服務現狀,指出資金、人才和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創新優化措施。力求通過加強政策扶持、注重人才培養、搭建農機信息交流平臺等方式,使農機推廣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推廣人員素質得到提升,在新型農機化作業組織模式下克服推廣困難,促進農作物產量和生產效率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農機推廣;服務體系;資金投入;創新路徑

在我國農業長期發展中,基層農機推廣與農業機械化生產緊密相關,只有擴大農機推廣范圍、引入更多新型農機產品和技術,才能夠加快農業發展步伐,使農業朝著現代化、智能化方向轉型?,F階段,縣級農機推廣服務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資金、人才和體系建設方面均存在不少問題,需要積極探索創新路徑,使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更加貼合實際,滿足農戶對農機服務的現實需求,因此改善農機推廣服務現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經濟促進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顯得尤為迫切。

1基層農機推廣服務供需分析

以榆中縣農機推廣服務工作為例,農戶對農機服務的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1)農業生產以“兼職”農民為主。當地處于丘陵溝壑地區,土壤肥力強,農業始終為主導產業。但在開發區工業區建成后,許多工業企業落地,導致大量青年勞動力進廠務工,他們只有在農忙時節回家,雇傭他人利用農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播種、收割等工作,兼職農民成為主流,而專職農民數量則大大降低。2)農機信息獲取渠道較多,當地農業除了奔走相告傳播農機信息之外,還通過電視、網絡等獲取信息,一些農戶還會主動咨詢科研單位、農機主管部門等來獲取信息。3)農機需求差異性顯著[1]。因不同農戶的家庭條件、土地面積、家中勞動力數量等有所區別,他們對農機服務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2基層農機推廣服務工作現狀和問題

2.1農機推廣服務現狀

榆中縣共有1個農機推廣機構,專業技術人員12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1人,中級職稱的技術人員5人。近年來,隨著農機推廣工作深入開展,該縣的農機化進程取得可喜成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服務組織深入基層。為確保全縣馬鈴薯和玉米收獲機械化,農機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農機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并對農機檢修、調試等進行跟蹤服務,使存在的問題得到良好解決,促進農機服務社會化水平提升。同時,還積極與農機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建立聯系,采取不同形式跨區作業,促進全縣范圍內農機利用率提升,使農機使用者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2]。2)農機綜合水平提升。據調查,當前全縣共有13612臺拖拉機,農機總動力為35.52萬kW,農機作業面積為175萬畝(1畝≈667m2,下同),此處含復種面積。2021年全年的農機采購補貼資金為767萬元(包括國家補貼和省補貼),受益農戶408戶,補貼機具數量735臺,使全縣綜合農機水平提高到68.05%。3)農機新技術得到推廣和創新。根據榆中縣農作現狀可知,許多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例如,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項目——秸稈飼料化農機裝備在106畝中得到推廣使用;在16個鄉鎮開展機械化深松新技術推廣,面積達到5萬畝,小麥、玉米、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推廣范圍突破27.6萬畝。

2.2存在的問題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基層農機推廣對農業生產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農機推廣中,基層農機推廣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這對提高推廣效率、壯大推廣隊伍等會產生不良影響[3]。從整體上看,基層農機推廣現狀不夠樂觀,在資金、人才和體系建設方面均存在不少問題。2.2.1推廣服務資金不足地方政府對農機推廣應有充分的認知,大力支持農機推廣服務開展,但因部分基層政府財政緊張,很難為該項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在農機設備引進、推廣、示范等環節都需要獲得資金支持,如果政府沒有設立專項資金,就會嚴重阻礙農機推廣服務開展。當前先進信息技術被逐漸滲透到農業生產中,使生產技術水平逐漸提升,引導農業朝著高產、低耗的方向邁進。對于農機推廣力量薄弱的區域,如果失去資金支持,就會落后于大形勢的步伐,導致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對當地農業整體發展產生嚴重阻礙[4]。2.2.2專業人才稀缺因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的技術性較強,且需要到基層工作,工作環境相對較差,薪資待遇一般,很難吸引相關技術人才加入,加上很少有高校開設基層農機推廣專業,導致人才缺口逐漸擴大[5]。一些入職的推廣人員多因待遇不高、工作環境復雜等原因產生離職想法,導致人才流失嚴重,優秀技術人員青黃不接,農機服務中心人員老齡化嚴重,從業者對新型農機技術、機械設備認知不足,對后期農機推廣、示范工作產生不良影響,進而阻礙農機推廣工作的可持續發展。2.2.3現有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滯后于實際需求當前農業信息化水平逐漸提升,農民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需求增加,現有農機推廣服務體系逐漸滯后于實際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農機推廣服務無法覆蓋所有區域。一些偏遠或者交通閉塞的村鎮,農機站無法得到建設,更談不上派遣專業推廣人員指導工作。在鄉鎮進行農機審查和統計采購數量時,因受交通因素限制,多交給地方職能部門完成,使基層農機站的作用受到限制,阻礙了農機推廣工作開展。2)管理制度不完善。因農機推廣部門尚未獨立,大多并入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要工作是圍繞鄉鎮政府,農機推廣成為副業,在人力、物力調配方面受政府部門的限制,在開展農機推廣工作之前需要向上級部門請示,經過層層審批才可開展,因此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難以滿足現實需求。3)受互聯網的沖擊。長期以來,國內基層農機推廣服務的執行程序較為完善,但在農機推廣服務上始終堅持自上而下原則,使農民對新技術、農機設備的了解較為被動。但在互聯網不斷發展、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日,農民可借助電子產品主動獲取農機信息,加上農業市場逐漸開放,使農民在設備選擇、技術應用方面擁有更多選擇權,可結合實際需求自主選擇農機,導致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價值[6]。

3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創新路徑

3.1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

3.1.1政策驅動,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基層農機推廣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幫助,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只有上級領導重視,制定相應政策,才可促進農機推廣工作高效開展[7]。榆中縣積極爭取政府出臺相關文件與補貼政策,促進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創新。近年來,榆中縣連續開展小麥、玉米等發展規劃,小麥聯合收割機從原有的1臺增加到14臺,特別是在跨區農業建設中,又引進100余臺聯合收割機。截至2021年年底,榆中縣玉米秸稈揉搓機數量已經達到500臺。在各個規劃項目開展中,農機推廣部門最大限度地爭取各級財政支持,與農機采購補貼相結合,對主動購買農機的農戶增加補貼,加大優惠力度,激發農戶的購買欲望,使農機總量迅速增加,不僅使裝備結構得到優化,還可帶動機械設備良性增長。截至2021年年底,榆中縣農機作業服務收入9600萬元,農機總動力增加到35.52萬kW。3.1.2加大農機化發展投入力度地方政府應積極作為,大力發揮農機主管部門的能動性,從多個渠道著手籌措資金,增加對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以充足的資金扶持該體系發展,具體措施如下:1)農機管理部門應在補貼項目中優先扶持示范類、偏遠鄉鎮合作社,推廣新型農機的合作社;2)充分發揮縣財政部門職能,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充分利用扶持合作社的專項資金;3)農機局也應發揮作用,貫徹落實農機合作社扶持項目資金申報工作,保障資金到位,為農機推廣保駕護航。3.1.3重點扶持農機服務組織該組織在農機推廣中起到帶頭作用,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要創建新型農機專業戶、股份制組織,政府更要加強對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大戶的扶持力度,給予相關惠農補貼,如機械采購補貼、農用機油補貼、農業生產補貼等,保障此類組織朝著企業化方向發展,在農機推廣中起到骨干作用。

3.2注重專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綜合素質

現階段,農機推廣服務速度減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專業人才,可見人才培養工作十分關鍵。國內農機設備、技術始終處于研發和創新之中,作為一名優秀的農機推廣人員應對現在適用于當地農作物生產的新型農機設備、技術有充分的了解,熟悉操作流程,便于更好地將知識傳授農民。對此,政府相關部門也應面向農機推廣部門創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結合榆中縣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針對不同農機類型、不同農作物生產階段培養相應的人才。同時,還應強化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引導其樹立強烈的責任感,深刻意識到自身從事工作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工作中端正態度,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本職工作,貫徹落實上級的文件要求;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強化農機推廣能力,使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得到充分滿足[8]。此外,農機推廣機構還應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可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將農機推廣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工作能力編輯成冊,分發給每位農機推廣人員,使其嚴格按照手冊開展工作。為了激發農機推廣人員工作熱情,還可結合手冊內容創建考核制度,對工作態度積極、出錯率較低的農機推廣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對于工作態度消極懶散、經常犯錯的農機推廣人員進行處罰,由此提高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促進農機推廣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針對農機推廣機構人員老齡化的問題,應通過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薪資待遇、社會地位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對此,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基層辦公條件,注重硬件設施建設,配備必需的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還要加大基層信息網絡建設,確保信息暢通,緊跟時代改革步伐。在薪資待遇方面,可將農機化相關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中,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的投資比例,并與年終績效考核掛鉤,由此激發農機推廣人員的積極性。為了留住現有人才、吸引外來人才,還應通過新舊媒體加強宣傳,提高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的社會地位,使其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尊重,提高行業自信,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參與進來。

3.3搭建農機信息交流平臺,創新農機化作業組織模式

因現有農機推廣服務體系滯后于農戶的實際需求,需要引入先進科技、創新組織模式,使農機推廣服務體系重新具備存在價值,以新型的服務形式與模式滿足農戶的生產需求,與農村社會發展實際相貼合,取得更好的農機推廣效果[9]。1)創建農機信息交流平臺。針對基層農機推動服務體系覆蓋面積有限的問題,可借助網絡渠道,創建農機信息交流平臺,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面向全縣進行建設,包括農機QQ群、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推動農機報廢更新知識、農機采購補貼政策、農機新技術推廣等等,使農機走入社會公眾視野,促進農機與信息技術的高效融合。同時,推廣機構還可借助微信平臺面向社會征集榆中縣農機化發展的建議和意見,發揮群眾的智慧,科學高效地開展全縣農機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微信平臺的信息傳播、技術推廣優勢,將相關政策通過公眾平臺傳播出去,并在平臺中與群眾互動,及時了解當地農戶的農機服務需求,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2)創新農機作業組織模式。當地農業合作組織多為個體,具有自主經營、盈虧自負的特點,基層政府應鼓勵其參與到農機市場競爭中,引導其樹立服務意識,根據農戶現實需求創造出更多新模式、新服務,積極參與市場信息咨詢、政府采購、農技指導等工作中[10]。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使農機合作組織能夠滲透到農村生產生活中,確保服務落實到戶,使農機推廣組織與農業生產緊密聯系,大力推動機械化生產。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也應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考察,親自到田間地頭,上門提供農機推廣、示范和技術指導工作,從而了解更多農村社會實際情況,獲得廣大農民的信任與認可,促進農機推廣工作效率的提升。

4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發揮著重要推廣作用,不僅可保障每位農民獲得應有的權益,還可促進區域整體生產和發展。針對資金、人才和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應通過加強政策扶持、注重人才培養、搭建農機信息交流平臺等方式解決,并通過調研、走訪等方式了解農民的農機服務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不斷創新出更好的農機推廣服務模式,使農戶和企業都能獲得更大經濟效益,促進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代莒,王宏偉,陳長智.吉林市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現狀及發展思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0):17.

[2]子純金.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55.

[3]于凡.吉林省農業服務業發展的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2.境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優化農業氣象服務系統,讓其發揮出自身作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萬婷婷 單位:蘭州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