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時間:2022-06-09 09:53:13

導語: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新時代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一大重要改革趨勢,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下,對貫徹落實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的可持續實施有了更高的要求?;谖倚?a href="http://www.uv63h8.cn/article/756229.html" target="_blank">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放射治療方向)踐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挖掘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探討現代學徒制視域下如何實施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貫徹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課程思政;醫學影像解剖學;教學改革

一、現代學徒制視域下實施課程思政的價值和意義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建立現代學徒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職業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而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新時期高校必須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因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視域下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有效地促進和完善了新時期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為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2]?,F代學徒制模式下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成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因此,我校牢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積極貫徹落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秉承“業精德誠”的校訓精神,悉心引導和培育學生,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簡介

醫學影像解剖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放射治療方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在學習人體解剖學和醫學影像相關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照學習正常人體連續斷層標本與活體X線、CT、MRI圖像,掌握人體主要結構在連續斷層中的形態、位置、毗鄰關系和變化規律,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掌握醫學影像技術和放射治療技術打下堅實的影像解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亦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一)提高教師的思政育人水平

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的授課教師幾乎都是非師范專業的,沒有經過系統的師范教育,授課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且授課教師往往是醫學院校一畢業后就進入學校工作,臨床工作時間較短,或者是較長時間脫離醫院臨床一線,他們所傳授的知識與醫院臨床會存在一定的距離,加上缺乏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實際案例,就很難將職業精神、職業素養、醫德醫風教育等內容生動而自然地融入課程中。課堂是課程思政育人的主陣地,因此,授課教師要積極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參加各類思想政治培訓會、課程思政專題培訓與交流會、優秀課程思政示范課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內涵,肩負起育人的重大使命,堅定不移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將思政資源與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有機融合,把德育滲透于該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教學的各環節,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同時授課教師要積極下臨床進行實踐進修,了解目前臨床最新動態,積累臨床經驗和臨床案例,在臨床一線實踐并提升教師自身職業精神、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并在教學中將自身良好的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潤物無聲地傳遞并感染學生,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素養。

(二)修訂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標準

依據國家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崗位需求,貫徹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要求,結合并落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堅持“價值引領、能力本位、知識教育”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修訂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標準,確定科學的、有效的面向職業崗位需求的思政育人教學目標,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采用項目導向和理實一體等多種教學模式,依托真實的工作過程,設計合理、有效的工作任務,教、學、做相結合,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踐行愛國、敬業、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良好職業素養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等,從而使學生具有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根本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內容包括總論和頭頸部、胸部、腹盆部、脊柱與四肢等組織結構的DR、CT、MRI等正常影像學表現,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復雜,知識點又多又雜,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往往容易對課程失去學習興趣?,F代學徒制視域下通過充分挖掘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創新教學方法,將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并基因式地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醫學人文精神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傳承大醫精神,為健康中國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醫學技術人才。1.融入放射史,培養愛國情懷、醫者精神在緒論教學中,在醫學影像解剖學發展史的介紹中融入我國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歷程,我國醫學影像學的發展離不開我國放射前輩們的默默耕耘與無私奉獻。1937年,家國動蕩,放射前輩們奔赴前線,他們在動蕩中救死扶傷。介紹如汪紹訓教授放棄美國優越生活條件,毅然決然地奔赴華北抗戰前線進行臨床與教學工作,他和梁鐸教授編寫的《X線治療學》是中國第一部放射治療教材,對中國放射治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38年,榮獨山教授加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任副總隊長,奔赴前線救治傷員。X線會產生電離輻射,在當時防護條件極差情況下,無數放射前輩們長期暴露在X線下工作,為了病人,他們不懼射線、無私奉獻。介紹1954年中國研制成功第一批量產200毫安X光機,1974年中國試制成功第一臺乳腺X光機,成功研制第一臺頭顱CT,1999年中國成功研制第一臺1.5T超導MR,設備成功研制的背后離不開前輩們的努力,也看到了祖國日益強大的科技。引導學生應以前輩為榜樣,腳踏實地、努力學習,把放射學前輩的無私奉獻、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等精神牢牢根植在自己的思想中,并付之于行動,扎實掌握專業技能,為人民的健康不斷努力和奮斗。將我國放射醫學的發展與愛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培養深深的愛國情懷和樹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2.融入抗疫事跡,傳承偉大抗疫精神在“胸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講解胸部DR與CT影像時,向學生展示DR和CT檢查尤其是CT檢查在新冠肺炎的診斷、療效的隨訪等起到的重要作用,廣大醫務人員逆行而上、救死扶傷的先進事跡,他們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們不畏艱難、不懼犧牲,用小小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用身邊一個個真實的事跡,讓學生感同身受,激發他們的責任與擔當。3.引用反面案例,發揚大醫精神“醫乃仁術”,《醫學影像解剖學》主要介紹各系統、各部位不同位置的DR、CT、MRI等的正常影像學表現,教材中并沒有明確指出同一部位不同影像學檢查方法的價值與弊端。因此,教學中引入在醫療過程中過度課程教學課題檢查引起醫患糾紛的反面案例,通過病例分析、討論,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影像檢查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影像圖像,不同的影像圖像反映不同的解剖信息,X線、CT、MRI檢查等不同的影像檢查技術對解剖結構的顯示有不同的圖像特點和不同的價值,同時也有不同的限制與限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角度出發,為病人選擇經濟、簡便、最優化的影像檢查技術,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并不忘救死扶傷的初心、堅守職業道德。4.創新實訓教學方法,建立蘊含思政元素的教學新模式當前,很多人認為放射治療技術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學上幾天就會了,且技師并非醫生,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缺乏職業的價值感和認同感。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放射治療技師對患者進行精確擺位,并利用影像引導技術對擺位誤差進行校正,是整個放射治療計劃的最終執行者[3]。一名合格的放射治療技師不僅需要過硬、過強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應雙管齊下,在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始終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創新,讓學生明確放射治療技師的職責,樹立職業價值感和認同感。在教學中挖掘課程對應崗位的思想政治元素,重新設計教學活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構建滿足現代學徒制要求的實踐教學課堂,比如學習頸部影像解剖時,創設“鼻咽癌放射治療”的模擬教學情境,課前在學習通平臺上布置工作任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完成工作任務,包括:(1)鼻咽的影像解剖(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2)放療前:如何進行醫患溝通。(3)放療中:如何進行擺位和執行放療計劃。(4)放療后:病人的健康教育(注意事項等)。學生做中學、學中做,不僅感受放療前醫患溝通與放療后的健康教育的醫學人文內涵,還意識到精準放療的重要性,精準放療需要多個環節共同完成,執行的技術員稍有閃失,可能造成靶區漏照,也有可能使照射高劑量區移到危險器官區域內[4]。通過開展蘊含思政元素的實訓課,在實訓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自豪感,還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5.創新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專業價值觀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的考核主要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的測試,通過理論考試與閱片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往往忽視了德育方面的考核,而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傳統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適用,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構建融入思政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等的考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核,不斷完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并實行思政考核一票否決制,思政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一律不予合格,實現思政教育、理論知識以及技術技能三者的結合,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養成良好職業素養和傳承醫者精神,致力于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有用之人。6.舉辦影像解剖繪畫大賽活動,增強情感認同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醫學影像解剖學的激情,培養學生對影像解剖的情感認同,組織學生進行解剖繪畫大賽,學生手繪影像解剖圖譜,將專業知識與藝術巧妙融合,或是X線圖像,或是CT圖像,或是MRI圖像,無不賦予了影像解剖圖蓬勃的生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認同。7.融入醫院文化,傳承醫者精神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進行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授課教師應充分了解崗位設置、崗位工作任務和崗位要求,積極參與臨床一線實踐工作,學習、領悟醫院文化,在教學中融入醫院優秀文化、醫院使命,將福建省腫瘤醫院秉持的“團結、嚴謹、敬業、奉獻”院訓精神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通過列舉實際的案例,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醫院文化、傳承醫者精神。同時也能讓學生提前熟悉醫院的工作流程、了解醫院的運行情況、經營理念,這樣學生也能更好地完成身份轉換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徒制培養模式。

四、結語

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醫學影像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者精神、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創新精神等思政教育融入課程中,旨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內在素養,推動了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完善[5]。學生不僅扎實地掌握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成為又紅又專、滿足全民健康需要的醫學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明.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以亳州學院中藥學院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21,23(1):63-67.

[2]趙菁.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高職院?!叭n堂”課程思政協同式育人機制[J].科技風,2020(9).

[3]申紅峰.探討放射治療技師在現代放射治療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8,15(1):116-119.

[4]趙書學.不同級別技術員的鼻咽癌擺位誤差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5,36(8):90-91,103.

[5]李娟.“課程思政”視閾下現代學徒制“雙主體”協同育人的路徑研究[J].黨史博采(下),2019(12):63-64.

作者:吳清清 單位: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