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課程與思政教育耦合教學模式
時間:2022-06-22 15:39:44
導語:金融學課程與思政教育耦合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學》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耦合,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舉措,是秉承人才培養根本要求的新動力。當前,《金融學》課程思政存在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協同效應不顯著、思政功能不突出、思政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課程建設,培育高水平思政隊伍,實現學習專業知識與加強思想政治素養更緊密聯系的教學目標,將金融學打造成課程思政的新高地。
關鍵詞:《金融學》;課程思政;思政元素
1《金融學》課程思政與思政教育耦合中存在的問題
(1)從管理層面來講,存在課程思政的理念模糊,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協同效應不顯著、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因為課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還沒有提出普適性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范式,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還有待進一步的明確。就目前來講,思想政治課作為常規的基礎必修課,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政法學院承擔。當課程思政任務和要求落實到其他相關院系時,難免走進“不以為然、事不關己”的思想誤區,既不利于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協同效應的激發,同時也會影響專業課程的思政效果。另一方面,鑒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金融學》課程體系中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對課程思政可完成度、可利用度和思政資源可挖掘度尚未形成可量化的考量體系,直接影響課程思政建設的可持續發展。(2)從課程層面來講,存在課程內容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影響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思政功能的發揮和思政資源的挖掘等問題。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是進行以德育人的主要陣地,其他的專業課和通識課在整個育人體系中邊緣化,全課程協同育人體系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真正承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責任,才是非思政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要突破口。其次,《金融學》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忽略了思政元素;加之教學任務繁重,教學進度緊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只進行知識傳授,而無暇顧及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育人效果差強人意。還需要重點指出的是由于傳統授課形式的經年不變,《金融學》專業教師對教材思政資源的熟視無睹,加之對現實生活的思政元素關注有限,直接制約課程中思政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3)從教師層面來講,存在教學觀念落入窠臼、思政水平和協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問題。一部分《金融學》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以德育人抱有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認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思政課程的老師承擔?!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形式與政策》《中國近現代史》《法律基礎》等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已經為實現“德育”目標花了一番硬功夫。如果在學時有限的專業課上再老生常談,無疑是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大多數專業教師看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盡可能多傳授一些金融學的專業知識,重心放在“智育”上才是第一要務,不然就是越俎代庖,重復施教。因此,教師隊伍只有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走出對課程思政的認知誤區,深刻領會全員育人教育理念,才能自發的參與到課程思政實踐改革洪流中。思想認識的轉變是先決條件,重要性不置可否,但思政水平的提高卻是提升思政效果的重要保證,其緊迫性毋庸置疑。提到思政水平,一方面考察專業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業務水平。能夠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規范話語體系,在課堂上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進行滲透式的育人教育需要專業課教師長期不懈的學習和積累。《金融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如何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展開分析,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利用馬克思主義金融學說展開研究和評價,需要極其深厚的理論功底。事實上,《金融學》專業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儲備不夠,難以發現隱藏在知識點和授課環節中的思政元素,導致課程思政流于形式,課程一條線、思政一條線,兩者難以找到交點,思政效果不盡如人意,育人功能難以體現。最后,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兩者不僅不矛盾而且是有機統一的。同樣的,思政課教師和《金融學》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過程中,也應該形成“以德育人”和“以智育人”的合力,全面構建和優化高校的育人體系。專業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學課堂,勾勒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壯麗畫卷,啟迪學生堅持“四個自信”;思政課教師以專業視角引導學生認清金融的實質,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業取得輝煌成績的成功經驗。因此,做好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協作與配合,取長補短,才能達成課程思政建設的全員育人目標。
2《金融學》課程思政與思政教育耦合的實施路徑
(1)細化頂層設計,構建課程思政的量化考核體系。首先,課程思政就是把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形成映射關系,使之對接教學的各環節,滲透到課程知識教育價值體系中。潤物細無聲,重點在于高屋建瓴,謀篇布局。在頂層設計中高校黨委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應發揮引領作用,全方位統籌安排,建立有章可循、行之有效的推進機制、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集中優勢教學資源實現課程思政的既定目標和要求。建立學院、教研室、課程組、專業教師四級責任制,自上而下,層層抓落實。其次,建立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機制,離不開課程、教師、學生三要素。立足課程的培養目標,基于教師思政元素的挖掘,針對學生思想反饋,有的放矢地制定評價標準,從院系的標志性成果、教師的示范課堂、大學生思想動態等方面進行客觀考核。(2)加強課程建設,夯實思政基礎,深挖思政資源。第一,實現課程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互聯互通,相互滲透。聚焦《金融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基本范疇有較系統的掌握;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辨析相關金融經濟理論和解決金融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金融學》課程思政,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這一課程任務,專業教師既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要在備課和教學實踐的各環節緊扣德育目標,實現知識傳授和德育教育的兩者的高度契合。第二,以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為重要抓手,提高認識,以評促建,抓典型、樹標桿。在高等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不同層次的課堂思政教學與實踐活動,采用微課、慕課、說課、現場觀摩、成果展示或科研項目立項評比等方式激勵課程組參與其中,形成課課思政、人人思政的氛圍,把《金融學》打造成思政精品課程。第三,充分利用現有思政資源,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拓寬課堂思政的廣度和深度?!督鹑趯W》主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學課堂,勾勒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壯麗畫卷,啟迪學生堅持“四個自信”;以專業視角引導學生認清金融的實質,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業取得輝煌成績的成功經驗?!督鹑趯W》專業教師保持理性客觀的頭腦,在主流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求同存異,彰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新成就的同時,不斷傳遞中國經濟制度的優越性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鴻麗.“金融學”課程思政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20,32,(4):102-107.
[2]孫波.課程思政在《金融基礎》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商業經濟,2019,(9):191-192.
[3]許誠.融合課程思政的《金融學》混合式教學設計[J].經濟管理文摘,2020,(15):185-186.
[4]姬曉婷,胡君暉.新時代高?!傲灰惑w”課程思政踐行路徑———以“金融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15):13-17.
作者:徐維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