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發展現狀和建議思考
時間:2022-07-11 17:00:49
導語:漁業發展現狀和建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甘南州境內冷水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長江、黃河上游地區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對維護長江、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甘南州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實現了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本文概述了甘南州漁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漁業工作建議,旨在推進甘南州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甘南州;漁業;現狀;建議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長江、黃河上游,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處,境內冷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良好,具有“中華水塔”和“黃河蓄水池”之稱,適宜開展水產養殖。
1甘南州漁業概況
目前,甘南州在瑪曲、舟曲、臨潭3縣共有池塘流水養殖場4個;網箱養殖基地2處,分布在卓尼縣藏巴哇、洮硯鄉境內庫區;省級良種場1個,健康養殖示范場4家,漁業養殖龍頭企業1家,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39家。全州辦理水域灘涂養殖證25家。年生產虹鱒、金鱒、鱘魚等商品魚80余t,生產虹鱒魚苗30萬尾,生產黃河上游土著魚類苗種40余萬尾[1]。甘南州主要水生野生動物資源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水獺、厚唇裸重唇魚、極邊扁咽齒魚、重口裂腹魚等,省列重點保護的有山溪鯢、岷山蟾蜍,省列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花斑裸鯉、黃河裸裂尻等。近年來,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甘南州作為保護黃河、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十分重視野生土著魚類資源保護,在全州境內建立了7個國家級和1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總面積達3.99萬hm2[2]。
2漁業工作開展情況
甘南州堅持依法治漁、依法興漁,認真貫徹執行漁業法律法規,加快調整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加大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力度,全州漁業經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2.1積極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一是發揮職能,加強監督。漁業管理部門充分發揮工作職能,嚴格落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巡護制度,全州自然河道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未發現違法開展電、炸、毒魚及生產性垂釣行為。二是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督促漁業部門提高思想認識,全面開展“五大行動”及水產污染防治工作,有效保障水產品安全上市[3]。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大力宣傳安全用藥和相關法律規定,堅決杜絕盲目用藥、違規用藥的行為。三是加強宣傳。漁業推廣機構積極在宜漁地區加強宣傳,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杜絕違規用藥的行為。
2.2嚴格落實禁捕政策
一是明確工作職責。根據長江禁捕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漁政機構職責,建立了一支專門的漁政執法隊伍,認真開展長江禁捕各項工作任務。二是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通過禁漁宣傳、聯合巡江、市場監管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群防群策維護天然水域漁業資源的良好局面,實現了無涉漁案件、無生產性垂釣,境內長江天然水域水生生物狀態總體向好。
2.3穩步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
池塘養殖在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其基礎設施薄弱、池塘老化、水處理設施普遍缺乏的短板也逐步暴露出來,影響了養殖水域環境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甘南州積極推廣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加強養殖尾水凈化處理,確保達標排放。
3漁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州級漁政執法機構不健全
機構改革后,甘南州漁業管理職能劃歸州畜牧獸醫局,但州級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又歸州農業農村局管理,致使州級漁政執法職能不明??h市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區管理及漁業養殖生產、漁業技術指導工作均由縣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沒有明確專門的管理機構,導致工作落實上存在漏洞。
3.2縣市漁政執法人員專業性不強
目前各縣市均成立或加掛了綜合執法機構,但均未配備專職漁政執法人員,漁政執法職能未完整移交,缺乏必要的漁政執法及取證設備,導致開展全州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巡護及長江禁捕漁政聯合執法工作有時存在相互脫節現象。全州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少,現從事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多為兼職和非專業人員。加之近年來從業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全面的現代漁業新技術培訓,專業技能水平不能滿足現代漁業養殖生產和管理的現實需求。
3.3漁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甘南州漁業優勢主導產品少,養殖規模小,總產量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未能有效形成品牌生產。漁業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條短,水產品加工企業少,市場開拓不足。加之重點養殖水域九甸峽水庫是引洮二級水源地,補償協議未達成共識,部分養殖戶持觀望狀態,致使空箱面積增大,魚苗投放量減少,漁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3.4水產加工業幾乎空白
目前,甘南州水產品銷售全部為初級的鮮活或冰凍產品,無任何產品附加值。水產養殖場(戶)因為生產規模小和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市場拓展意識比較弱,品牌意識不強,水產養殖效益不高。
4漁業工作建議
4.1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提升監管能力
根據漁業發展需要,依法加強漁政機構管理和執法隊伍建設,加大漁業經費投入,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強化執法手段,保障執法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各級漁業管理部門要健全部門聯動協調機制,發揮群眾力量有效提升監管能力,實行群眾舉報督查制度。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提供違法行為線索,不斷提高漁業監管水平。
4.2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品牌漁業
養殖規模相對較大的縣要加強冷水魚新品種引進繁育及繁育場所建設,建立健全水產養殖技術推廣體系,完善漁業科技信息網絡,加強對漁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有效提升魚產品產業化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項目支撐、招商引資等形式,扶持發展水產品深加工,著重抓好冷水魚深加工,提升冷水魚附加值,形成以養殖、加工、物流、餐飲、旅游為一體的冷水魚產業鏈,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4]。
4.3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
甘南州水產養殖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夠高,應在高效、生態、健康漁業的大背景下,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在土著魚馴養、苗種孵化、病害防治等方面通過與同行多交流、參加各類培訓講座等方式,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養殖水平[5]。同時,重視自我更新學習的能力,學習漁業養殖相關知識,適應新時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4.4健全各項機制,提高發展質量
以貫徹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為重點,積極開展漁業資源調查、監測、增殖放流、水生野生生物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監測等各項工作[6]。一是加強水產品生產監管,定期對水產品藥殘、重金屬指標進行檢測。二是加強漁政聯合執法巡查。結合當前開展的長江禁捕、黃河禁漁工作,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有效保護漁業資源。三是加強宣傳與引導。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定期在全州宜漁地區開展宣傳,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4.5重視長江、黃河上游土著魚資源保護
一方面,加強重點水域的本底調查。與專業技術團隊開展合作,針對全州的土著魚資源開展全面調查,對多年來增殖放流的效果開展評估,定期提出重點水域主要種類的保護策略;另一方面,加強保護區工作。在已建立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開展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恢復衰退種類的資源量,提高人工繁育成功的土著物種放流比例,使放流物種的適應性更強,成活率更高,有效提升漁業資源保護水平。
作者:呂博 英朵草 楊耀 單位:甘南州青藏高原特有魚類保護區管理局 甘南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 甘南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