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積教學的對策

時間:2022-07-14 08:25:14

導語:三角形面積教學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角形面積教學的對策

三角形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設計教學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操作實踐驗證的機會,從猜想、操作、交流、驗證到得出結論,再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從當上老師走上講臺開始,歷經八輪的教學,每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想,也積累了一點經驗,愿與大家共享。

一、填鴨式的教學,害苦了自己

初上講臺,意氣風發,總有點指點江山的狂傲。最早的教學,總是覺得知識簡單。老教師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會,一節課啰啰唆唆,絮絮叨叨。求三角形的面積,直接把公式告訴學生,套用不就行了嗎?多干脆,多利索,顯得多瀟灑。所以,教學過程也省略不少,更別說推理過程了。直到考試給了面積和高,求對應的底,學生大量出錯,根本沒有用面積乘以 2,然后除以高。這使我遭受重錘一擊,猶如冷水澆背。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教學方法肯定存在問題,這種只要結果,不知道過程的填鴨式教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經不起考試題型變化考驗的,更別說“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第一次的考試結果令我教訓深刻。我開始注意老教師的教學,雖然瑣碎,可是教學內容很全面,作業很扎實,考試成績也好一點。

二、沒有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沒有了想象力

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又到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時,我特意留心了怎樣教的問題,也像老教師一樣,把三角形面積推導過程完整地給學生展示了一遍,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三角形的面積,從拼接到切割等方法,一一不落地全部講給學生,原以為這次可以了,卻沒有想到,學生似懂非懂,越發糊涂。不知道是什么環節出了問題,不知道是我沒講清楚,還是學生沒聽明白,總之,好像同一時空的平行線一樣,沒有交集。我不得不熱剩飯,再回頭,弄得狼狽不堪,仿佛霧里看花。也有一點“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甚至一看到這部分考試題,就有點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使我深思了許久。

三、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給教學添上了翅膀

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課堂許多抽象的知識可以直觀地表現出來了。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也使教學變得更加容易。又一次到了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時,我把精心制作的課件在課堂上一一講解,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和高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樣,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也就是為什么要除以 2。隨后,我又把切割的方法講給學生,學習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學生明白了三角形面積的形成過程,對于這樣的變化題目也可以應答上了,可是我還是覺得不盡如人意,有一點小小的遺憾。是不是可以更完美,教學效果更好呢?我還在思考,我想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的研究題目,仔細地揣摩,找到理想的教學方式,那種課堂既生動,知識又能深入學生心中,還能應對三角形面積題型的變化而不驚慌失措的方法。只要心中有想法,實際工作有行動,總會找到辦法。此后,我現場聽課,反復觀看視頻課,從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提問,教師的總結,學生的回答、反應等甚至于總體的教學設計、課后答疑等。和其他教三角形面積的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切磋教學技藝,尋找好的教學效果,不斷醞釀打造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學模式”。但是,這種老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不做或少做實踐活動的呆板教學課,并沒有教學上的實際突破,也沒有教學上質的變化,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仿佛有一個無形的圈子,牢牢地禁錮住了我們。

四、猜想與求證活動的引入,使教學變得有趣而生動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只有親自去做、去失敗,才能獲取實際的經驗教訓,也會把知識記得更牢固。同時,也把這種自主探索的精神和方法種在心里,成為自己今后學習工作的一種方法。再一次面臨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我嘗試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針對課堂教學,我設計了三個遞進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積,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第三個問題探究歸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他們分組合作,想怎么猜,就怎么猜。驗證不了也可以,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我想看看,這樣的教學會有什么樣的效果。會不會在教學效果上有一點突破?取得一點成效?課堂上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數格子的辦法。”有的學生說:“數格子只能求出大約的面積,不能準確計算,可以用拼接的方法,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這樣,三角形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蔽矣謫枺骸澳拟g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馬老師,你用幾何畫板畫出三角形,面積自動就可以出來?!薄扒懈畹姆椒ㄒ部梢浴!贝蠹腋魇慵阂?,爭論不休。好的,誰說的辦法好呢,你按你說的來給大家演示一下。這樣,大家從中取舍,對于知識的全貌了解得更加清楚,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甚至學會了不同方法的結合。最終,大家覺得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更容易理解,對于除以 2 也更能體會。借助同底等高三角形都相等的例子,滲透等積變形的規律,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思考。學生經歷觀察、發現、質疑的過程,是數學學習中很有價值的事情。我再用多媒體演示一遍,重點的地方加以提示,教學效果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五、把不同的方法和信息技術以及學情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積累了這樣的教學經驗以后,再到三角形面積的教學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套教學方法?;顒右皇窃O計分組,給出問題。每個小組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負責,成員分工各司其職?;顒佣枪膭顚W生大膽地猜想,仔細地驗證,盡情地交流,總能找到大家能夠接受的方法,學生講,學生聽。不明白就提問,回答必須清楚,要簡潔明了、切中要害。活動之三是演示,學生用剪好的三角形拼接,這樣得到的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了。老師只要在多媒體課件上演示一遍兩個三角形拼成四邊形的過程,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就像黑暗的教室進來一束光?;顒铀氖蔷毩曨}的質量。題型多樣,多看多練多思,選精題型??刂茢盗浚⒅刭|量。不搞題海,少而精。既要教學質量,學習效果,又不能加重學生負擔,營造樂而好學、玩中帶學、學而多趣的良好學習氛圍?;顒游迨前亚懈钋笕切蚊娣e的方法,作為選學的內容。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己嘗試解決,老師不做強求。所謂“教無定法,適合最好”。有時候,看到學生“嘰嘰喳喳”,課堂秩序不良,也覺得需要控制,可是想一想,教學總是有得有失,如果到得了西瓜,那么丟掉一點芝麻也算值得。畢竟,十全十美的教學只是教師的理想追求而已。

六、從“面面俱全”到“去偽存真”,從“滔滔不絕”到“畫龍點睛”,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

初上講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生搬硬套,似乎無所不能,其實漏洞百出,淺薄無知。稍長一點,知道教學無止境,生怕漏下一點,生怕學生聽不懂,講得詳細再詳細,深入再深入。環節緊緊相扣,整節課像水龍頭流水一樣流暢??墒沁^后學生印象并不深刻,甚至于未曾耳聞一樣。學生坐得規規矩矩,整齊劃一。老師說得有板有眼,照本宣科。一節課下來,似乎找不出毛病,實際上學生一臉懵懂,腦子一盆糨糊。這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似乎滿腹經綸,提問也只不過是課堂的點綴,根本不去“望、聞、切、問”,這樣的教師真是初級教師,似乎每一個初上講臺的教師都這樣。等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有了“學”“問”之后,才知道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的舞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雙主體”,實際上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沒有轉變,大多數還是以教師為主,學生配合而已,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全面發揮。等上了年紀,不斷地反思之后,才知道,不把知識形成的過程交給學生,不讓學生自己從“出發的路”找到“回家的路”,學生永遠學不會自主學習,也根本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即便是考試成績很好,依然是機器產物,像極了復制品。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主見,更別說創新性了。其實,許多年前科學泰斗錢學森曾說過:“這么多年,沒有大師出現,一定要反思我們的教育呀”。這句話,最應該反思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理科學生怎樣把課堂和工廠實踐結合起來?既要想得到,還要做得出。從課本到實踐,再回到課本,不斷地循環往復,學生的創新發展就可以培養出來。我們不能把教育學生當成復印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模一樣的解題思路,完全一致的答案,什么都整齊劃一、一絲不差,這對于一個民族的教育是可怕的。固化思維、人云亦云,害怕出錯、從眾如流,怎么可能有創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何時真正實現。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立身前行,從自己開始,把這種敢于錯、大膽錯,錯了也值得驕傲的理念傳給學生,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秉承這一理念,就是教師的職責之一。

七、從高超的教學藝術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華麗轉身

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其實是一節及其好的探究課。如果教師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把課堂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完全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不僅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學會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梢哉f,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就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大講堂,核心素養的“練兵場”。因此,我把題目教給學生,自己找素材,自己找方法,自己實驗,自己找結論,自己去交流,自己去驗證。這樣的教學,久而久之,也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真正達到了“教”而“不教”的目的?;仡櫲切蚊娣e的教學,就是要體現數學的“核心素養”,教師“觀念要新,基礎要實,思維要活”,傳統教學的種種封閉的填鴨式教學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迫切需要一種展現自我,發展個性的體驗式學習。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學生通過猜想、操作、驗證等一系列的活動,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操作活動中展現了自我,方法多樣獨特,是以往教學所沒有的,對于學生來說實在是妙不可言,其樂無窮。這樣既滲透了集合的思想,也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讓學生看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數學。也為計算后面組合圖形面積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在這些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學生在小組合作時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驗證,并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較好地體現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還培養了他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親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已不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三角形面積的教學只不過是自主探究學習的一個部分,也只是創新思維培養的一個抓手,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樣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抓手比比皆是。比如,“雞兔同籠”分組探究,模仿驗證,一部分學生學做兔子,一部分學做雞,一部分學生數數,一部分記錄,多好的一節實踐活動課。再比如,圓錐體積的計算,把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裝滿水,讓學生自己來實驗,圓錐裝滿水,倒入圓柱,三次倒滿,說明什么?不用任何語言,答案自現。如果自己再把公式寫出來,還會有人不理解“三分之一”嗎?會有人在計算時遺漏嗎?如果有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的團結合作及自主探究精神,在探究中創新精神自然浮現,數學核心素養自然會形成。名校不在殿堂,而在于名師。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都會經歷一些苦痛、一些挫折。學校就是要打磨教師,從著裝、語言,到身姿動作。從設計,到課堂。從教學,到反思。沒有一個天生的教育家,也沒有不可跨越的教育鴻溝。把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課堂始終作為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讓課堂“活”起來,生龍活虎的學生,殷殷教誨的老師,“百聲不同”“共證一聲”,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理想的教育“殿堂”嗎?每一冊教材中都有大量的實踐活動內容,只不過是一些教師懶惰的思想作祟,不愿身體力行,沒有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的培養作為教學的目標而已。這樣,學生成長起來,只是做題的能手,考試的工具,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有創新的意識,連意識都不存在,哪里會有創新的方法呢?因此,不論評課、議課還是說課,一定得有創新思維的培養,這個教學“點”必須在課堂上呈現出來,有了這個“點”,再去談實現突破這個“點”的策略,所謂方向比努力重要。教得好的標準絕不是“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而是數學核心素養是不是在教學中體現出來,而創新思維作為核心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我們教育者用心去“教”,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點”,始終抓住數學核心素養這個“牛鼻子”,“大師”必將在中國大地上比肩皆是。

作者:馬玉清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玉門油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