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信息中心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1 04:19:00

導語:農業局信息中心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信息中心上半年工作總結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及省農業廳的指導下,市農業局按照“實施糧食增產工程,確保糧食安全。強化技術推廣,提高種植水平。強化行政管理,保障農業秩序。促進結構調整,確保農民增收”的思路,圍繞“320萬噸糧食,28萬噸油菜籽,種植80萬畝商品蔬菜、100萬畝辣椒,新建茶園18萬畝,新建沼氣池12萬口,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等目標任務全面開展工作,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災后重建

在今年雪凝災害中,全市農作物受災548.15萬畝,成災364.78萬畝,絕收86.1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5.7億元。全市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一是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分赴抗災一線,摸清災情,制定工作方案,組織災后重建。二是抽調技術干部參與全市“萬人工作隊”,組織農業技術干部深入田間,開展技術指導,參與農業災后重建;三是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對油菜、小麥、蔬菜、茶葉等主要受災作物恢復生產進行分類指導;四是及時落實救災資金。全市投入中央、省、市、縣財政救災資金4303.25萬元,資金主要用于購買災后農業生產種子、化肥、地膜、農藥,受損基礎實施修復、茶園恢復等補助。全市修復毀損大棚1675個,管理受災茶園29.36萬畝。完成速生蔬菜種植18.4萬畝,超計劃任務3.4萬畝,增種馬鈴薯、蔬菜、紅苕等作物150余萬畝。

面對災害,市農業局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先后兩次收購蔬菜100余噸運往銅仁、黔東南、黔南等雪凝災區,組織全局職工為雪凝災區捐款5196元,對汶川地震災區捐款48490元(其中特殊黨費29320元)。

(二)春耕雙搶

今年,全市春耕雙搶分以下三個階段扎實開展:一是落實計劃。根據中央、省委1號文件及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制定《20*年工作要點》,明確了主要工作及目標任務。并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印發《生產指導計劃》。二是農資保障。深入開展農資市場整治,確保農資質量。針對災后農資供應問題,及時組織余缺調劑,并組織必要的集中采購,其中市級統一采購洋芋種200噸、旱育保姆200噸。三是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大力宣傳支農惠農政策,并及時組織兌現相關補貼資金。以落實災后速生蔬菜種植、改種增種任務,及糧增工程、糧食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工作為主抓手,組織層層示范辦點,發動群眾開展春耕雙搶。目前,春耕全面完成,種植春馬鈴薯186.95萬畝,其中脫毒馬鈴薯76.81萬畝;水稻插秧244.89萬畝,占計劃的102%。其中雜交水稻241.76萬畝,占計劃的109.9%,超級稻45萬畝。水稻旱育稀植209.92萬畝,占計劃的112.7%;玉米種植面積239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3.9%,其中雜交玉米235.15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6.9%,玉米育苗移栽230.49萬畝,占計劃的1*.2%;種植紅苕180.46萬畝、雜糧70.6萬畝、黃豆52.72萬畝。夏收已經結束,夏糧面積480萬畝,夏糧產量79萬噸,油菜面積225萬畝,產量20.5萬噸。

(三)結構調整

圍繞“六個一百”工程,繼續推進茶葉、商品蔬菜、優質辣椒、優質米等優勢農產品發展,效果明顯。茶業建設:3月份組織對湄、鳳、余、正、道、遵等六個縣2006年冬至20*年春新墾茶園進行核查驗收,認定6縣新墾茶園5.7176萬畝,市政府據此兌現了新墾茶園補貼。去冬今春,全市茶園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初步統計新墾茶園14.31萬畝。商品蔬菜及優質辣椒:今年,各縣在蔬菜及辣椒的種植上都有上佳表現。強化規劃布局,大婁山蔬菜產業帶主體骨架突顯;土地流轉規模擴大,基地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種植更規范,朝標準化方向邁進;目標市場更明確,主導品種更加明晰。上半年種植蔬菜110.4萬畝,其中商品蔬菜45.5萬畝。種植辣椒103.3萬畝。其中,遵義縣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鼓勵干部職工領辦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試行辦法》,初步統計,全縣有238名干部職工領辦蔬菜基地,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興辦蔬菜基地1萬余畝。優質米:繼續以湄潭、鳳岡、余慶為核心發展優質米生產,其中湄潭縣建優質稻基地15萬畝,鳳岡縣推廣優質稻17.4萬畝,湄、鳳、余三縣發展優質稻40余萬畝,全市水稻優質率達50%以上。另外全市發展紅糧30余萬畝,推廣特用玉米37.81萬畝。團豆、草石蠶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基地繼續發展壯大。

(四)項目實施

全市在農業生產方面安排了大量項目,其中省級以上項目主要有糧增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糧食高產創建等。糧增工程:計劃面積180萬畝,其中水稻100萬畝,玉米80萬畝,計劃全部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市),重點向貧困鄉鎮中低產田土地區傾斜。糧增工程辦縣級水稻示范點15個,面積1926畝,縣級玉米示范點15個,面積2188.8畝;辦鄉鎮級水稻示范點133個,面積8500.2畝,鄉鎮級玉米示范點127個,面積8504.8畝。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除兩城區及鳳岡縣外,其余11個縣(市)都承擔了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項目縣共計完成水稻、玉米、辣椒等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示范35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23萬畝。完成水稻、玉米、辣椒等作物“3414”試驗71個,同田對比試驗85個。糧食高產創建:省廳安排我市糧食高產創建縣項目4個,分別是遵義縣、綏陽縣的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桐梓縣萬畝馬鈴薯高產創建和習水縣的萬畝玉米高產創建。4個項目計劃面積4萬畝,都按報批方案嚴格組織實施,實施面積4.1萬畝。其中市局直接參與了綏陽縣萬畝水稻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該基地是省農業廳安排的“20*年貴州省雜交玉米新品種現場觀摩示范周活動”參觀點,位于匯川區高坪鎮,由市局種子站組織實施。基地面積近200畝,省內外20多家種子企業及省、市種子站在此開展了300余個玉米品種的引種試驗、純度鑒定、示范展示。基地建設效果明顯。1000畝玉米高產示范:由桐梓縣農業局與市局農推站共同實施。實施地點在婁山鎮沙坪村,面積1120畝,玉米種植全部實現營養體單株育苗移栽,現已施肥2至3次,玉米長勢良好。1000畝水稻高產示范:項目在桐梓縣燎原鎮實施,由桐梓縣農業局與市局土肥站共同實施。項目有效解決了旱育苗床土壤酸度難題,大大提高了秧苗素質。800畝脫毒馬鈴薯二級種薯擴繁基地建設:項目在除兩城區外的12個縣(市)的13個項目點實施,實施時間為去年8月至今年8月。計劃面積1.35萬畝,實際完成1.38萬畝。其中遵義、正安、仁懷、道真等縣(市)的項目已經驗收,總體情況良好。

(五)沼氣建設

20*年,我市沼氣池建設計劃任務12萬戶。其中國債項目62452戶,省沼計劃10150戶,需從其他渠道解決47398戶。各縣對沼氣建設及時安排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組織建池材料供應,加強督促檢查,保證建設進度和質量。截止6月23日,全市已完成47236戶,占總任務的39.4%。其中,國債完成24*5戶,占38.5%;自籌部份完工23161戶,占自籌任務的48.9%。完工沼氣戶配套改廁22335間配套率為47.3%,改圈17163間配套率為36.3%,改廚23771間配套率50.3%。全市還廣泛開展“三沼”綜合利用,僅水稻沼肥生態旱育秧示范推廣面積就達20余萬畝。

(六)行政管理

農資管理:上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924人(次),檢查農資市場1334場(次),查處農資違法行為案件共2*件。農經管理:繼續與市直相關部門簽訂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責任狀,開展農民負擔監管;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糾紛65件;在務川、鳳岡等縣開展農村土地流轉試點,全市土地流轉規模達60萬畝,約占承包耕地的10%。配合市人大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專題調研,擬出臺市級管理辦法;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上半年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2個;植物檢疫:對水稻、玉米及種子開展產地檢疫,全市累計開具檢疫證書5000份,辦理查驗通知書12000份;開展“兩雜”種子檢疫執法檢查,共檢查18家種子經營企業2826個門市部,檢查“兩雜”種子560余萬公斤,其他種子0.2萬公斤,查處違章調運案件61件,處罰金8700元。種子管理:開展188個“兩雜”品種備案登記,備案種子經營網點5061戶次。開展75個“兩雜”種子室內抽樣檢測,合格率為100%。在室外對2*個雜交玉米種子進行純度和真實性鑒定。農產品質量監管:將坪豐等主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全部納入監管,重大節假日及雪凝災害期間,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專項治理;對無公害產地加強后期監管,組織對6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開展換證復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匯同工商部門,現場查封了69件假冒綠色食品標志產品。

(七)陽光工程

今年,省下達我市陽光工程1.9萬人的培訓任務。我局及時召開全市陽光工作會,對任務進行分解落實,要求對培訓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加強培訓基地監管,截止6月底,已培訓8497人,占培訓任務的44.72%。轉移就業5528人,轉移率為65.06%。

(八)其他工作

農業信息:今年4月召開了全市農業信息工作會,進一步強化農業信息工作。上半年,通過遵義農業信息網等媒體信息300余篇?!蹲窳x農業》信息網頁的信息量、更新率、訪問率、點擊率等指標,繼續保持在我市同級網頁中的領先水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全市共病蟲草鼠害情報114期,病蟲鼠情交流31期,重大病蟲周報199期。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310.6萬畝次,防治259.2萬畝次,防治面積占發生面積的83.45%。國有農場管理:及時報告國有農場雪凝災情,為正安縣上壩茶場等5個農場爭取救災資金60萬。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的意見》,我市國有農場稅費改革資金31.5萬元于年初全部落實到縣級。農業污染源普查:我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涉及14個縣、區(市)232個鄉鎮,13652戶典型地塊農戶,畜禽養殖污染源2*4個(戶),全市于4月30日完成普查任務,目前正在對所普查的指標進行審核、匯總、上報。組織參加貴州省首屆農民運動會: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設辦公室在市農業局,市農業局與市體育局共同組織1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12個大項目的全部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另外,農用船水上安全管理、農業資源區劃、農廣校辦學、新型農民培訓、禁毒鏟毒、整臟治亂、計生幫扶、黨建扶貧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二、工作特點

(一)加強組織領導。今年各級黨委政府繼續以“三農”工作為重點,加強“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省政府、省農業廳及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多次對我市的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督導。省、市、縣各級及時下達工作計劃,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職能績效量化考核,做到計劃早安排,任務早落實。對沼氣建設、陽光工程、抗災救災、春耕“雙搶”等重要工作,分別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內容、責任時間、責任人,層層開展分組掛幫督促指導。

(二)加大財政投入。今年,各級財政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初步統計:上半年,中央、省、市三級財政投入我市種植業救災、農業生產、農民培訓、沼氣池建設等補助資金2億多元,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其中增加份額主要集中在救災資金及糧食生產兩個方面。財政救災資金的投入有效穩定了災后農業生產秩序,糧食生產補助資金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三)強化辦點示范。圍繞蔬菜、水稻、玉米、兩薯等主要作物,依托農技干部,以各類農業生產項目為載體,創辦各類技術示范樣板800余個,辦點核心示范面積近8萬畝,示范內容既包括超級稻、脫毒兩薯等品種高效栽培示范,也涵蓋了拋秧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綜合應用,還涉及旱地寬廂寬帶高效種植模式的推廣。

(四)強化項目拉動。積極申報,安排實施各類農業生產及沼氣池建設項目。以“糧食增產工程”等技術推廣類項目提升良種良法。實施茶葉、蔬菜等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引導社會資本的投入,促進結構調整,有力推動了“100萬畝茶業、100萬畝商品蔬菜、100萬畝優質辣椒”基地建設,促進了優質米、有機高粱及地方特色農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通過實施國債、省沼項目,調動其他資金投入沼氣建設。

(五)加強技術培訓。以全市農技推廣體系為依托,以項目實施為平臺,通過培訓班、培訓會、科技趕場、示范辦點等多種形式,對干部和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關鍵技術,提高種植水平。其中,市農業局組織在西南大學舉辦蔬菜、茶葉培訓班各一期,合計培訓干部、種植大戶105人。針對茶葉災后重建,在湄潭開展全市茶業現場培訓會,培訓干部、種茶大戶110余人。

(六)加強內部管理。一是圍繞“強化基礎、提高素質、健全機制、黨內關懷、示范帶動”五項重點工作任務,認真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農業工作;二是嚴格“二、五”政治學習制度,及時學習傳達重要方針政策、工作部署,積極組織參加政治理論答題活動,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通過實施“15851”人才工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強化技術干部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四是通過嚴格機關職工考勤、分解量化目標責任、嚴格績效獎懲等措施強化機關職能績效管理;五是繼續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辦事效率,加強政風行風黨風廉政建設。

三、問題及打算

全市當前的農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結構調整仍處于“發展則多,多則價滑”的狀況,蔬菜表現較明顯。結構調整必須解決產業化的問題;二是農業標準化暨農產品質量工作進程滯后;三是沼氣池后續服務有待加強,“三沼”資源綜合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四是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目前的現狀是流轉規模快速增長、多以群眾自發為主,缺乏應有的引導、管理和規范;五是新建茶園需進一步規范管理,鞏固提高。

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把大季作物田間管理抓緊抓好。狠抓糧食生產系列項目實施質量,確保秋糧產量;繼續做好大季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控,加強測土配方施肥的監督指導力度,全面加強大季作物田間管理;二是早計劃,早安排,及時發動,高質量完成秋收秋種;三是堅持“穩基地、擴基地、創品牌、做市場”的思路,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婁山”蔬菜品牌創建活動已經啟動,下一步要加快進度。四是搞好沼氣后續服務,確保沼氣池產氣;強化“三沼”綜合利用,確保沼氣池出效益。五是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爭取盡早出臺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管理的意見。六是深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強總結,強化宣傳,搭建平臺增進協會橫向合作,完善制度強化協會內部管理。七是統籌兼顧,嚴把新墾茶園種苗質量關,進一步提高新墾茶園規范化水平,抓緊沼氣池建設,實施好陽光工程,繼續搞好農資監管、農產品質量管理、農民負擔管理及其他各項工作,確保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及省廳下達各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