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匯報

時間:2022-10-28 09:59:24

導語: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匯報

一、縣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1、概況

目前,縣文廣局有直屬事業單位6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采茶劇團(2012年6月改制組建為縣民俗歌舞演藝有限公司),文化市場稽查大隊(新聞出版稽查大隊),戲劇創作室,核定編制67個,在職人員61名。

2、近年來人才工作的做法

①挖掘傳統文化的民間文化藝術人才和鄉土人才,登記在冊的鄉土文化藝術人才312人,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訓培養傳統特色文化傳承人36人。

②組織舉辦文化專業培訓班,邀請文化專業人士授課,培訓培養扎根鄉土的文化能人和各類文化專業人才600人次。

③組織文化專業人才走出去推介本縣文化產品,學習交流文化發展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走出去進行文化交流活動13次。

④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文化專業人才,公開招聘文化人才,創作文藝作品23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專業人才逐步老化,青黃不接,后繼乏人

目前,縣文藝工作者大多數人員是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通過招收自行培養的,少部分是從外地引進的,大專院校畢業生較少,專業門類不齊備,尤其缺乏創作、編導、主演、主奏人員,因此,舞臺表演陣容薄弱,缺乏朝氣與活力,完成大作品更顯得人才不濟,困繞藝術生產,難以生產精品力作;縣文化館業務干部少,一些部門的人員年紀偏大,一些部門的年輕干部還不成熟,獨立工作能力較差;縣文化館專業人員配備不齊,年齡偏大,工勤人員較多,一些主體業務因無人難以開展;縣圖書館的專業人才基本上是老模式,近些年很少進過新的業務人員。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體制關系長期制約著人才培養發展,受編制的控制,需要招收、引進的人才進不來,不適應的人員出不去,加之一些不符合要求無一技之長的人員又在安插,人才結構不僅得不到優化和改善,反而有所退化、劣化,情形比較嚴重;其次是對人才的培養缺乏財力支持和保障,近些年這項工作幾乎停止,各類專業人員無法得到進修、深造的機會,專業水平和能力停滯不前,只能是吃老本一般化地應付工作,更談不上進行新的實踐和創新。再有是,單位和部門要求不高,措施不力,不能充分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這方面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2、群眾文化人才發展不平衡

據調查統計資料來看,美術、書法、攝影、文學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大多數是城市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學校教師,鄉鎮一級為數甚少,農村文化人才出現空白很多,群眾文化人才在音樂、歌舞、戲劇、民間藝術方面人才不濟,對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十分不利,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審美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不平衡,智力、財力投入較少,由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沖擊,農村文化陣地顯得更加薄弱,人、財兩難,文化專干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很多地方沒有人去做這方面的工作,造成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人才奇缺的現象。全縣大部分鄉鎮是有陣地、無文化專干,或有文化專干無陣地,甚至更多的是既無陣地也無文化專干。即使有文化專干的鄉鎮,基本的人頭經費也無法保證,更不要說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所需經費,鄉鎮文化專干的缺失,是農村群眾文化停滯的根本原因。

3、人才培養、使用機制不健全

經調查了解,現有的專業人才、業余人才大多數得不到進一步的培養、深造,使用也是相當有限的,沒有建立人才培養、使用的目標和計劃,更沒有資金投入,還只停留在簡單的口號式的重視,文化藝術活動相應地開展得較少,沒有搭建起讓文化人才展現的平臺,人才難以發揮作用,造成僅有的人才資源浪費。

4、各門類領軍人才、優秀人才少

目前,縣文化各門類的領軍人才匱乏,像專業團體的主創人員,主演人員極少,體現不出人才優勢,要搞大型藝術生產,還得到處請人,花費不少的精力和財力;群眾文化方面缺乏有知名度的業務干部,影響學術研討和業務輔導工作的開展。同時,沒有創造出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并保證人才充分展現自我的良好環境和必須的物質、精神待遇,形成人往高處走的客觀事實,一些較優秀的人才通過不同渠道相繼流失。

5、文化經營人才缺乏,經營項目沒有規模和檔次

目前,縣文化經營多數在文化娛樂、網吧、音像租賃、書報刊印刷方面,形成規模的極少,高檔次的不多,經營者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經營理念和手段相對落后,沒有更多的知名人士出現。大的、新型的文化項目沒人開發、打造,智力、財力投入也相當困難,市場難找,難培育。